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七

刘某,女,63岁,2020年8月27日初诊。

主诉:胃中嘈杂20余日。

现病史:自述近20天来胃中嘈杂感,呈阵发性,偶有胃痛、嗳气,无反酸,咽中灼热感,稍恶心,口干欲饮,无口苦,食纳欠佳。大便日一行、不成形、质稀、夹不消化食物,偶腹泻,小便尿痛,灼热感,寐差。舌质淡红,苔白腻、中裂纹伴剥苔,脉滑软。

中医诊断:嘈杂(脾虚夹湿兼胃阴不足,寒热错杂)。

治法:健脾养阴,辛开苦降。

处方:半夏泻心合四君子汤加减。法半夏10g,黄连3g,黄芩10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10g,茯苓10g,白术10g,焦栀子10g,花粉15g,黄精15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9月3日二诊:服药后诸症有所改善,胃脘嘈杂减,胃仍胀痛,稍食则加重;嗳气频,反酸、咽中灼热感,恶心减;口干口黏咽干,夜醒口干饮水,大便日一行、不成形、夹有不消化食物、无挂厕、排便不畅;小便灼热伴疼痛,尿频;食欲欠佳;寐差,需服安眠药。舌偏红胖、边有齿痕、有裂纹,苔黄中、剥苔,脉细弦滑软。

上方去半夏、黄连,加北沙参10g,黄柏6g,改黄芩、干姜为6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按语

胡珂教授指出,患者以嘈杂就诊,咽喉灼热,可见患者胃热,同时舌苔黄亦是热象。此时我们要考虑热从何处而来,舌面裂纹剥苔,为阴虚之确 征;而大便偏稀,可见食物残渣,则属脾阳不足。又见小便热,可考虑下焦有热。此患者腹部痛偶作,发无定时,可考虑虚证。此患者病机看似繁杂,甚至相互矛盾,既有实热,又有阳虚;既有阳虚,又有阴虚,但胡珂教授认为,这种情况在临床并非罕见。脾胃同居中焦,一主运化,一主受纳;一主升清,一主降浊。脾胃升降有序,方可纳化和谐。病理上二者也相互影响,脾升失司则胃降反常,反之胃降亦影响脾升,故常表现出脾胃同病。胃为腑属阳,泻而不藏,其气以降为顺,胃又为多气多血之腑,若因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影响了胃气的通降,胃气不降则壅滞不通。“气有余便是火”,胃气郁则易化热化火。脾为脏属阴,藏而不泻,其气当升,转输水谷精微,以为气血化生之源。寒湿、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害脾,致脾阳不升,清气在下,寒浊内生;脾脏得不到水谷精微的充养,则脏气日虚。如此就形成了脾虚寒、胃实热的上热下寒、虚实夹杂病机。胃热日久,又可灼伤胃阴。因此该患者辨证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升降失司,方选半夏泻心汤为主。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的常用方剂,《伤寒论》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临床中很多久病患者可见胃阴不足的表现,因热久而伤阴,同时胃喜润恶燥,用养阴药物不但能从病因出发治疗胃阴不足,还适合胃的生理特点。复诊时患者口干欲饮,因此去半夏,加北沙参,符合《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中的“口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加天花粉”。患者下焦热明显,则去黄连,加黄柏。黄连、黄柏均可清热燥湿,前者长于清上焦湿热,用于心火内炽、迫血妄行而致的吐血、衄血等症;后者苦寒下达,善清下焦湿热,以泻肾火,用于脚痿,作用偏于下焦,黄柏亦可用于阴虚发热、潮热盗汗及遗精等症。 /D7OBFvbrBTAVh7iPKFy6vI+b7qXsTRbFK8+QejsIBbEOfID/u5xK1VBBym6q2A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