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原著精要】

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见12条、13条、15条、17条、24条、53条、54条、95条),由桂枝、芍药、姜、枣、草五味组成。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而见发热恶风,汗出节楚,头痛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缓,以及营卫不和,气血不调的微寒自汗脉缓证。

方中桂枝(用9g)疏散风寒以解肌表,为君药;白芍(用9g)敛阴和营,使桂枝辛散而不伤阴,为臣药,两药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而解表和里。生姜(用9g)助桂枝解表邪,大枣(用12枚,擘)助白芍和营,共为佐药。炙甘草(用6g)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治感冒发热、自汗畏风、妊娠恶阻、柔痉痹痛等见外感表虚,营卫不和证。为《伤寒论》中第一方,应用广泛,可视作温通之要方。

在《伤寒论》中对桂枝汤有多种加减变化:如以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由原方9g加至15g,或换用肉桂5g),名为“桂枝加桂汤”,增强温通心肾阳气,驱散内寒,增加平肝降逆而治奔豚(117条)。以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由原方9g加至18g),名为“桂枝加芍药汤”,增强和营止痛之力,专治腹满胀痛下利之太阴证(279条)。以桂枝汤加葛根12g,名为“桂枝加葛根汤”,专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见“项背强 img img ”症(14条)。以桂枝汤加附子(用10g),名为“桂枝加附子汤”,为桂枝汤证而兼见阳虚所设,治疗表阳不固,漏汗不止,四肢屈伸不利证(20条)。以桂枝汤加大黄6g,倍芍药,名为“桂枝加大黄汤”,专治桂枝汤证而兼腹痛拒按的气血积滞证(279条)。以桂枝汤加厚朴6g,杏仁10g,名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增加降气平喘之力,用治因风寒表虚而咳喘明显和素有咳病,风寒引发,气逆喘息者(18条、43条)。桂枝汤加大芍、姜用量(均由原方9g加至12g),再加人参9g,名为“桂枝新加汤”,加强补气固表,养血通阳作用,专治发汗过多,损伤卫阳营阴而致遍身肌肉关节疼楚证(62条)。以桂枝汤和麻黄汤合方,减其剂量[仅为总量的1/3。桂枝4.5g,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3g,大枣4枚(擘),杏仁24枚],名为“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调和营卫而不恋邪,为解表发汗轻剂,适合体虚或老人伤寒表证(23条)。以桂枝汤合小柴胡汤[桂枝、芍药、黄芩、生姜、人参各4.5g,炙甘草3g,大枣6枚(擘),半夏6g,柴胡12g],名为“桂枝柴胡汤”,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痛,微呕不能食,心下支结,口苦,舌苔白,脉浮弦,如感冒、流感、扁桃体炎、风湿、溃疡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见上症者(146条)。

在《金匮要略》中还有不少补充。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以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两味,加茯苓、牡丹皮、桃仁等分为丸,名“桂枝茯苓丸”,成为温通化瘀之剂,用治瘀血痛经、产后恶露停滞、宫外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有瘀血寒凝证者常有效。《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有“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防风、知母各12g,白术、生姜各15g,麻黄、甘草各6g,芍药9g,炮附子2枚,温经宣痹,养阴清热兼施,通治风湿、类风湿证。《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以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各9g,组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龙、牡重镇潜纳,可治血痹虚劳失精诸证。《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以桂枝汤加黄芪6g,名为“桂枝加黄芪汤”,用桂枝汤解肌调和营卫,加黄芪托表逐湿,可治湿邪流入下肢关节,阳气被郁,发热足冷,水肿身重的黄汗证。

【原著详解】

1)方剂溯源

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金匮要略》名阳旦汤,为解表剂。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五味组成。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2)处方解析

一是方证病机。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外感风寒,卫阳奋起抗邪于外,故发热;风邪客于肌表,经脉不利,故现头痛;风性疏泄,卫气因之失其固护之性,“阳强而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故汗出、脉浮缓等;汗出肌疏,不胜风袭,故见恶风;邪气郁滞,肺胃失和,则鼻鸣干呕;风寒在表,应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故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即祛邪扶正兼顾为治。

二是方剂释义。方中桂枝辛甘温,辛温以解肌发汗,甘温以扶助卫阳,为君药,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本方发散药与酸收药配伍,使散中有收,汗不伤正;助阳药与益阴药同用,以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3)药理研究

本方具有较强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痰、抗过敏、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特别是能有效地抑制和消除幽门螺杆菌和幽门弯曲菌,对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对体温、汗腺分泌、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等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且呈双向性调节。

4)注意事项

一是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二是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三是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四是服药后“啜热稀粥”,是借谷气助药力,兼益胃气,以鼓邪外解。“温覆”取其协助取汗。但汗出不宜过多,多汗则易伤阳气。

5)临证心悟

一是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二是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风寒湿痹者,加姜黄、细辛、威灵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以散寒通络,舒筋止痛;多形红斑、荨麻疹、冻疮等,每逢秋冬或受凉即发,无热象者,加荆芥、防风、蝉蜕、当归、丹参祛风活血。

三是临证发挥。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但临证时若体虚受寒无汗者,亦可选用桂枝汤,汗出即停服药物,避免出汗过多,伤及正气。 EDf5xTtAO3PEj62MfZEJNpBJkDQnhYJ4/LHHBeH9P6rE0CbMovU/H+CRIgU5Hh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