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阅读引导: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现在的儿童读物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咱们到底该怎么挑选呀?”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阅读书籍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固定的答案。毕竟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不可能列出一个书单,让所有的孩子都读一样的书。不过,了解一些阅读的原则,也许能够帮助大家厘清给孩子选择书籍的思路。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为孩子购买各种书籍,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是否想过,阅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通过阅读教育孩子,很多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胆小害羞,看什么书能改善?”“什么书能教会孩子认识图形和数字?”这些疑问都说明了家长心目中阅读的意义。

不过,想要通过阅读来教育孩子的做法并不可取。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没有哪一本书是灵丹妙药,可以将孩子的某个问题彻底解决,或者完美提升孩子的某项能力。既然如此,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就读书呢?在我看来,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孩子的发展之路铺上稳固的基石。

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真正艰深的知识是抽象的,所以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阅读,而不是看视频,不要相信“人类对知识的获得已经来到了视频时代”这样的论调。试问哪个知识生产者是靠看视频来获取有深度的知识,并且去创造新知识的?相反,视频内容也是制作者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进而创作出来的。据我所知,那些知名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没有一个是不爱阅读的,他们从小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保持终身。

从短期来看,阅读会对孩子的学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哈佛大学曾经针对3~19岁学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开展过一项追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未来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如果孩子小时候的阅读条件好、阅读能力强,那么,他们长大后学习成绩优秀的概率会更高。

什么是阅读能力?

阅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技能。既然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那么,要想培养这一能力,首先就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养成习惯。如果你总是想用书来教育孩子——“你要好好吃饭哦,看,书里的小猪吃饭多乖”“你不要乱发脾气,你跟书里的小妹妹学着点儿”,这样只会让孩子一见到书就跑。

那么,阅读能力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能力呢?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高夫(Gough P.B.)等人提出的理论,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理解书面符号的意义。阅读理解包含了两个相对独立的认知加工过程: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解码,也就是识别书面符号;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言语理解,即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必要的推理和元认知监控,最终实现对意义的理解。

这样的表达可能有些抽象,我来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当我们读“小兔子哭了”这几个字时,一方面,我们的大脑需要把这5个字识别出来,这是识别符号的过程。具备阅读能力的人,大脑完成识别的速度极快,甚至比肌肉反应的速度还要快。但是,对于刚开始识字的孩子而言,他们可能需要逐字思考才能识别。另一方面,我们的大脑会将与这5个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调动出来:小兔子,红眼睛、长耳朵,很可爱,大脑中这些与兔子有关的信息被激活了;哭也是这样,包括哭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等信息也逐一被激活——我可没见过小兔子哭,它会哭吗?它为什么要哭?

如果有上下文,我们就能飞快地理解到:哦,这只小兔子大概是一个童话故事里的角色,在故事里,它可能遇上了伤心的事儿。

了解了大脑的识别与思考的过程,我们就能明白,识字只是阅读的一部分,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关联和推理,则是阅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最终达成对书面符号的理解。不过,这些技能都不是天生的,孩子需要逐步学习和掌握。

我再举一个升级版的例子,请试着阅读并理解下面这句话: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海马神经发生和突触可塑性促进活动的神经营养因子。

每个字你都认识,对不对?但许多人并不能透彻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神经科学的背景知识。其实,孩子的阅读也是如此,有些字看似简单,但是当内容与孩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没有关联时,孩子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

阅读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用识字量来衡量,它涉及对知识的处理和思考,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阅读经验。同一本书,对于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来说,他的大脑能“看见”更多东西,而其他人则只能完成浅层理解。

所以,家长们不要急于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上面。

选书的基本原则

明白了阅读意义和阅读能力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为孩子选择书籍。

选书的基本原则并不复杂,要适合孩子当前的发展阶段,要契合孩子的兴趣。我们已经知道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在选书时就要考虑一下,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哪些?他们对什么事情感兴趣?

