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〇〇七年

学到老来活到老,

古稀之年勤而劳。

无需你我评说好,

自认读书可增寿。

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 2007.5.25

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该病特点为症状少,预后差,慢性化者占50%左右。现认为,慢性化者较此数为多,估计可达70%以上。

HCV对干扰素(IFN)治疗应答的个体差异性与病毒载量和宿主易感性相关。自1969年长效干扰素问世以来,本病之治疗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之提出,使丙型肝炎患者得以根据基因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基因Ⅰ型采用派罗欣180μg联合利巴韦林1000~1200mg,48周能显著提高持续性病毒应答;而基因Ⅱ~Ⅲ型仅需24周就可产生满意应答。

现已公认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治疗丙肝之“金标准”。利巴韦林之剂量必须保证在足够水平。利巴韦林之起始剂量通常与应答呈正相关,而更高起始剂量通常可提高基因Ⅰ型患者之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所谓基因型,就丙肝而言,分为Ⅰ、Ⅱ、Ⅲ三型。其中Ⅰ型为难治型,患者病毒载量高、体重在85kg以上;Ⅱ、Ⅲ型则相对易治。Ⅱ型又可分为A、B、C、D四型,其难治情况依次递减。

糖尿病再说 // 2007.8.27

糖尿病之发病率逐年上升。2006年6月的统计数字显示,过去2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由3000万人增至2.3亿人,增加了约7倍。中国之糖尿病患者约有4000万人,仅次于印度。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具体如下:

1.胰岛素促泌剂 无论瑞格列奈还是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都可引致低血糖。

2.双胍类 乳酸中毒是苯乙双胍最常见的副作用。二甲双胍也有副作用,但较之轻得多,仅有3/10万,一旦出现,则可引致50%之死亡率。此种情况在心肺功能及肾功能不全时最为明显。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是一种生物合成之假寡糖。它的结构与寡糖非常相似,因此能竞争性地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故而称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之形成全靠α-葡萄糖苷酶来完成,因此阿卡波糖可以抑制葡萄糖之形成,使之不能进入血液循环,进而治疗糖尿病。但阿卡波糖可致腹胀肠鸣,矢气频频,甚者则见腹泻腹痛。鉴于此,该药之应用宜自小剂量开始,如起始剂量为25mg,逐渐增加至50mg。

4.胰岛素增敏剂 此与胰岛素促泌剂不同。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即属此类),通过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增加胰岛素对周围组织器官之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曾有此品之一代产品曲格列酮,因其剧烈之肝脏反应,美国FDA已于2000年宣布撤市。此类药物之二代产品罗格列酮与吡格列酮虽未发现肝脏毒性反应,但仍有致水肿之副作用(血管神经性水肿),因此心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

5.胰岛素 胰岛素之副作用为低血糖,用之不当则频频发作。因此,2007年美国医师学会认定此类药为全球最易引发事端之药物。

药物流产之弊端 // 2007.8.31

药物流产易引发卵巢功能早衰,此为众所周知之事实。现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药物流产并无其他弊端,包括对后续妊娠之恶性影响。该项研究选取了2710例曾经药物流产之妇女和9104例曾经手术引产之妇女,分别对比其异位妊娠、自发性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等的发病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溶血性贫血之检验诊断 // 2007.8.31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95fL。

2.乳酸脱氢酶(LDH)增高。

3.网织红细胞增加。

4.间接胆红素(IBIL)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肝 // 2007.9.2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种。前者诊断以饮酒为前提,也易于诊断;后者之诊断则于亚太地区医疗肝病会议已出指南,诊断要点如下:

1.乙醇含量,男性小于20g/d,女性小于10g/d之脂肪肝,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排除各型病毒性肝炎引致的脂肪肝,其中应包括免疫性肝病。

3.以肥胖和代谢紊乱为前提之脂肪肝则属于此类。

16排CT之临床应用 // 2007.9.3

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有下列优势:①速度快,扫描一个断层仅需0.3秒,而普通CT需要5秒。②能够三维成像。③无伪影。④心血管成像清晰且无创伤,可代替心脏导管插入术。

