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食管癌在中医学典籍中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余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1957年11月,周总理在北京召开“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杨贵(时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报告林县有“三不通”,即“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并说“水和路不通的问题,我们齐心协力,可以解决,但食管不通请求国家给予帮助”。周总理高度重视这个问题。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刚成立,8月10日,总理即指示副院长李冰带领研究人员往林县开展调研。相关人员立即出发,他们从两个大队开始,按流行病学的要求,对食管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进行正规调查,又逐渐推广到全县15个公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收集了全县的资料,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接着,李冰等科研人员对安阳地区12个市县的1000万人口开展调查,结果发现,越接近太行山的县,发病率越高。随后,他们对晋、冀、豫三省的18个县的5000万人口进行调查,进一步掌握了食管癌的发病规律和病因线索。周总理看到李冰等科研人员绘制的三省一市食管癌发病率情况的地图和报告后,称赞说:“像林县这样的点,应该坚持,还要多搞一些。”

1959年,吴英凯教授组织了著名的“华北三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协作组”,开启了地区大协作。1966年,我作为我院第一批医疗队的成员来到林县,从此和林县百姓及参加协助研究的河南同道们结下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2005—2020年,我受聘担任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河南培养了几十位临床肿瘤学博士,郑玉玲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中医中药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瑰宝,几千年来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历届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建立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重视循证医学应用,探索开展药品真实世界证据研究。将证据放到中心位置,是对中医药监管理念的重要变革。我国中医药在临床医疗服务和保障健康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中医药有长期的经验积累,是我国医药创新的重要来源,用现代科学技术诠释和论证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使其走向现代化,是现代药品监管人和医药人的职责和使命。

郑玉玲教授曾任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多年,中医学功底和临床经验皆较丰厚。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并向广大同道们提供完善的参考资料,郑教授组织编写了本套《食管癌中医研究系列丛书》,内容源自两千余年传统医学典籍中对食管癌的记载,搜集整理了历代防治食管癌的医案和1949年以来相关的研究资料。这一尝试,无疑创作出了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典籍得以流传后世。

我国在食管癌流行病学、病因研究、营养干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方面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太行山区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河南省林县已经改为林州市,“三不通”也已得到明显的改善。目前林州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在基层开始肿瘤防治的典范”,在食管癌防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越是有分量的著作,越要全面、精准,更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历代中医典籍所载食管癌个案经验虽多,但限于当时条件,未能进行精准的统计,给编写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另外,本书的编写涉及我国对食管癌的西医学研究,虽然现代研究成果将在另一专著中详细介绍,但我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将其结合并进一步完善,并编写方便以后研究的索引,以期更好地承上启下,传承创新,推动大家开展新的研究课题,从而能够向全球作出我国在食管癌防治方面的重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名誉主席

2022年6月6日 cYutNVATZb7cMuqM4U4+9mIQJIJ9Qa2OZtzTJD03YrYwfJvlsIgBARULqk3sNS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