比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身、对世界的探索范围在扩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主动结交朋友的想法,并渴望去远方探险,相应地,我们就可以为他们选择这些主题的绘本。

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针对绘本中主人公的言行去选择书籍。如果主人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跟自己家孩子特别相似,那么,这本书大概率就符合孩子当前的发展阶段。

上面说的是一般规律。除此之外,每个孩子在特定阶段又会有自己独特的喜好,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恐龙,有的孩子特别钟情于汽车,还有的孩子爱看童话故事或者《西游记》。家长可以寻找与孩子的爱好相匹配的图书,从而激发他们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书籍时,题材要尽量多元化,日常生活、社会关系、自然科普等主题的图书最好都能有所涉及。另外,体裁要多样,儿歌、写实故事、童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这些多元丰富的图书,孩子的阅读营养才会达到均衡。

阅读时的注意事项

1.为孩子营造阅读的仪式感

我们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阅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兴趣和习惯。给孩子创造阅读的仪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日程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或者地点开展亲子阅读。

每天睡觉前是很好的亲子阅读时光,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读一则童话故事;平时的空闲时间,只要孩子想读故事,就可以一起窝在沙发上阅读,共同享受亲子间的温馨时光。

对于有能力独立阅读的孩子,可以约定一个家庭阅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全家人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各自阅读喜欢的书籍。久而久之,临睡前、客厅沙发甚至落地灯洒下的暖光,都会成为孩子的阅读信号,孩子一看到这些信号,就会不由自主地去读书了。

2.亲子阅读,由孩子主导节奏

很多家长喜欢一口气把故事给孩子讲完,却忽略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与成年人是不同的。

一位名叫苏日比(Sulzby)的研究者总结道,孩子阅读绘本的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仅仅关注图画,还未形成故事情节,孩子认为每一页都是独立的,所以经常跳着阅读;到第二个阶段,孩子才开始跟着图画把整本书的内容连成一个故事。另外,即使我们跟孩子看的是同一页内容,他们的视线与关注点也常常跟成年人不一致。

家长需要明白一点,亲子阅读的主体是孩子,成年人更多的是给予支持和陪伴。所以,我们既要对孩子乱翻书页的阅读行为抱以宽容的态度,也要允许孩子在某一页停留很长时间或者重复看同一本书。

3.与孩子进行互动式阅读

亲子阅读并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讲故事,我们还要与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与孩子讨论的侧重点可以分为解码相关与意义相关两大类。

解码相关的讨论,侧重于鼓励孩子发现文字的特点。比如,看到“江”和“湖”,会发现它们有着相同的部首“氵”;看到“快”和“块”,会发现它们的读音一样,字形也有一部分相同。其实就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去注意到文字的细节。

意义相关的讨论,就是讨论内容本身,比如:

“这个故事里有谁呀?”

“小兔子在做什么呀?”

“你有没有做过这件事呀?”

“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呀?”

“你猜小兔子为什么这样做呀?”

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的基础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高。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复述故事的内容,由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孩子的进步过程——从开始很难总结出梗概,到后来能有条理地讲出故事,甚至还会自己绘声绘色地编故事了。

但是家长要注意, 千万不能把与孩子的互动变为拷问,要根据孩子的反馈灵活处理,如果他一时不感兴趣或者不愿意回答,就适当降低问题难度,或者干脆转移话题。

4.朗读不可少

如果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家长在鼓励孩子默读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朗读。

朗读,就是大声地把书上的文字读出来。在朗读的时候,因为要关注到每个字的字形和字音,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同时,孩子朗读的时候不仅眼睛看见了字形,耳朵也听到了声音,从而能够加深他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

如果孩子不愿意朗读,有一个最简单的鼓励方法,就是让他读书给家长听。这会唤起孩子对儿时沙发上亲子阅读的美好回忆——两个人窝在沙发上读一本书,只不过现在角色调换了,是由孩子读给爸爸妈妈听,孩子扮作老师,爸爸妈妈则是学生,这样孩子就会获得很高的成就感。

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人一段轮流读、分角色扮演读的方法,都能获得不错的阅读体验。

脑科学育儿“三步走”

认识大脑

●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之路铺上稳固的基石。

● 儿童早期语言和阅读的条件、环境、能力,与他们未来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有很大关系。

● 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理解书面符号的意义。阅读理解包含了两个相对独立的认知加工过程: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解码,也就是识别书面符号;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言语理解,即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必要的推理和元认知监控,最终实现对意义的理解。

● 了解了大脑的识别与思考的过程,我们就能明白,识字只是阅读的一部分,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关联和推理,则是阅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最终达成对书面符号意义的理解。

理解和尊重大脑

● 阅读能力涉及对知识的处理和思考,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阅读经验。

● 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变得博学,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上面。

支持大脑

● 选书的基本原则:要适合孩子当前的发展阶段;要契合孩子的兴趣;书的题材和体裁要多元化。

● 为孩子创造阅读的仪式感。

● 亲子阅读时,孩子是阅读的主体。

● 与孩子进行互动式阅读。

● 鼓励孩子科学地朗读。 7E+4/s2GNOan1RmXdFdjIR0TZXnfmNLdZ7T6Mf2hCIjxzrTsLSwlzEWu6VRm5U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