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二

黄某,女,30岁,2017年3月11日初诊。

主诉:痤疮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脸部痤疮反复发作,曾反复于当地医院诊治,用红霉素软膏外用,间断口服中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化裁方治疗,服药期间病情控制尚可,然每用“清火”药泄下后症状缓解,但停药后随即复发。诊见脸部多发痤疮,以额头及下颌较多,痤疮色暗,扪之内有硬结,平时饮食稍有不慎即腹泻,精神尚可,食欲不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痤疮(脾湿失运,胃热熏蒸,上热下寒证)。

治法:平调寒热,健脾助运。

处方:甘草泻心汤加野菊花、紫花地丁。甘草20g,干姜8g,法半夏8g,黄芩8g,黄连3g,党参10g,大枣1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14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

上方连用两周后痊愈,随访两个月未见复发。

按语

胡珂教授在临床中体会到,痤疮出现脾胃虚弱,湿热中阻,或胃热郁蒸,寒热错杂,升降失和病机者并不少见。其原因或素体脾虚,或患者和医者认为痤疮为“上火”、为热毒,故服清凉饮食、寒凉药物,导致戕伐中阳,脾虚中寒,升降失调。然脾气不升,胃浊不降,胃气壅滞,郁而化热,熏蒸面部,则痤疮益甚。其辨之之法,除痤疮见症外,或有嘈杂烧心反酸、口苦口臭口渴、胃脘痞满胀痛等胃热症状,但必有大便溏薄、不耐寒凉、腹部冷痛、脉象软而少力等脾虚脏寒之证。本例痤疮患者,久用寒凉之品,致脾阳亏虚,无力旋转气机,出现脾不升清,中寒不运,而见大便溏薄、食纳不佳,其舌、脉及症状虽无热象,但能发为痤疮,则离不开热。此热为寒湿郁久,胃浊不降,胃气壅滞所化,此乃病机之关键。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治疗上万不可单纯温阳或单纯清热,宜斡旋中焦气机,升脾降胃,温清并用,攻补兼施。

此案中胡珂教授选用甘草泻心汤化裁,重用生甘草,清热解毒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降逆以泄热和胃;法半夏、干姜辛温,以通中焦之郁遏,调畅气机,则上下条达;同时合黄芩、黄连以平调寒热;佐党参、大枣,甘温益气健脾。诸药相辅相成,共奏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阴阳并调之效,调理脾胃,杜病之源。加野菊花、紫花地丁更助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破痈疽恶疮之功。二者相伍,辛开苦降,开结除痞,消肿止痛。诸药协同,使中气健运,寒热消散,升降调和,阴阳通达,诸症得消。 4hB2NEy63jbkx+M/PWNv1pBmyhJtV7/jjA3SV+7naVEDt6XCIzbcSdIB8HGWLHh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