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足阳明胃经腧穴

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两侧对称,一侧有45穴,首穴承泣,末穴厉兑。面部8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和头维,其中承泣、四白、巨髎和地仓4穴均分布在瞳孔直下的垂线上,此线定位时须注意眼睛正视前方,保持瞳孔位于眼睛正中间位置;8穴分别以瞳孔、鼻翼、口角、下颌角、颧弓、咬肌、下颌切迹或额角发际等为定位标志。颈部4穴,人迎、水突、气舍和缺盆,均分布在颈部侧面,其中人迎和水突分布在胸锁乳突肌前缘,4穴分别以喉结、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环状软骨或锁骨等为定位标志。胸部6穴,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和乳根,除乳中外,其他5穴均位于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垂线上,此垂线以乳晕内缘为定位标志且平行于前正中线,各穴分别以锁骨、肋间隙或乳头为定位标志。腹部11穴,其中脐上6穴,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和滑肉门,脐中1穴天枢,脐下4穴,外陵、大巨、水道和归来;11穴均位于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垂线上,此线以乳晕内缘至前正中线的中点为定位标志且平行于前正中线,各穴分别以前正中线或脐中为定位标志。腹股沟区1穴气冲,以耻骨联合或股动脉为定位标志。下肢15穴,其中股前区4穴,髀关、伏兔、阴市和梁丘,分别以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髂前上棘、髌底或股外侧肌为定位标志;膝前区1穴犊鼻,以髌韧带为定位标志;小腿外侧5穴,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和丰隆,分别以胫骨前嵴、外膝眼或外踝尖为定位标志;踝部1穴解溪,以 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为定位标志;足背部4穴,冲阳、陷谷、内庭和厉兑,分别以第2跖骨,楔状骨,足背动脉,第2、3跖趾关节,趾蹼缘或第2足趾趾甲根角为定位标志。

1.承泣

【别名】

鼷穴、面窌、面髎、目下、谿穴、鼠穴。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阳 脉与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目正视,瞳孔直下。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瞳孔和眶下缘为定位标志。点穴时需保持目正视,使瞳孔的位置居于眼睛正中间。眶下缘是眼眶口的下缘,在下眼睑内可清楚地摸到一骨缘,即眶下缘。(图5-1)

图5-1 承泣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②口眼㖞斜,面肌痉挛。

2.四白

【别名】

面鼽、骨空。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面部,眶下孔处。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瞳孔和眶下孔为定位标志。点穴时需保持两目正视,使瞳孔的位置居于眼睛正中间。眶下孔也叫眶下切迹,位于鼻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或以手指按压眶下区,骨面最凹的部分即为眶下孔所在处,当两目正视时,眶下切迹在经过瞳孔的垂直线上。(图5-2)

【简便取穴法】

端坐正视,瞳孔直下与平鼻翼下缘水平线之交点即为巨髎穴,巨髎穴与瞳孔间的中点即是本穴。(图5-3)

图5-2 四白

图5-3 四白简便取穴

【主治】

①目赤痛痒、眼睑瞤动、目翳等眼部病证;②口眼㖞斜、面痛、面肌痉挛等面部病证;③头痛,眩晕。

3.巨髎

【别名】

无。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与阳 脉的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横平鼻翼下缘,目正视,瞳孔直下。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瞳孔和鼻翼下缘为定位标志。鼻翼为鼻尖两侧呈弧形隆起的部分。点穴时需保持目正视,使瞳孔的位置居于眼睛正中间。瞳孔直下的垂线与鼻翼下缘的水平线之交点即为本穴。(图5-4)

图5-4 巨髎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口角㖞斜、面痛、鼻衄、齿痛、唇颊肿等局部五官病证。

4.地仓

【别名】

会维、胃维。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与阳 脉的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横平口角,目正视,瞳孔直下。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口角和瞳孔为定位标志。点穴时需保持目正视,使瞳孔的位置居于眼睛正中间。瞳孔直下的垂线与口角的水平线交点即为本穴。(图5-5)

