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创业管理的内涵与本质

一、创业的概念

目前,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布于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次。研究创业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创业。关于“创业”,我国早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就有记载:“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有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两处“创业”都是创立功业或创立基业的意思。

国外学者对创业的定义有不同界定,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1997年)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霍华德·斯蒂文森(Howard Stevenson,1999年)等认为,创业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个人或组织追踪和捕捉机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与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他认为创业可从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和回报政策这六个方面进行理解。罗伯特·C.荣斯戴特(Robert C.Ronstadt)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动态过程,财富是由这样一些人创造的,他们承担资产价值、时间、事业承诺或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风险。

由美国巴布森商学院(Babson Business School)和英国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联合发起,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丹麦、芬兰、以色列等10个国家的研究者参加的“全球创业监测”项目,将创业定义为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如自我创业、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张。

国内学者对创业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宋克勤教授认为,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和资源等要素。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认为,创业是发现、创造和利用商业机会,组合生产要素,创立自己的事业,以获得商业成功的过程或活动,强调创业的目的在于取得商业成功,获得商业利润。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认为,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和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

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对创业给出的定义是:创业是对新企业、小型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创建和经营。本教材将创业定义为新企业的创造。

二、创业管理的内涵

(一)创业管理的概念

创业管理反映了创业视角的战略管理观点。Stevenson和Jarillo于1990年提出了创业学与战略管理的交叉,并使用“创业管理”这个词以示二者的融合。他们提供了一个从创业视角概括战略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研究框架,创业是战略管理的核心。

(二)因素与范式

随着创业管理研究的深入,创业管理研究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概念框架模型。如1985年卡特纳(W.B.Cartner)提出了个人、组织、创立过程和环境的创业管理模式;1997年威廉(William)在Cartner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人、机会、环境、风险和报酬等要素构成的创业管理概念框架;1999年蒂蒙斯(Timmons)提出了机会、创业团队和资源的创业管理理论模型;2000年克里丝森(Christian)提出了创业家与新事业之间的互动模型,强调创立新事业,随时间而变化的创业流程管理和影响创业活动的外部环境是创业管理的核心。

基于创业管理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创业管理范式可以概括为以环境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环境要素的复杂性与异质性为假设,以发现和识别机会为起点,以创新、超前行动、勇于承担风险和团队合作等为主要特征,以创造新事业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研究不同层次事业的成功为主要内容,以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方法为工具研究创业活动内在规律的学说体系。

(三)核心与组成

创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机会导向、动态性等。所谓机会导向,即指创业是在不局限于所拥有资源的前提下,识别机会、利用机会、开发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的行为,或者将好的创意迅速变成现实。创业的动态性,一方面是说创业精神是连续的,创业行为会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延续,并得以强化;另一方面是说机会发现和利用是个动态过程。

创业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组合,并非某一因素起作用就能使企业获得成功。决定持续创业成功的系统包括创新活力、冒险精神、执行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创业需通过这样的系统来把握机会、环境、资源和团队。创业管理的根本特征在于创新,创新并不一定是发明创造,而更多的是对已有技术和要素的重新组合;创业并不是无限制的冒险,而是理性地控制风险;创业管理若没有一套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和强有力的执行方案,则只能导致竞争力的缺失;创业管理更强调团队中不同层级员工的创业,而不是单打独斗式的创业。

三、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

(一)时代背景不同

传统职能管理产生、成熟于机器大工业时代,而今天,世界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这就是创业管理产生的新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范式聚焦于商品,是技术导向型的,研发、设计、工程、大批量制造、大市场、大规模操作、自动化和专业化都是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市场的生命周期缩短,重点是如何快速进入和退出市场,迅速推出升级产品,竞争的关键转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新事业、新产品策略包括研发管理、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二)研究客体不同

传统的管理理论是以现有的大公司为研究对象,创业管理理论则是以不同层次的新建事业及新的创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传统管理理论侧重于向人们提供在现存大企业中开展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用保守的规避风险的方式来运用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创业管理是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研究客体不仅仅包括中小企业,研究内容也不是一般企业管理知识在中小企业的翻版。

