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五十二病方》灸方探析与应用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病方》共有灸方11个(另外尚有数方似与灸法有关,但本文未予计入),占该书存方总数(283个)的3.7%,在52个作为小标题的病证中,与灸法有关的共7个,占总数的13.5%。《病方》中灸法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艾裹枲垢;二是蒲绳之类;三是置柳蕈艾上(熏灸)。另外,还有一种用芥子泥发疱的天灸(冷灸)。《病方》灸方所治病证,主要有阴囊及睾丸肿痛、小便不通、毒蛇咬伤、肛门痒痛、痔核、疽病等。《病方》灸方内容丰富,主治病证广泛,我将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分七部分对《病方》中灸方内容进行分析阐释。

(一)㿗疝之疾,施灸三法

㿗疝,多指寒湿引起的阴囊及睾丸肿大。《儒门事亲》:“㿗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气卑湿所生。”或有阴囊局部重坠胀痛,或兼见少腹痛及阴茎肿者。《病方》用灸法治疗㿗疝共有三法。

1.艾裹枲垢,灸颠治下

“取枲垢,以艾裹,以久〔灸〕穨〔㿗〕者中颠,令阑〔烂〕而已。”枲,一说粗麻,一说药物。烂,指化脓灸。即用艾裹枲垢在患者的“中颠”(颠顶正中)行化脓灸。百会穴位于颠顶中央,《素问·骨空论》称“颠上”,属督脉,故“中颠”以百会穴为主,《甲乙经》称百会穴是督脉、太阳之会。此外,足厥阴肝经“绕阴器”,“上颠”,本病与肝经关系密切,所以灸颠顶亦可温通肝脉,与百会共奏升阳、散寒、除湿、消肿、止痛之功,以愈㿗疝。本法为下病上取法,它为《内经》总结“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临床方面,也为后世医家对下部病变用上部穴位治疗提供了范例。同时,艾裹枲垢之灸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施灸的原料、灸法的分类、沿革等也有一定的价值。

2.阴阳太脉,循经灸痏

“有(又)久〔灸〕其痏,勿令风及,易瘳;而久〔灸〕其泰〔太〕阴、泰〔太〕阳 img img 。”太阴、太阳,似指足太阴、足太阳经脉。痏,此指穴位。沿足太阴、足太阳经脉,灸其所属之穴位(包括近部取穴),为循经取穴法。正如前述,㿗疝多由寒湿为患,其邪一则外袭,一则内生。太阳主表,外邪多从太阳而入。脾属太阴,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损伤中阳,寒从内起,足太阴脾经与脾脏相连。故㿗疝治疗又可从足太阴、足太阳入手,以疏调气血、温通经脉。同时《病方》又强调要防止复感风邪,影响疗效,或罹患它疾。

3.经验取穴,灸其左胻

“穨〔㿗〕□久〔灸〕左胻 img 。”胻,小腿。即取左侧小腿上的治疗㿗疝的经验有效穴。《甲乙经》卷十一所载小腿部治疗疝病的经验效穴主要有地机、交信、蠡沟。临床治疗可不必拘于此三穴,更不必拘于左小腿。凡小腿内侧的足三阴经穴大抵皆可依症情需要而灸治之。

(二)疗治 img 病,灸足中趾

“久〔灸〕左足中指”是《病方》治疗 img 病的方法之一。“ img ”即“癃”字。《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癃病多属湿热壅滞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灵枢·本输》也说:“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足阳明胃经其支脉分别“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下足跗,入中指内间”。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共同主持气机之升降出入,运化水湿,且胃经多气多血,故灸足中趾(内外侧)可清化湿热,调畅气血,以通水道,则癃病告愈。可以推测,灸足中趾治疗癃病,无疑是用泻法,即如《灵枢·背腧》所指出的:“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但临床可不限于左侧。尽管本法现在已不太用,然而在治疗癃病不效时仍可一试。

(三)赞疣拔取,蒲绳灸之

“取敝蒲席若藉之弱〔蒻〕,绳之,即燔其末,以久〔灸〕尤〔疣〕末〔本〕,热,即拔尤〔疣〕去之。”藉,即荐。蒻,《说文》释:“蒲子,可以为平席。”藉之蒻,荐上的蒲子。本条是用旧蒲席或荐上的蒲子搓成绳状,将其一端点燃,在赘疣上灸治,当疣体灸治到一定程度后即可拔去。本法充分体现了古代医家治疗皮肤病方面的成就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即使到了今天,还被临床所采用。通常取其小艾炷(依疣体的大小而定),在疣部施行直接灸,每日一至二次,每次数壮,以患者自感灼痛且尚可耐受为度。连灸二至三天。一般疣体一周左右即可自行脱落,而无明显瘢痕。

(四)为解蚖毒,蓟印中颠

“以葪〔蓟〕印其中颠”的方法救治蚖之咬伤。蚖,一种毒蛇。此指毒蛇咬伤。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细故慸葪兮。”《索隐》:“葪,音介。”此读为芥,指白芥子。本方就是将芥子捣烂(芥子泥)外敷头顶部,使局部皮肤红赤发疱,以治毒蛇咬伤。后世医家称之为“冷灸”或“天灸”,并沿用至今。不过,用该法所治病证已得到扩充,超出了原先仅治疗毒蛇咬伤的范围,外敷的部位也较多。

(五)牡痔蠃肉,疾灸绝

牡痔“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状,末大本小,有空〔孔〕其中。 img 之,疾久〔灸〕热,把其本小者而 imgimg )绝之……”牡痔,为五痔之一。蠃肉,即螺肉。孔,指痔疮瘘管。 imgimg )绝,即扭断。对痔核或兼瘘管者施灸,起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收敛作用,能防止嵌顿,并使之逐步萎缩。还可对蠃肉直接灸,以便配合手术 imgimg )绝之〔割法〕。本法在痔科方面,有研究、运用的价值。

(六)朐痒热痛,燔艾熏灸

《病方》第二六五至二六九行记载了朐养〔痒〕证潘艾熏灸的治疗方法。朐养〔痒〕,即指肛门痒痛灼热,并可偶见白虫(蛲虫)外出之病证。其熏灸方法大致如下:在地上挖一盆状小坑,用火把土烤干,里面放进干艾,再在艾上放些柳蕈(药名),点燃后,于坑上放一只底部穿孔的陶盆(小盆),让患者坐在上面熏灸。此不仅是烟熏法,亦为灸法,类似现在临床所用的木盒式艾灸器的熏灸。将艾等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烟雾共同作用于患部,收止痒、除痛、泄热之功。

(七)雎病灸之,止痛消肿

雎,即“疽”。《灵枢·痈疽》及后世其他医者多认为疽病为阴证、寒证,但《病方》所述的疽病有呈现热病证象的,用灸法治疗也足给后人以启迪。疽病,《病方》第二八二行和二八五行分别用灸法以消肿、止痛、泄热。三□五行还用梓叶温灸之。疽病之热证用灸,以热引热,宣泄畅达,祛除邪热。《病方》实为开“热证用灸”之先河。

注:本文所引文献均出自《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表示缺一字,〔〕内字为异体宇、假借字, img 表示残缺字数无法确定,( )内字为 本人所注。 SRMF8okRIppk3OUQ875ecLoxDfkPJA8QQQelTVnbjvpZtU0r9SDludq6El5gEf2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