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精要】
四物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味组成。补血调经,专治营血虚滞的眩晕惊惕,面白耳鸣,唇爪无华,以及妇女经少,闭经痛经,舌淡,脉细。
方中熟地黄填精养血为君药(现用生地黄10g,防滋腻),当归补血养肝为臣(用全当归10g),白芍和营柔肝为佐(用10g),川芎活血行滞为使(用10g以下)。四物汤本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治妇人漏下的“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三味化裁而成,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治疗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子宫发育不全等血虚证类,至今已引申到治疗内科诸疾而见血虚证类,故为养血良方。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以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姜枣而成“八珍汤”,成为气血双补的代表方,用治气血双亏的心悸气短,面白倦怠,眩晕纳差,舌质淡脉弱诸证;明·张介宾著《景岳全书》再加益母草(可用10g)制成丸剂,名为“八珍益母丸”,专治妇女月经不调,腰酸带下,属气血双亏证类;将八珍汤去茯苓,加黄芪(用生黄芪15g)、川续断(可用15g)、黄芩(可用10g)、砂仁(用5g,后下)和糯米,名为“泰山磐石散”,专治妇女气血双亏,先兆流产;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八珍汤内加入黄芪(用生黄芪15g)、肉桂(用5g),名为“十全大补汤”,既增补气之力,又加温肾之效,可治气血双亏而兼肾阳不足的虚劳喘咳,遗精崩漏,形寒尿频,腰膝酸软诸证。
【原著详解】
( 1)方剂溯源
四物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补益剂。最早记载于唐朝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被用于外伤瘀血作痛。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味组成。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症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或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口唇、爪甲色淡,舌淡,脉细弦或细涩。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
( 2)处方解析
一是方证病机。本方证由营血亏虚,血行不畅,冲任虚损所致。营血不足,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心主血,藏神,血虚则心神失养,故心悸失眠;营血亏虚,则面部、唇舌、爪甲等失于濡养,故色淡无华;妇人肝血不足,冲任虚损,加之血行不畅,则月经不调,可见月经量少、色淡,或前或后,甚或经闭不行等症;血虚则血脉无以充盈,血行不畅易致血瘀,故见脐腹疼痛;脉细涩或细弦为营血亏虚,血行不畅之象。治宜补养营血为主,辅以调畅血脉。
二是方剂释义。方中熟地黄甘温味厚质润,入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血调经要药,用为臣药。白芍养血敛阴,与熟地黄、当归相协则滋阴补血之力更著,又可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与当归相协则行血之力益彰,又使补血而不滞血,营血调和,共为佐药。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方中以熟地黄、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补血调血。
( 3)药理研究
本方具有纠正贫血,抗放射线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的高黏状态;抗缺氧,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抑制肉芽增殖,抑制子宫活动,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基因损伤,增加血红蛋白,补充微量元素、磷脂、维生素等作用。
( 4)注意事项
一是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则非所宜。二是方中熟地黄滋腻,当归滑润,故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
( 5)临证心悟
一是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二是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以及过敏性紫癜等属营血虚滞者。若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补气生血;以血滞为主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茱萸以温通血脉;血虚有热者,加黄芩、牡丹皮,熟地黄易为生地黄,以清热凉血;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以止血安胎。
三是临证体会。四物汤方中诸药剂量原为等分,临床应用时须因证而制,川芎量宜小,应为当归之半,以之补血行血,熟地黄补阴补血之力强,但较为滋腻,临床上常用生地黄易熟地黄,凉血养阴,补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