图5-5 地仓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口角㖞斜、流涎、面痛、齿痛等局部病证。

5.大迎

【别名】

髓孔。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面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凹陷中,面动脉搏动处。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下颌角、咬肌或面动脉为定位标志。下颌角是面部下段的角状骨性结构,在下颌骨升支部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的相交处。用力咬紧牙齿时,在下颌角处能明显看到或触到隆起的咬肌,男子比女子明显,不明显时,可将手指放在上颌角处,同时做咬紧和放松牙齿的咬合动作,指腹能很明显感触到咬肌的运动。当咬紧牙齿时,可明显触到咬肌前缘的凹陷,穴在此凹陷中。面动脉在下颌体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将食指横放在下颌下缘,指腹靠近咬肌即可感触到面动脉。(图5-6)

【简便取穴法】

闭口鼓腮,在下颌骨下颌体靠近下缘处,可见一凹沟,手指横放于此凹沟,稍微用力按之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本穴。(图5-7)

图5-6 大迎

图5-7 大迎简便取穴

【主治】

口角㖞斜、流涎、面痛、齿痛等局部病证。

6.颊车

【别名】

曲牙、机关、鬼床、鬼林、齿牙、臼关。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面部,咬紧牙时下颌角前上方咬肌隆起处。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用力咬紧牙齿,以下颌角和咬肌为定位标志。下颌角是面部下段的角状骨性结构,为下颌骨升支部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交处,上面附着咬肌的止点,用力咬紧牙齿时,在下颌角处能明显看到隆起的咬肌,男子比女子明显,不明显时,可将手指横放在上颌角处,同时做咬紧和放松牙齿的咬合动作,指腹能很明显感到咬肌的运动。本穴在咬肌隆起处顶点。(图5-8)

【简便取穴法】

以食指第1指间关节宽度为标准,由下颌角前上方量一横指处即是本穴。(图5-9)

图5-8 颊车

图5-9 颊车简便取穴

【主治】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㖞斜等局部病证。

7.下关

【别名】

下手、下臂、下砂。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耳前,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颧弓和下颌切迹为定位标志。颧弓位于面中部两侧,为外耳门前方水平向前延伸,形似向外凸起的弓形骨性结构,皮下易于扪及。下颌骨升支部上方有两个骨性突起,在后方者称为髁突,在前方者称为喙突(肌突),两者之间的凹缘称为下颌切迹(乙状切迹),闭口触摸时此处为凹陷,张口时隆起,可以此活动特性定位。(图5-10)

【简便取穴法】

闭口,由耳屏向前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并突起),这一凹陷即是本穴。(图5-11)

图5-10 下关

图5-11 下关简便取穴

【主治】

①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㖞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8.头维

【别名】

颡大。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前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点穴要领】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点穴,以额角和头正中线为定位标志。此处前发际直上0.5寸以两眉中点到前发际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两眉中点到前发际的3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1.5寸;再将上段1.5寸平均分为3段,每段0.5寸,将此0.5寸沿额角前发际处向上平移,即为前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以两额角之间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额角是前额两侧发际所形成的角,两角之间的距离为9寸,前正中线旁开4.5寸为额角纵向发际边缘处。(图5-12)

图5-12 头维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9.人迎

【别名】

天五会、五会。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

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点穴要领】

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点穴,以喉结、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为定位标志。喉结为咽喉部明显的软骨凸起,男子的喉结大而突出,易于辨识,女子的喉结小而隐蔽。将指腹放在颈部中间,可触摸到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喉结。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皮下,是颈部诸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当头稍低向一侧转动时,对侧胸锁乳突肌即明显隆起,穴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位的体表投影是从胸锁关节的中点到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易于触及。(图5-13)

图5-13 人迎

【简便取穴法】

颈部动脉搏动之内侧缘,平喉结处即是本穴。(图5-14)

图5-14 人迎简便取穴

【主治】

①瘿气,瘰疬;②咽喉肿痛;③高血压;④气喘。

10.水突

【别名】

水门、水天。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

【点穴要领】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点穴,以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为定位标志。环状软骨形如指环,构成喉的底座,位于喉结的下方。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皮下,是颈部诸多肌肉中最大、最粗的一条,当头稍低向一侧转动时,对侧胸锁乳突肌即明显隆起。仰卧位时去枕,将头转向对侧,胸锁乳突肌更易明显显露,穴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图5-15)

图5-15 水突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咽喉肿痛、失音等咽喉局部病证;②咳嗽,气喘。

11.气舍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颈部,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凹陷中。