谈谈癫痫 // 2007.9.3

本病常见、多发,其中70%的患者在首次发作后经过治疗可出现长期之一段静息。卡马西平被认为是当前治疗癫痫的首选药。20世纪末出现了几种治疗癫痫的药,如替加宾、加巴喷丁等,经十多年的临床观察,疗效均不如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除用于治疗癫痫外,尚能止痛、抗抑郁、抗尿崩症,因而可用于各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疱疹痛等),以及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其用量为0.1~0.2g,每日3次,口服,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1.2~1.6g/d。本药的副作用有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尿潴留、水中毒(低钠)、皮疹、儿童行为障碍、狼疮综合征;常见之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骨髓抑制、精神障碍。

克罗恩病(C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2007.9.3

本病应与肠结核和恶性淋巴瘤相鉴别。

1.肠结核(ITB) CD与ITB受累的部位均为回肠部。CD尚可累及直肠,其中吻合口病变约占77%。CD的肠系膜淋巴结最大直径为1cm;ITB的淋巴结最大直径可达20cm,并伴上皮肉芽肿和干酪样坏死。CD之炎症局部病变较ITB明显。

2.恶性淋巴瘤(ML) ML之发病年龄中位数大于CD,二者相差约10岁。ML之病程中位数显著小于CD。CD之肛周病变有较高特异性,如易出现肠梗阻、瘘管等。ML常见腹部肿块、积液;CD则少见。

幽门螺杆菌之新疗法 // 2007.9.17

意大利学者提出的10日序贯疗法,即前5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每次10mg,每日3次),搭配阿莫西林(每次1000mg,每日3次);后5日,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同前,搭配克拉霉素(每次500mg,每日2次)及替硝唑(每次500mg,每日2次)。

高血压患者之胰岛素抵抗 // 2007.10.15

高血压患者通常合并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三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在我国,35~64岁的人群中,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占10%~20%;而在60~95岁的人群中其占比达到20%~40%。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发生之基础,可使前者的发病率增加2~4倍,使后者的发病率增加5~9倍。最近的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美卡素(替米沙坦)有降压、降脂、降糖功效,是防治代谢综合征之理想药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 2007.10.15

凡有肾脏疾患的高血压患者均应以ACEI或ARB为首选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对两种药物的用法应该有所不同,因为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循环RAS和器官局部RAS之分。肾组织中的AngⅡ是循环中浓度的60~100倍,因其中85%为肾组织本身产生,仅15%来源于循环。所以治疗肾病高血压时采用常规剂量常达不到保护作用,骤然加大剂量患者亦不能耐受,故而应从小剂量逐步增加至大剂量使用,有时使用ARB可达8~12片/日,持续6年以上。

尿毒症之最新概念 // 2007.10.19

肾衰竭之最终则形成尿毒症,此时尿素氮可达21mmol/L,肌酐达到70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仅相当于常人之7%。

其治疗方法有透析和肾移植。前者可解决尿素问题而不能解决溶质(胺、吲哚、酚、呋喃等)问题。所谓溶质问题,又称作残余综合征(乏力、厌食、恶心、惊厥、抽搐、痉挛、体温降低)。后者则既可解决尿素问题,又解决残留问题,但供体困难且不易推广。每周透析2~3次,部分患者可存活10年以上,但因感染等因素影响,5年的生存率仍然很低。肾移植之排斥反应仍然属于大问题。最近临床采用骁悉(吗替麦考酚酯)、激素、他克莫司联合的方法,可大大减少移植之排斥。

肾小球滤过率 // 2007.10.22

肾小球滤过率即每分钟肾脏滤过之尿量,正常成人为80~125mL/min。此值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之绝对值相等,故内生肌酐清除率之成人正常值也是80~125mL/min。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2007.10.22

早在20世纪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就被引入自身免疫相关疾患,主要见于中年女性,在美国的发病率为1%~4%,在我国尚无发病之完整统计。乏力、皮肤瘙痒为本病最先发现之自觉症状。B超检查可见肝硬化体征。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经常呈现阳性。晚期可见黄疸、腹水和皮肤色素沉着。PBC按组织学可分为四期,即汇管区炎症期、肝实质炎症期、间隔或桥接纤维化期、肝硬化伴再生结节期。本病患者生存期的中位数为10年。近年来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本病见效,可望延长生存期。抗线粒体抗体(AMA)在非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亦可出现阳性,但非特异。

