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有学习目标的孩子并不多。别说孩子了,就是我们自己,有时候也不一定能说得清自己想要什么。
学习没有目标,孩子就容易原地踏步甚至退步,家长也跟着着急。如果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就会自动自发地学习,不用家长成天催促,家庭关系也会更和谐。
如何帮孩子建立学习目标呢?
其实,我们对目标有一个误解, 认为成绩就是目标,实际上过程才是。
有次在商场里,我听到有位妈妈跟孩子说:“你考到90分,我就给你买这辆车;如果你考到100分,就给你买最大的车。”
孩子说:“我要大车,我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拿到100分。”
你觉得这位妈妈树立了有效目标吗?其实这种设置目标的鼓励方法没有用。
你想想,考100分的目标对孩子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孩子相信自己能达到,他内心会激动,一边学一边想着,拿到100分,就能买最大的车,就可以找同学一起玩车了。这样孩子的心很难在学习上,很容易就走神。
如果他觉得考100分很难做到,碰到不会的题就容易烦躁,一边做题一边担心得不到玩具,他会有很大的压力。甚至会想:反正我考不到100分,也得不到玩具,还不如不好好学。
所以100分的目标,不管是让孩子心里有憧憬,还是有畏难情绪,其实都没有促进其学习。这个100分,实际上是一种干扰。
所以,给孩子设立目标,盯的不是结果,而是要使过程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系。
成绩是成就性目标,而实现成就需要的是掌握性目标,只有把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能够把他的具体学习行为与100分之间建立联系,让他知道如何通过努力达到100分,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效、有用的。
有次讲课,有一个妈妈问我:“老师,我家孩子班上一共40个人,我儿子考了第30名。如果我告诉孩子,你这学期努力学,进了前20名,我就满足你一个心愿。制定这样的目标算是合理的吗?”
我告诉这位妈妈:“这个目标听起来还行,似乎孩子努力一下就能达到,但其实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目标。”
我跟她分析,孩子要达到目标,至少面临两个困难:
第一,目标太远 。期末要考好,妈妈才能满足他的心愿,那孩子平时的学习就得不到及时反馈,每天的努力得不到回应。要让一种行为保持下去,就一定要及时给好处。对孩子来说,如果好处是在四个月以后才能得到的话,行为就很难坚持。
第二,目标太空。 没有清楚的行为计划做支撑。看起来“从30名到20名”这个目标是很具体的,但孩子要如何才能从30名前进到20名呢?如果孩子心中只有提高成绩这个模糊的目标的话,反倒没办法安心学习,也不知道如何行动。
从30名到20名,这个目标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因为目标设置得太远、太高、太空,没有清楚的行为计划做支撑,就没有达成的动力。
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试着 分解目标 ,让学习像打游戏一样上瘾!
在具体分解目标之前,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容易痴迷于游戏?
第一,游戏不会把目标设得太远。 它会把一个终极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让孩子一级级过,每过一关就会给孩子一个反馈:你又过了一关,厉害!
第二,游戏的每个关卡不会很难。 如果孩子没有打好游戏里的某一关,根据游戏规则,他还可以重复打,经过努力就能过了这一关。下一关的难度会稍微提高一点,让孩子再努力一点就能打过,所以孩子总能体会到能力一点点提升的满足感。
这种目标水平就是孩子的 最近发展区 ,指的是稍高于孩子的现有水平,只要努力一下就一定能够达到的水平。
第三,游戏的目标不会太空。 游戏,会把一个终极的目标进行细致的分类。
比如,某一关需要完成做计划、换装备和打怪兽这三个行动,只要分别训练这三个行动,孩子的技能就会提升,他就能看到技能的提升和飞跃会让他最终实现大目标。所以,孩子在玩的时候会非常努力、快乐,也会非常上瘾。
回到前面说的,怎么能让学习像打游戏一样上瘾,把孩子的成绩从30名提高到20名呢?