【点穴要领】

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锁骨胸骨端和胸锁乳突肌为定位标志。锁骨在皮下易于触及,自锁骨中部明显的骨干部分向内侧循摸,可触及明显突出的锁骨胸骨端,穴在锁骨胸骨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前面和锁骨上缘内1/3处,当头用力向一侧倾斜时,给一阻力对抗使面部转向对侧,则该侧胸锁乳突肌隆起明显,可轻易看到或触到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穴在两肌头之间的凹陷中。(图5-16)

图5-16 气舍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咽喉肿痛;②瘿瘤,瘰疬;③气喘,呃逆;④颈项强痛。

12.缺盆

【别名】

天盖、尺盖。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颈外侧区,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点穴要领】

正坐仰靠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锁骨上窝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锁骨上窝又名锁骨上大窝,在颈外侧区,是位于锁骨中段后方的一个三角形凹陷,界线为锁骨外侧缘、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下缘,在锁骨后方容易看到或触及,穴在锁骨上窝内锁骨上缘处。此处4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之4寸自前正中线沿锁骨上缘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17)

图5-17 缺盆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肺系病证;②瘰疬。

13.气户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锁骨下缘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锁骨为胸廓上部的“S”形横行扁骨,全长都能看到或触及,穴在锁骨下缘。此处4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之4寸自前正中线沿锁骨下缘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18)

【简便取穴法】

乳晕内缘直上与锁骨下缘交点取穴。(图5-19)

图5-18 气户

图5-19 气户简便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胸胁支满等胸肺病证。

14.库房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1肋间隙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第1肋间隙为第1肋骨与第2肋骨之间的间隙,触之凹陷。第1肋骨位于锁骨后面,在锁骨上大窝内可触及。此处4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之4寸自前正中线沿第1肋间隙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0)

图5-20 库房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等胸肺病证。

15.屋翳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2肋间隙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第2肋间隙为第2肋骨与第3肋骨之间的间隙。胸骨角两端是第2肋骨与胸骨的连接点,平对第2肋骨,可先于胸骨角水平确定第2肋骨,其下即为第2肋间隙。对不易看到或触到肋骨的人,可令其做快速、重复的吸气动作,以抬高肋骨,便于触及。此处4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之4寸自前正中线沿第2肋间隙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1)

图5-21 屋翳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等胸肺病证;②乳痈、乳癖等乳疾。

16.膺窗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3肋间隙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第3肋间隙为第3肋骨和第4肋骨之间的间隙。第3肋骨以第2肋骨为定位依据。先于胸骨角水平确定第2肋骨,自第2肋骨向下循摸到的第1个肋骨为第3肋骨,其下为第3肋间隙。对不易看到或触到肋骨的人,可令其做快速、重复的吸气动作,以抬高肋骨,便于触及。男子第3肋间隙为乳头直上的第1个肋间隙。此处4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之4寸自前正中线沿第3肋间隙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2)

图5-22 膺窗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胁胀痛等胸肺病证;②乳痈。

17.乳中

【别名】

乳头、乳首、当乳。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胸部,乳头中央。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乳头中央为定位标志。男子乳头位于第4肋间隙。此穴不针不灸,只作为胸腹部取穴的定位标志。(图5-23)

图5-23 乳中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乳痈;②难产。

18.乳根

【别名】

薜息、气眼、胸薜。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第5肋间隙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第5肋间隙为第5肋骨和第6肋骨之间的间隙,男子为乳头直下的第1个肋间隙;女子以第2肋骨为参照,先于胸骨角水平确定第2肋,自第2肋向下循摸到的第3个肋骨即为第5肋骨,其下凹陷即为第5肋间隙。对不易看到或触到肋骨的人,可令其做快速、重复的吸气动作,以抬高肋骨,便于触及。此处4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之4寸自前正中线沿第5肋间隙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4)

图5-24 乳根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乳痈、乳癖、乳少等乳部疾患;②咳嗽、气喘、呃逆;③胸痛。

19.不容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中上6寸以脐中到剑突下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之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上段4寸平均分为2段,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中上6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接着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上6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5)

图5-25 不容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呕吐、胃痛、纳少、腹胀等胃疾。

20.承满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中上5寸以脐中到剑突下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之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上段4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接着将下段2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1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中上5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上5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6)

图5-26 承满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胃痛、吐血、纳少等胃疾。

21.梁门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中上4寸以脐中到剑突下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将脐中至剑突下之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中上4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上4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7)

图5-27 梁门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腹胀、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22.关门

【别名】

关明。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中上3寸以脐中到剑突下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之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下段4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接着将上段2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1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中上3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上3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8)

