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我的中医之路

我于1956年10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父母都是机关干部。小学四年级时“文革”开始,至1974年高中毕业,学校的教与学均不大正常。好在家教较严,未嬉戏荒废学业。高中毕业后,按照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策,我被下放至当时属江西省抚州地区所辖的进贤县云桥公社高岭大队生产劳动。

少年时我身体羸瘦,患支气管淋巴结核,清楚地记得常被带到医院看病,每次都予服雷米封(学医后知道通用名叫异烟肼)。高中时,为提高身体素质,跟邻家一般大小的孩子一起练习举重。因方法不当,勉力负重,造成迸伤,胸闷憋气。1975年适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方药中教授应邀来江西讲学,经父亲同事引荐,得请方老诊治处方,疗效颇佳。后又在母亲机关图书室翻得一本中医基础书籍——《辨证论治》,遂对中医有了初步兴趣,将书借来,劳动之余,不时翻看,虽难以读懂,但也算跟中医初结情缘。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以第一志愿报考了江西中医学院(现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并如愿以偿。大学5年,我跟我的同学一样,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攻读,几乎废寝忘食,甚至年三十与家人吃完年夜饭就独自一人看书。因为学习努力,医学基础打得比较扎实。

1982年12月毕业后,我跟许多医学生一样,学业初成就跃跃欲试,迫切渴望从事临床工作,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不想却被分配至医学科研单位工作。两年后我总算有机会回到母校附属医院工作,满足了治病救人的初衷。身为年轻医生,在病房工作,管病床,值夜班;作为教学医院的医生,还要承担实习、见习学生的临床带教任务。由此我深感自己的西医基本功不足,遂花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复习、学习西医知识。那时医院内科是按中医脏腑分科的,我在脾胃科。所幸分科并不细,也能收治、经管脾胃病科之外的其他内科患者,这让我见识了不少内科病种;之后又在急诊病房工作了两年,综合处置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后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患者专病找专科医生看病的需求,医院分科细化,按西医的模式分成了多个内科专科,我被留在了脾胃科,之后脾胃科与肝胆科合并,成立了脾胃肝胆科。这些经历为我走上治病专博结合打下了基础。所谓“专”是主专业消化病,“博”是病种多样,即治疗专病为主,兼治杂病。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脉相连,机体上下内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关注局部,不重视整体的治病方式,不是中医思维。自古中医仅大致分为内、外、妇、幼、眼科,更有不少名医精通内科诸病,兼通妇、幼。只专不博,往往容易限制目光,只关注专科疾病的症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患者同时出现的其他科疾病的症状视而不见,或忽略不管。如治疗口腔溃疡,若只看到口腔局部“热证”,忽略脾虚之本,一味寒凉降火,则会重伤中阳,使病情加重。有时恰恰是其他病的一些症状可以开拓医者的思路,提高疗效。尤其是运用经典,使用经方,更应以经方思路指导用方。举例来说,我曾治疗一个痞满证的中年女性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于是我根据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复发,咳吐痰涎清稀量多,咳剧则胃中泛吐清涎,上腹扪之稍有紧硬感,以《伤寒论》第40条、41条“心下有水气”为指导,用小青龙汤加厚朴、杏仁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其他案例有:泄泻伴心悸,心血管科用养心镇心方法不效,我从水饮论治,用五苓散加附子,泄泻、心悸同时减轻;用清热化痰、宣降肺气治疗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急性尿潴留,同时有咳喘病;用柴胡剂治疗胃病女患者,结果不仅胃胀痛好转,并意外获得面色改观、黄褐斑消失的惊喜。

我年轻时看的书多以西医为主,进修学习也去的是西医院,虽然也看中医书籍,但以现代书籍、期刊及温习教材为主,对古典医籍,特别是经典著作的学习不够重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着“学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宗旨,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组织并实施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2004年通过考试,我有幸成为第一批全国200名研修学员中的一人。研修期间,我通过集中培训、看光盘、自学等方式系统学习了“四大经典”。同时拜江西中医药大学伤寒学家、临床大家陈瑞春先生为师,跟师临床。陈师善用经方,如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五苓散、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当归芍药散等,特别是小柴胡汤的运用更是自如。跟师3年,我获益良多。跟名师学习的另一种途径与形式就是通过书籍、网络、视频等方式学习其他名家如刘渡舟、江尔逊、郑钦安等的学术和临床经验。通过学经典、用经典、用经方,我感觉自己的辨证论治水平、临床疗效均较之前有了较大提高。由此学习经典的兴趣也不断提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3年研修结束后,我仍能坚持不懈地继续研习经典。我体会,学经典应反复地精读、细读,每读完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提高。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临床疗效,要想成为名中医,学好经典是必由之路。学习经典,用好经方,不但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利器,而且对常法疗效欠佳的常见病、多发病,经方也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时甚至覆杯而愈。余曾治一老妪,泄泻多年,前医用真人养脏汤加减,泄泻加重。我根据其伴自汗淋淋,恶风,舌淡,苔白,脉细,予桂枝汤原方调和营卫,调和脾胃,服药3剂,诸症若失,继服3剂而愈。我还体会到,并不是年龄大了才开始研习经典就为时已晚,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任何年龄开始学习都会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借用战争年代的一句话:“革命不分前后。”我认为,“学经典不分老少”,学经典真正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

岁月匆匆,弹指一挥间,我从事中医工作已40年,由一名青年中医成为一位老中医,也获得了诸如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西省名中医等荣誉称号,获得并完成“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胡珂)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现已年过八八,仍愿继续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为中医事业发挥余热。


2023年2月撰于江西南昌 K+bv9bCvL9+BMe6xnei4JMf/BF7PAkQHkvh0UnTOyxdtQlcpKIODyCyhYRgUJnb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