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曾评价说:
“《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是一本很有专业特色的好书,作者以大量的临床典型病图片真实地记载了各种疮疡的所在部位、范围、形态、色泽等特征,重点突出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书中既撷取了历代前贤的精髓要旨,又吸收了当代诸家的学术结晶;既继承发扬了中医外科传统疗法的特色,亦揉进了新的科研成果、理论观点和作者的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用价值。”
刘渡舟对《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的评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沛教授评价说: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辨治方法,直观性很强,临床首要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大部分外科病都有外证可征,甚至通过肉眼直观即可做出诊断,故此《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的面世,对外科工作者,特别是初学者的学习掌握和水平提高,无疑将起到指导作用。
该图谱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图文并茂:既有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理论,又有200余病种,312幅彩色图片,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颇具临床指导作用。
2.图示清晰,病种典型,病症一目了然,能非常好地起到见图识病作用,实用性很强。
3.与中医外科古籍相比,虽都有图有文,但既往者只不过是模式图而已,而此图谱均为彩色典型实例,且有者一病多图,能反映早、中、晚各期形象。文字的论述尊古又不泥古,既继承了古人之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4.本书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社会效益好,是临床医生、大专院校、西学中人员的较好参考书。特别适用于高等院校电化教学,纳入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医生、学生及自学成才者,社会效益将会更大。”
王沛对《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的评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崔公让评价说:
“《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图文并茂,书中对中医外科常见疾病不仅有文字说明,同时采用彩色图谱对临床症状进行表述。它不仅阐述了中医外科病的病理机制,明确了诊断与病名,同时直观地介绍了疾病的特点与鉴别。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技专著,又是一本很好的临床教材。此类专著在中医外科领域非常稀有。”
崔公让对《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的评价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芝银评价说: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外科学理论和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经验。其特点是中西融合,古今贯通,内容丰富,实用有效,最为难得的是作者独具匠心,将长期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拍成彩色照片,插配到200多个病种中,基本做到了‘一病一照’,有的还按病程发展选配多幅彩色照片,以反映不同阶段的疾病形态,图文互参,形象生动逼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良好视觉效果。(本书)是中医外科教学科研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填补了中医外科学的空白,并以其首创的特色而载入史册。”
许芝银对《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的评价
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这是对中医药学最准确的定位,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20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中医药行业要实施以“名医、名科、名院”为核心的“三名工程”。这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影响的有效措施。因此,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传承研究,让前贤名医的宝贵经验传承天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已过古稀之年的李中玉先生,于1969年拜师于河南近代四大名医之一、著名张八卦外科第五代传人李道周先生,得其真传。5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每年接诊患者万人次以上,研制了多种疗效确切的丸、散、膏、丹方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擅长以中医传统疗法诊治外科疑难杂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技术特色。
我与中玉先生相识多年,每次交往都使我受益匪浅,从他身上我学到不少知识,每每让我感受到他对患者的大爱仁心。我们是真诚相见的朋友,我对他非常敬重。拜读这部《李中玉外科》书稿,我感触良多,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疡疾作斗争的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精心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创立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外科学。一个人的一生若能在其中某些病的领域取得成就已属不易,若是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更为艰难。而李中玉先生系统地总结了自己治疗疮疡、乳腺病、皮肤性病、周围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则殊为不易,充分显示了他的学术功力之深厚。
明代医家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这段话似乎有点苛刻,但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医人深思。一个真正的中医,应当不懈地追求那种“佛心仙技”的境界,而终生笃行之,中玉先生就是那种追求“佛心仙技”境界的人。
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是三个途径,即拜师交流、临床实践和读书学习,中玉先生在这三个方面都能身体力行且力求完美,因此,他取得了成功,实在可喜可贺!
李先生这部力作得以付梓,我倍感欣喜。时值仲春之际,鸟语声声催农忙,惠风阵阵留芬芳。此书的出版,必将为杏林的百花园壮色。
承蒙先生不弃,嘱写序言,因致数语,以表祝贺。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原主任委员 许敬生
2023年5月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专科特色。中医药院校所用的《中医外科学》教材经过近几十年的应用和反复修订重编,日臻完善,为培养造就新时代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足之处是教材仍然沿用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单一形式,配图较少,缺少一个直观标准。加之在校学生见习、实习期短,临床接诊患者少,认病识症的能力差,对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整体水平有一定影响。而大的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临床医生接诊病种受到局限。鉴于此,我曾于1992年与王袭祚、卢泰山、王玉萍诸君共同编著《中医外科病诊治彩色图谱》一书,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当年重点书出版发行并重印。该书采用我多年临床亲自拍摄的典型病案实例彩色照片,取代古医籍中文字加描绘图像以定病位的模式,真实地记载了外科诸病的部位、范围、形态、色泽等特点,使阅者如入其境,如睹其症,病症一目了然,清晰易辨,对提高读者的认病识症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书中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河南著名张八卦外科第五代传人先师李道周传统外科经验,并融入了自己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给读者一个不同于教材的治疗方法。同时,该书撷取了历代前贤、当代诸家的学术结晶,重点突出专科专病,创新又实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崔公让教授评价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技专著,又是一本很好的临床教材,此类专著在中医外科领域非常稀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沛教授评价该书:“图示清晰,病种典型,病症一目了然,能非常好地起到见图识病作用。既继承了古人之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社会效益好。”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许芝银教授评价该书说:“中西融合,古今贯通,内容丰富。图文互参,生动形象,是中医外科教学科研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填补了中医外科学的空白,并以其首创的特色而载入史册。”该书曾获得1992年度山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999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著作类二等奖。
《中医外科诊治彩色图谱》一书已经出版30多年,至今仍有很多同行、学子希望得到此书,无奈高价购买,也只能是复制品,加之多年来的医药更新,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也有新的认识,对一些病案图片又有新的积累,故以原图谱为基础重新修订,文字又重点补充了历代外科大家的古籍精髓摘要,以便读者了解该病的历史全貌和前贤的诊治经验。在乳腺病、皮肤性病、周围血管病部分都有不少补充。由于病种和时代的不同,在编写格式和风格上没有要求统一。有些图片由于是30多年前的收藏,质量欠佳,但因有其价值,故仍采用。尽管自己天资不敏,后学不够,但传承有300多年医史的张八卦外科传统经验,诊治几十万例病症的临床经验,是非常珍贵的。读了这本书,基本等于翻阅了历代名家代表性的外科专著,有很多前人的诊治经验可以研究借鉴;一千多张典型病案图片基本呈现了中医外科各种病症,可以扩大读者的临床视野,指导其提高辨证论治水平。70多岁的我自感力不从心,但总算在我古稀之年,对行医50多载有个总结。临证点滴体会,未能高度概括、深刻总结,但也许有心领神会者,能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吾便倍感欣慰了。
本书在资料收集、策划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好友肖照、张旭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癸卯年夏
李中玉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