图5-28 关门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腹泻等胃肠病证。

23.太乙

【别名】

太一、泰一、泰乙。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中上2寸以脐中到剑突下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之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下段4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中上2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上2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29)

图5-29 太乙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腹痛、腹胀;②心烦、癫狂等神志疾患。

24.滑肉门

【别名】

滑肉、滑幽门。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中上1寸以脐中到剑突下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之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下段4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接着将下段2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1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中上1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上1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0)

图5-30 滑肉门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腹痛,腹胀,呕吐;②癫狂。

25.天枢

【别名】

长溪、长谿、谷门、循际、长谷、大肠募。

【特异性】

大肠募穴。

【定位】

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天枢与脐中在同一水平线上。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中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1)

图5-31 天枢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

26.外陵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下1寸以剑突下到脐中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的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此4寸自脐中垂直平移至脐下,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接着将上段2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1寸,上下两段交界处为脐中下1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下1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2)

图5-32 外陵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腹痛,疝气;②痛经。

27.大巨

【别名】

液门、掖门、腋门。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下2寸以剑突下到脐中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的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此4寸自脐中垂直平移至脐下,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上下两段交界处为脐下2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下2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3)

图5-33 大巨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小腹胀满;②小便不利等水液输布排泄失常性疾患;③疝气;④遗精、早泄等男科疾患。

28.水道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下3寸以剑突下到脐中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的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此4寸自脐中垂直平移至脐下,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接着将下段2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1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脐下3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下3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4)

图5-34 水道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小腹胀满;②小便不利等水液排泄失常性疾患;③疝气;④痛经、不孕等妇科疾患。

29.归来

【别名】

溪穴、谿穴。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脐中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脐中为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的明显凹陷,常作为腹部各穴的定位标志。此处脐下4寸以剑突下到脐中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脐中至剑突下的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再将此4寸自脐中垂直平移至脐下,即为脐下4寸。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脐下4寸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5)

图5-35 归来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小腹痛,疝气;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

30.气冲

【别名】

气街、羊矢。

【特异性】

足阳明胃经与冲脉的交会穴。

【定位】

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

【点穴要领】

仰卧位点穴,以腹股沟、耻骨联合和前正中线为定位标志。腹股沟是连接腹部和大腿的斜行凹沟,体表易于触及。耻骨联合是位于下腹部正中的横行骨性标志,皮下易于触及。此处前正中线旁开2寸以前正中线到乳晕内缘的横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前正中线至乳晕内缘的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再将此2寸自前正中线沿耻骨联合上缘水平平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6)

图5-36 气冲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肠鸣,腹痛;②疝气;③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等妇科病证及男科病证。

31.髀关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股前区,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点穴要领】

正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髂前上棘、髌底、会阴与缝匠肌为定位标志。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仰卧位时,下肢平伸或下肢搭于床沿外下垂,可见腹股沟外侧高高隆起的骨性突起,即为髂前上棘,易于触及。髌骨为膝关节前方皮下三角形的扁平骨,屈伸膝关节时随之移动,底朝上为髌底。从髂前上棘高点至髌底外侧端划一连线,穴在该线平会阴的交点上,此线在髀关处与缝匠肌的外缘重合。会阴是人体部位名称,界线由耻骨联合下极、耻骨弓、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和尾骨所围成。缝匠肌为扁带状长肌,位于大腿前方和内侧皮下,髋关节前屈、旋外、外展位时,可在大腿内侧看到隆起的带状缝匠肌,穴在该肌外侧。(图5-37)

图5-37 髀关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部及下肢病证。

32.伏兔

【别名】

外丘、外勾。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髂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髌底与髂前上棘为定位标志。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仰卧位时,下肢平伸或下肢搭于床沿外下垂,可见腹股沟外侧高高隆起的骨性突起,即为髂前上棘,易于触及。髌骨为膝关节前方皮下三角形的扁平骨,屈伸膝关节时随之移动,底朝上为髌底。此处6寸以耻骨联合上缘到髌底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将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的18寸平均分为3段,每段6寸,将此6寸自髌底外侧端沿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38)

【简便取穴法】

仰卧,下肢伸直,足尖用力向前屈,可见膝上股前有一肌肉(股直肌)隆起,状如伏兔,这一肌肉的中点即是本穴。(图5-39)