单克隆抗体 // 2007.10.22

单克隆抗体俗称“生物导弹”,乃特定之抗原决定簇作用于特定部位产生的抗体。临床常用之靶向治疗药物利妥昔单抗、甲磺酸伊马替尼、赫赛汀、易瑞沙均属此类。

排名前十位的用药错误 // 2007.10.26

2007年7月,在亚特兰大召开了美国药师协会年会,会议讨论了临床常见的用药错误,其中前十位有:①胰岛素:剂量。②抗凝药:时机。③阿莫西林:滥用。④阿司匹林:时机。⑤复方磺胺甲 img 唑:伤胃。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伤胃。⑦布洛芬:伤胃。⑧氢可酮(乙酰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伤胃。⑨头孢氨苄:滥用。⑩青霉素:滥用。

舒喘灵 // 2007.10.26

舒喘灵(硫酸沙丁胺醇)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之首选药。其片剂用量2mg,每次1~2片,每日3次;气雾剂用量0.1mg,每日3~4次,每次2喷。

抗平滑肌抗体(抗SMA) // 2007.10.22

急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坏死,肌纤维收缩,蛋白释放入血液中产生抗SMA。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该抗体阳性率较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时,SMA阳性率可达80%,且多在发病第1周出现。

干扰素 // 2007.11.29

干扰素(IFN)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活化细胞因子,由多肽组成。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前者有20余种亚型,后两者只有一个亚型。IFN-α由白细胞产生,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γ由淋巴细胞产生。其作用是抑制病毒,抑制增生、增殖,调节免疫。

鉴于此,干扰素目前可治疗三方面疾病:①病毒感染:乙肝、丙肝、带状疱疹、各种疣。②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③自身免疫病(因其副作用大,现已少用)。

IFN之副作用:①发热及感冒样症状。②抑制骨髓造血。③精神症状,如烦躁、失眠、心慌。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血管病和肝损害。

IFN制剂:①IFNα-1b(赛若金)。②IFNα-2a(罗扰素)。③IFNα-2b(安福隆、安达芬)。④复合干扰素:其效用超出普通干扰素5倍,有9μg、15μg两种规格。⑤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佩乐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前者优于后者。药效长效干扰素优于短效干扰素,副作用长效干扰素亦少于短效干扰素。

氨溴索糖浆 // 2007.12.10

此药亦名沐舒坦,为当前祛痰止咳之常用药品。通常糖浆口服,成人90mg/d,每日3次,见效后可改为60mg/d,每日3次,平均疗程为1周。根据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的研究,该药之祛痰止咳作用可居当前同类药品之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急性肾衰竭(ARF) // 2007.12.10

此一疗法在西方国家已进行近20年,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此法之原理是以动、静脉压差作为体外循环之动力,连续、缓慢清除血液中多余的水分;以对流形式去除溶质中之尿毒物质及炎症介质。急性肾衰竭(ARF)原先之概念为中毒、烧伤、严重创伤及感染等所致之肾衰竭。但目前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临床多见,并常伴发ARF,故目前概念尚未统一。

几样当前医院设备  // 2007.12.15

1.JF-800A血液灌流机集血液体外循环装置、抗凝溶液自动推注装置、血液保温装置、压力、气泡监控等于一身,用于血液净化及一切亟须体外循环的急救治疗,如农药中毒、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烧伤、脓毒血症等引起的急性肾衰竭。

2.HA300树脂血液灌流器是专为中毒患者设计制造的灌流器,特别适用于救治大、中分子或与血浆结合的药物中毒患者。该设备通过利用树脂之强力吸附作用,直接清除毒物。此种灌流器亦可用于顽固性皮肤病,亦可用于肝性脑病、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3.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是急诊血液净化的理想设备,适用于急慢性肾衰竭,亦适用于各种中毒之抢救。

第58届美国肝病学术会议 // 2007.12.21

此届会议重点讨论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意义,认为其是代谢综合征的产物。代谢综合征是以糖尿病、高血压为起点的一组具有严重危害的中老年疾病。因此,此类疾病好发人群应在平时关注肝功等指标的变化。

最近由美国率先推出之抗HCV新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疗效较之前的干扰素好,但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有人主张,对肝病之干扰素治疗应因人而异,采取个性化治疗。

特拉匹韦(VX-950)是一种口服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大大降低干扰素治疗的依赖性和停药反弹。R1626是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聚合酶核苷类似物抑制剂的前药,其疗效尚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DzAEnFkfIaJfJ/EXn+TfBT6SFgyvqYO9vV2PsqRlD6LPrzjeGKB/x7azKLSm5U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