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二

邓某,女,26岁,2020年11月19日初诊。

主诉:反复嗳气伴胃中烧心感半年余。

现病史:嗳气频,反复发作,常一两声。胃部有胀满感,嗳气后缓解;无反酸,有烧心感,饥饿时略重,多食后胃胀,咽喉有梗阻感;口苦甚;大便1日2次、溏结不调;小便尚利。纳食可,寐一般,多梦。曾服兰索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症状可缓解,但服用兰索拉唑后大便干结甚。舌淡红,苔黄腻,脉弦。

辅助检查:外院胃镜(2020年9月24日)提示: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②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阴性。

中医诊断:嗳气(肝胆气郁,湿热蕴阻)。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湿。

处方: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合上焦宣痹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白芍20g,炒枳实12g,党参10g,黄连3g,干姜6g,炙甘草6g,大枣10g,槟榔10g,香附12g,木香15g,陈皮30g,柿蒂30g,旋覆花15g,郁金10g,射干10g,枇杷叶10g,炒栀子12g,炒麦芽20g,炒谷芽20g,鸡内金10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11月26日二诊:药后有时上腹部偏左隐痛,受寒后明显。仍嗳气,无烧心感,无咽喉梗阻感。胸骨偏右隐痛。怕冷,易疲倦乏力,时头晕。大便成形、日两次、质黏挂厕。纳可,眠可。舌边红、边有齿痕,苔白,脉弦滑。

上方去炒栀子,法半夏增至15g,干姜减至4g,加青皮10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12月3日三诊:药后嗳气、烧心等症明显改善,饭后觉有物上反,偶尔上腹部梗阻感,无嗳气,无反酸,饥饿时有烧心感,口干。大便成形、日两次、偏软、质黏挂厕、不尽感。纳可,眠可。舌偏红,中后苔薄黄,脉细弦偏软。

上方党参增至15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12月10日四诊:药后食物上反感减轻,现晚饭后或受凉后上腹部梗阻感,时嗳气。大便日两次、成形,小便干。双下肢夜间发疹、高出皮肤、色红、痒甚,常每夜发一两粒,遇热甚。纳可,眠可。舌淡红,苔白,脉弦。

守方再进7剂。

按语

本病主症为嗳气,虽无明显反酸,但心下灼热,并伴咽喉梗阻感,亦属胃食管反流之象。胡珂教授认为,部分胃食管反流患者表现为咽中梗阻或异物感。此类患者多为肝胆气郁,湿热蕴阻证。当今之人,生活压力过重,思虑过多,易气机郁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木疏土,促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二者相互为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诚如仲景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类患者多为木郁乘土,致脾土之气不足。即使脾气尚足,但久病,木气不伸,脾气必现壅滞,终致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源,营血亏 虚,肝失濡养,气机壅滞,郁而化热。患者还可见心烦易怒,甚者头晕。脾气壅滞,运化失权,可致湿邪内生,内生之湿郁而化热。同时肝胆气郁,郁而生热,合热上蒸,可见咽部异物梗阻,甚则胸骨下痛。嗳气、反流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此患者嗳气后仍觉胃脘胀满,吞酸嘈杂,口苦,但大便溏结不调,受凉后腹痛明显,属肝胃不和、枢机不利、上热下寒、寒热夹杂、虚实并存之象。上焦宣痹汤原方针对太阴湿热郁痹上焦。如《温病条辨·上焦》曰:“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宣痹汤主之。”胡珂教授认为,咽中阻痹、异物感、痰阻感多为气机郁滞,肺胃之气郁阻,常以本方去通草、豆豉,宣降肺胃气机,更主以小柴胡汤、四逆散调和肝胆脾胃,畅达三焦枢机。三方共施,效果颇佳。 A55WG2k6s/MEZ2VopvhuGOUf4dlsUHHufA/aQFxKlBLdxrDCJJhvG6dfCx9bps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