图5-38 伏兔

图5-39 伏兔简便取穴

【主治】

①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部及下肢病;②疝气;③脚气。

33.阴市

【别名】

阴鼎。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髌底与髂前上棘为定位标志。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仰卧位时,下肢平伸或下肢搭于床沿外下垂,可见腹股沟外侧高高隆起的骨性突起,即为髂前上棘,易于触及。髌骨为膝关节前方皮下三角形的扁平骨,屈伸膝关节时随之移动,底朝上为髌底。此处3寸以耻骨联合上缘到髌底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的18寸平均分为3段,每段6寸;再将下段6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3寸,将此3寸自髌底外侧端沿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40)

图5-40 阴市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下肢痿痹,膝关节屈伸不利;②疝气。

34.梁丘

【别名】

跨骨、鹤顶。

【特异性】

郄穴。

【定位】

在股前区,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点穴要领】

坐位或仰卧位点穴,以髌底与髂前上棘为定位标志。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仰卧位时,下肢平伸或下肢搭于床沿外下垂,可见腹股沟外侧高高隆起的骨性突起,即为髂前上棘,易于触及。髌骨为膝关节前方皮下三角形的扁平骨,屈伸膝关节时随之移动,底朝上为髌底。从髂前上棘高点至髌底外侧端划一连线,穴在该线上。此处2寸以髌底到髌尖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将髌底至髌尖的2寸自髌底外侧端沿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移,终点即为本穴。(图5-41)

【简便取穴法】

当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股外直肌与股直肌之间结合部),该凹陷正中即是本穴。(图5-42)

【主治】

①急性胃痛;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图5-41 梁丘

图5-42 梁丘简便取穴

35.犊鼻

【别名】

外膝眼。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膝前区,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屈膝,以髌骨下缘和髌韧带为定位标志。髌骨为膝关节前方皮下三角形的扁平骨,屈伸膝关节时随之移动,易于触及。髌韧带位于膝关节前面,是股四头肌腱向下的延续部分,附着于髌骨底及两侧缘,当股四头肌用力时,髌韧带被拉紧,此时容易在髌尖和胫骨粗隆之间触及,髌韧带两侧的凹陷明显显现,穴在外侧凹陷中。(图5-43)

图5-43 犊鼻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病证。

36.足三里

【别名】

下陵、三里、鬼邪、下三里。

【特异性】

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屈膝,以髌韧带外侧凹陷和胫骨前嵴为定位标志。髌韧带位于髌尖正下方,内外两侧各有一明显凹陷,下肢曲膝90°时,此凹陷易于显现。此处3寸以髌底到髌尖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将骶底至髌尖之2寸自髌韧带外侧凹陷向下垂直平移2次,再将下段2寸平均分为2段,上下两段中点即为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为胫骨前缘,在皮下易于触及,形似嵴状,穴在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图5-44)

【简便取穴法】

屈膝成90°,2~5指并拢,将食指桡侧缘沿髌韧带外侧凹陷水平放置,小指尺侧缘与胫骨前嵴外约一横指的交点即是本穴。(图5-45)

【主治】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图5-44 足三里

图5-45 足三里简便取穴

37.上巨虚

【别名】

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

【特异性】

大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髌韧带外侧凹陷下6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髌韧带外侧凹陷和胫骨前嵴为定位标志。髌韧带位于髌尖正下方,内外两侧各有一明显凹陷,下肢曲膝90°时,此凹陷易于显现。胫骨前嵴为胫骨前缘,在皮下易于触及,形似嵴状,穴在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此处髌韧带外侧凹陷下6寸以髌尖到外踝尖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髌尖至外踝尖之16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8寸;再将上段8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4寸;接着将下段4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2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髌韧带外侧凹陷下6寸。也可以骶底至髌尖的2寸作为量取标准。将此2寸自髌韧带外侧凹陷沿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下移3次,末端即为髌韧带外侧凹陷下6寸。(图5-46)

图5-46 上巨虚

【简便取穴法】

足跟着地,足尖向上用力时,胫腓骨之间的长条形凹陷明显显现。2~5指并拢,将食指桡侧缘沿髌骨外侧凹陷水平下移2次,小指尺侧缘与长条形凹陷相交处即为本穴位置。

【主治】

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

38.条口

【别名】

无。

【特异性】

无。

【定位】

在小腿外侧,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8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髌韧带外侧凹陷和胫骨前嵴为定位标志。髌韧带位于髌尖正下方,内外两侧各有一明显凹陷,下肢曲膝90°时,此凹陷易于显现。胫骨前嵴为胫骨前缘,在皮下易于触及,形似嵴状,穴在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此处髌韧带外侧凹陷下8寸以髌尖到外踝尖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将髌尖至外踝尖之16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8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髌韧带外侧凹陷下8寸。(图5-47)