(三)研究出发点不同

传统职能管理的出发点是效率和效益,创业管理的出发点是通过找寻机会,取得迅速的成功与成长。创业管理的核心是机会导向,即创业是在不局限于所拥有资源的前提下,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利用机会,并产生经济成果的行为。

(四)内容体系不同

传统职能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实现生产经营,创业管理则是在不成熟的组织体制下,更多地依靠团队的力量,靠创新和理性冒险来实现新事业的起步与发展。创业管理是围绕如何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利用机会而展开的。其中创业过程中组织与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它包括个人的知识准备与新机会之间的耦合、创业过程中核心团队成员的知识与性格的耦合、现有资源与事业成功的战略之间的耦合、新的潜在事业特征与当前用户实践之间的耦合等。

四、创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合伙人原则

一个人只有把工作当作事业才有成功的可能,一个企业只有把员工当作“合伙人”才有机会迅速成长。所以创业团队要先解决价值分配障碍,然后去找自己的“合伙人”。

(二)激情原则

激情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标准。创业团队要选择对项目有高度热情的人加入,并且要使所有人在企业初创时就有每天长时间工作的准备。

(三)团队原则

团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础,成败是整体而非个人,成员能够同甘共苦,经营成果能够公开且合理分享,团队就会形成凝聚力,并更快地与公司融为一体。

(四)互补原则

建立优势互补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主内”与“主外”的不同人才、耐心的“总管”和具有战略眼光的“领袖”、技术与市场两方面的人才都不可偏废。

(五)看人原则

创业团队要注意个人的性格与看问题的角度,团队里必须有总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和不断发现团队问题的成员,一个都喜欢说好话的组织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团队的。

五、创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模型

(一)蒂蒙斯创业模型

该创业模型由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Timmons)于1989年提出。他认为,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创业者掌控三个要点,即商业机会、团队和资源。

1.商业机会 好的项目往往从需求开始,发现痛点,解决问题,定义商品,最终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商业机会需要有足够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创业者常犯的错误就是误认商机,甚至凭空想象顾客需求,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资源去做顾客根本不需要的产品。《精益创业》一书有助于创业者少做无用功。

2.团队 创业项目确定后,创业者需要组建一个团队,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商业计划。公司的本质是由人和流程组成的系统,其中人力资源是系统的核心。梅雷迪恩·贝尔宾(Meredith Belbin)认为,一个完善的组织需要智库、社交和执行三大类9种人才。创业者在团队中的角色就像一个汽车的发动机,需要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一个合格的领导要对行业和商业机会有深刻的理解,目标明确;有能力创建一个系统去实现目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敢于承担责任;全心全意为顾客、员工和股东服务。

3.资源 资源通常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人们通常犯的错误就是低估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干。为此,面临选择时要提醒自己,你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你的计划吗?你所做的决定对公司发展有益吗?

(二)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体系,涉及行业与市场、经济因素、收获条件、竞争优势、管理团队、致命缺陷、创业者的个人标准、理想与现实的战略差异等8个方面的53项指标。通过定性或量化的方式,创业者可利用这个体系对行业与市场问题、竞争优势、财务指标、管理团队和致命缺陷等做出判断,评价一个创业项目或创业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机会。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见表1-1。

表1-1 蒂蒙斯创业机会评价体系

续表

评价说明:

1.该评价体系主要适用于具有行业经验的投资人或资深创业者对创业企业的整体评价。

2.该指标体系只有运用创业机会评价的定性与定量方法,才能得出创业机会的可行性及不同创业机会间的优劣排序。

3.该指标体系涉及的项目较多,在实际运用中可作为参考选项,结合使用对象、创业机会所属行业的特征及机会属性等进行重新分类、简化,以提高使用效能。

4.该指标体系的内容比较专业,使用时不仅要多了解创业行业、企业管理和资源团队等经验,还要掌握每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评估技术。 QBUpb9BJaFOZhd2auFr4aZM4T84s1N5O1XXSmGrlCI2u2Wu46UxMwEANemwuCKX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