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 逐瘀汤化瘀主方

【原著精要】

清·王清任所撰《医林改错》创组化瘀主方逐瘀汤,共分血府、膈下、少腹、身痛四首。“血府逐瘀汤”由活血逐瘀的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行气开胸的柴胡10g,枳壳10g,桔梗5g,引血下行的川牛膝15g,和血养血的生地黄10g,当归10g,调和诸药的炙甘草5g组成,以便活血而不伤血,逐瘀又能生新。专治瘀阻胸中,胸痛烦闷,入暮渐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脉涩弦紧。近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心衰、胸部挫伤、肋软骨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经闭痛经等。

“膈下逐瘀汤”由活血逐瘀的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牡丹皮10g,行气止痛的五灵脂10g(包),延胡索10g,乌药10g,香附10g,枳壳10g,养血和血的当归10g,调和诸药的炙甘草5g组成。重在止痛,专治瘀阻膈下,胁腹胀痛,癥瘕积块,舌质紫脉弦。近用治急腹症、肝硬化、肝肿瘤、脾肿大等。

“少腹逐瘀汤”由活血逐瘀的川芎10g,赤芍10g,温经止痛的小茴香10g,没药10g,五灵脂10g(包),蒲黄10g,肉桂5g,延胡索10g,干姜10g,和血养血的当归10g组成。重在温经,专治瘀阻少腹,积块痛经,月经不调,经少瘀块,崩漏凉痛,舌质紫暗,脉象弦涩。近用治妇女痛经、闭经、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外孕、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肠粘连等。

“身痛逐瘀汤”由活血逐瘀的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通痹止痛的秦艽10g,没药10g,五灵脂10g(包),地龙10g,香附10g,引药上行的羌活5g,下达的川牛膝15g,养血活血的当归10g,以及调和诸药的炙甘草10g组成。重在通痹,专治瘀阻经络,肢体痹痛,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象弦涩。近用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结节性红斑、脉管炎等。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还针对瘀阻头面组成“通窍活血汤”,由活血逐瘀的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通窍的麝香、老葱,和胃的姜、枣组成,专治头痛面青、昏晕耳鸣,以及妇女的干血痨、小儿的疳积证等。

这几首逐瘀汤均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再据瘀阻部位的不同加减变化。其组方时遵循3条原则:一是“气行则血行”,常佐行气药,温通药;二是“瘀阻多致痛”,常佐止痛药;三是“逐瘀防伤正”,常佐和血药。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值得后人效仿。

在临床应用中,注意三要:一要重视止痛,瘀阻必痛。有些止痛药如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等常常伤胃,应选川楝子、延胡索、白芍、香附、乌药、木香、三七等。二要消癥,瘀阻常致癥瘕积块,消癥药可选丹参、鳖甲、山慈菇、郁金、白花蛇舌草、泽兰、生牡蛎等。三要引经,上行下达,尤其重用川牛膝;入脏达腑,应用脏腑引经药,尤其引入肝经,如川楝子、薄荷、栀子等。

【原著详解】

1)方剂溯源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理血剂。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十一味组成。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2)处方解析

一是方证病机。本方主治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等症,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瘀血内阻胸中,阻碍气机,不通则痛,则胸痛日久不愈;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阻滞不通,则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清阳郁遏不升,则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病在血分,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上扰心神,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皆为血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二是方剂释义。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共为臣药。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共为佐药。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组方特色: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为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诸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3)药理研究

本方能明显增强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MDA(丙二醛)含量,减少心肌酶CK(肌酸激酶)、LDH(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减少酶的外漏而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改善微循环,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血管新生等;改善神经营养代谢,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镇痛;抑制结缔组织代谢,减少瘢痕形成与粘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4)注意事项

本方活血化瘀之力较强,月经淋沥不断、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孕妇忌用。

5)临证心悟

一是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二是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若瘀痛入络者,可加全蝎、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者,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䗪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癥化滞。 IoGSt9Uk3MsfO3T/dlzUzxQjU+qNjFzTGwI/jlq6B4INLjQvdzpwHwI42hGcjPk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