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一

敖某,女,35岁,2020年12月17日初诊。

主诉:嘈杂烧心6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6个月午餐后易出现嘈杂、烧心,甚至延至咽部,伴嗳气,反酸,脘胀,时而胃痛,咽梗。大便干,小便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病理示肠上皮化生。

中医诊断:嘈杂,烧心(素体肝郁脾虚,中焦湿热上泛)。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清热化湿。

处方:小柴胡合四逆散、栀子豉汤、上焦宣痹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白芍20g,炒枳实15g,党参10g,炙甘草6g,郁金10g,射干10g,枇杷叶10g,焦栀子15g,淡豆豉10g,莪术12g,三棱10g,木蝴蝶6g,白及10g,败酱草30g,连翘10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12月24日二诊:服药后症状缓解,现胃中嘈杂几除,烧心感较前缓解,未延及咽部,仍嗳气,稍胃胀;咽喉仍有梗阻感;食纳可;寐差,易醒;大便日1~2次、稍不成形,小便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上方加厚朴10g,茯苓10g,苏梗10g,生姜6g,即合半夏厚皮汤。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按语

胡珂教授指出,本患者脉弦,胃胀气,提示肝气郁结,而反酸、烧心多从湿热考虑。临床中往往见咽部异物感,咽梗,多从“梅核气”治疗。中医学认为,梅核气是由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结合患者肝气郁结的症状,治法应以疏肝理气为主。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也因之运化失职,容易导致脾虚湿邪内生。舌苔白、脉弦或缓为肝郁脾虚之证。综上,此案湿热症状不明显,关键病机当为肝胆气郁,中上焦郁热。治以柴胡四逆散为主,疏肝健脾,利胆和胃,更以栀子豉汤清宣胸膈郁热。《伤寒论》第77条云:“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胸中窒,是指胸部正中间有窒塞感,实为胃酸反流刺激食道(食道狭窄)的自觉证。胡珂教授认为,栀子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非常好的一味药。其善清三焦郁热,且可清降郁热,清利湿热,使热邪自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尤能清胸膈、心、胃、肝之热,以治胸咽灼热、胸闷、胸痛,清心则除烦安神。《神农本草经》云栀子“主……胃中热气……”清胃以疗胃中热痛、嘈杂;栀子质轻体浮,清中寓透,切合肝胆气机外达之性、“火郁发之”之理,清肝经郁热、肝胆湿热;栀子还可清肺。GERD若伴发咳嗽、咳痰、哮喘等,不论肺热、痰热、湿热均可用之。上焦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此方以宣湿透热为主,病位以少阳三焦为主。而此合方与半夏厚朴汤的不同在于,前者针对湿热,为湿热交蒸,后者偏温,以寒湿气郁为主。该患者治疗后期两方合用,亦考虑湿热、气郁两者并重,而寒热之性不明显。再配伍白及消肿生肌,用治胃炎。久病及血,久病入络,故用三棱、莪术行气活血,木蝴蝶利咽。 eg6C5pXz92MeXuj/A5xjm8tNomVyPSRkeA92BuW9kRl7yTVhcET/q034NkS2O8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