我们只要把学习目标拆分成像游戏一样多个层级、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再给孩子及时的反馈,就能吸引孩子一步步完成。
第一点,目标要近,应由孩子自己来制定。
在孩子看来,父母制定出来的目标,是用来管制和约束他的。只有当目标是孩子自己制定的,他才会有意愿努力,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所以定目标时,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家长只能做引导,了解孩子心中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启发孩子自己确立目标,这样才能激发他学习的自觉性。
可以把期末目标拆分成每天的小任务。比如,每天做20个口算练习、每天背一篇课文等,再把完成的目标做个记录,让孩子得到及时反馈。
第二点,目标要稍微努力就能达到,要有“微小成就感”。
比如,可以把目标换成每天巩固一课的生字、生词,每周末复习整周巩固的生字、生词,这样就可以列一个目标清单,做完一项打钩一项。设定的目标,如果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那就是好目标。
每一次目标达成,孩子都会有成就感。如果家长把这些关键成果变成可以看得见的行为,孩子在这种可视化的“微小成就感”面前就更能得到激励。
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可以跟他一起把这件事变得更有趣,比如把学习任务写在漂亮的小纸条上,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把小纸条叠成一个幸运星,放进罐子里。
还有,目标不是定出来了就永久不变,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或者有不足的地方,这时候你可以根据经验,协助孩子一起修正目标。
第三点,要建立与目标相对应的有效的行为体系。
我们可以把提升名次的总目标,变成英语、语文、数学各个科目的提升。当孩子达到了行为上的小目标,就会最后实现大的目标。
比如,学习英语要解决的就是单词、语法、阅读、写作。
孩子读一篇英语文章,里面的单词都不认识,那就要先解决单词的问题;如果文章里的单词都认识,但读不懂一句话的意思,这是语法的问题;如果每篇文章你都能读懂,但是做不对题,这就是阅读理解的问题。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孩子英语差,要先去具体发现和分析问题,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
比如,先每天多背三个单词,让孩子感受到任务不难、能接受,过两个星期再通过掌握的单词去学习语法,之后再增加阅读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之后,再把这种通过设置小目标学习的方式用到语文和数学上。如果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都提高了,期末的名次自然就会提升。
所以给孩子定目标的时候,要定一个分层次的、符合孩子现有水平的、有弹性的目标,再加上具体的行为体系做支撑,那这个目标就是有助于孩子学习的好目标。
最后说说在亲子沟通上,家长怎么说,才能有效引导孩子设定和完成学习目标。
有两个关键点: 马上能行动和具体小数字。
马上能行动 ,是指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第一个目标:让孩子不抗拒你的语言,可以马上行动。
家长不要说:
英语学得这么烂,老师都不愿意管你了!
快去把错题都改过来,写不完不许吃晚饭!
可以说成:
咱们把错的英语题画个圈标记一下,等有空了再想想怎么解决吧。
错题不可怕,这三道错题,吃完晚饭咱们选一道最容易的练习就好了。
具体小数字 ,是指在对孩子说的话语中,加入具体的小数字,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个任务很容易完成,孩子才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人的大脑天生对数字敏感,当你和孩子沟通时,加入小于5的数字,既能让孩子印象深刻,又给了孩子确定要行动的具体目标。
家长不要说:
你这个学期要是能前进10名,我就给你买新玩具。
你再这样下去,就要变成班级最差的了,以后怎么考好中学!
可以说成:
要想提高名次,咱们每天多背3个单词就可以了,慢慢来!能轻松搞定的。
没关系,你可以每天给自己定两个小目标,这样也不耽误你玩的时间。谁都有失败的时候,需要我帮忙就尽管和我说。
①设立目标,盯的不是结果,而是要使过程和结果之间建立联系。
②制定目标三原则:目标要近,应由孩子自己来制定;目标要稍微努力就能达到,要有“微小成就感”;要建立与目标相对应的有效的行为体系。
③目标沟通两个关键点:马上能行动和具体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