图5-47 条口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39.下巨虚

【别名】

下廉、巨虚下廉、下林、足下廉。

【特异性】

小肠下合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髌骨外侧凹陷中下9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髌韧带外侧凹陷和胫骨前嵴为定位标志。髌韧带位于髌尖正下方,内外两侧各有一明显凹陷,下肢屈膝90°时,此凹陷易于显现。胫骨前嵴为胫骨前缘,在皮下易于触及,形似嵴状,穴在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此处髌韧带外侧凹陷下9寸以髌尖到外踝尖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先将髌尖至外踝尖之16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8寸;再将下段8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4寸;接着将上段4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2寸;最后将上段2寸平均分成2段,每段1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髌韧带外侧凹陷下9寸。(图5-48)

图5-48 下巨虚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乳痈。

40.丰隆

【别名】

无。

【特异性】

络穴。

【定位】

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缘两横指。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外踝尖和胫骨前嵴为定位标志。胫骨前嵴为胫骨前缘,在皮下易于触及,形似嵴状,穴在胫骨前嵴外两横指。此处外踝尖上8寸以髌尖到外踝尖的直寸值为量取标准。将髌尖至外踝尖之16寸平均分为2段,每段8寸,上下两段交界处即为外踝尖上8寸。(图5-49)

图5-49 丰隆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41.解溪

【别名】

草鞋带、鞋带。

【特异性】

经穴。

【定位】

在踝区,踝关节前横纹的中央凹陷中,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踝关节前横纹、 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为定位标志。足跟着地,足尖向上时,踝关节前横纹明显显现,穴在踝前横纹中央凹陷中。足跟着地,足尖用力向上,给一阻力向下压足尖时,在 趾背面可见 长伸肌腱明显隆起,在足背可见到呈放射状分布的趾长伸肌腱明显隆起,穴在两肌腱之间。(图5-50)

图5-50 解溪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②头痛,眩晕;③癫狂;④腹胀,便秘。

42.冲阳

【别名】

会原、趺阳、会涌、会骨、会屈。

【特异性】

原穴。

【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第2跖骨底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2跖骨底、中间楔状骨和足背动脉为定位标志。当足尖向下用力跖屈时,足背明显隆起,穴在足背最高处。第2跖骨后端略膨大呈楔形,称为跖骨底,与中间楔状骨相接,穴在两骨相连接处,此处可触及搏动的足背动脉。(图5-51)

图5-51 冲阳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胃痛;②口眼㖞斜;③癫狂痫;④足痿无力。

43.陷谷

【别名】

陷骨。

【特异性】

输穴。

【定位】

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2、3跖骨结合部为定位标志。各跖骨远心端称为跖骨头,分别与相邻跖骨相连接,握紧全部足趾使之跖屈,各跖骨头即可充分突出,在足背部可清楚看到各跖骨头突出于皮下,穴在第2、3跖骨头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图5-52)

图5-52 陷谷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②足背肿痛;③肠鸣,腹痛。

44.内庭

【别名】

无。

【特异性】

荥穴。

【定位】

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2、3趾间趾蹼缘为定位标志。穴在第2、3趾蹼缘后方的赤白肉际处,如此处皮肤颜色难以分辨,以皮肤纹理分辨,两侧的皮肤纹理明显不同,穴在皮肤纹理变化分界处。(图5-53)

图5-53 内庭

【简便取穴法】

无。

【主治】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45.厉兑

【别名】

无。

【特异性】

井穴。

【定位】

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后方0.1寸。

【点穴要领】

正坐或仰卧位点穴,以第2足趾趾甲根角为定位标志。穴在第2足趾趾甲根角外侧。(图5-54)

【简便取穴法】

足第2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的交点即是本穴。(图5-55)

【主治】

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②热病;③多梦、癫狂等神志病。

图5-54 厉兑

图5-55 厉兑简便取穴 SpHnPFVYeMTOew+a8XfYAiZlzFQ+2LXATYBuxhLQvyYNIci7zZU/3GzDibxMjK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