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22
治学严谨王清任

[课程名称]中医学概论

[案例叙述]

王清任(1768—1831),清代医学家,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王清任自幼习武,但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弃武习医,没几年就誉满玉田。30多岁时,他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为京师名医。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证。据清光绪十年(1884年)《玉田县志》载,有一人夜寝,须用物压在胸上始能成眠,另一人仰卧就寝,只要胸间稍盖被便不能交睫,王清任用一张药方治愈两证。这个药方就是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六张逐瘀汤中最经典的,也是他所创立的几十个方剂中最为出色的配方,因其运用范围广泛,被后世医家列入“中医十大名方”之一。

王清任注重实践、崇尚解剖。然而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对人体解剖设置了种种限制,使这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中医解剖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儒家的伦理思想了。王清任在医学上敢于冲破传统封建礼教观念的束缚,大胆前往坟地、刑场观验、解剖人体脏器,向边疆老将讨教解剖知识。历经42年的探索和实践,于1830年著成《医林改错》,附图25幅。他首先记载了人的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所给两个膈膜,三个体腔——三焦。他又改正了古图中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错误,指出肺有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的24孔。他认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纠正了古图肝为七叶的错误。他在《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叙》中说:“凡遇是症,必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四十年来,颇有所得。”他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瘀之症,记数条示人以规矩”。王清任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主张医学家著书立说应建立在亲治其症万无一失的基础之上。他的《医林改错》虽然只有3万余字,但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法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注重分辨瘀血的不同部位、针对不同的瘀血证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在《医林改错·方叙》中说:“在外分头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内分膈膜上下两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气门,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他的“瘀血”说及创制的多个逐瘀药方,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

[思政元素]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求真求实;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思政切入点]

1.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王清任针对“胸任重物”和“胸不任物”久治不愈两个案例,另辟蹊径治愈患者,借此案例,引导学生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2.脚踏实地,求真求实。王清任在医学上敢于冲破传统封建礼教观念的束缚,大胆前往坟地、刑场观验、解剖人体脏器,从而著成《医林改错》一书。该书绘有25幅生理解剖图谱,纠正了前人的“肺有二十四孔”“脾闻声则动”“尿从粪中渗出”等错误论断。王清任对平素所治之瘀血病证观察得非常细致,记录了五十种瘀血病证,他“凡遇是症,必细心研究,审气血之荣枯,辨经络之通滞,四十年来,颇有所得”,用以教导学生学医需求真求实,脚踏实地。

3.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王清任治学态度十分严谨,主张医学家著书立说应建立在亲治其症万无一失的基础之上。借此案例,教导学生学医时应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虽然只有3万余字,却字字珠玑,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9dMjBvqLnr2mtuNPKpCtSZU7AcmqWoPZRFXI/V6hwAk9fQ9YdVz0m+Z7oukHVj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