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健脾祖方四君汤类

【原著精要】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组成。专治脾胃中虚,运化不健的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脉细之证。

方中以人参甘温补中为君药,常以3~5g另煎兑服,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一般炒用10g,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可用到15g,炙甘草缓中为使(因有人参、白术之甘,常常去用)。四君子汤健脾补气作用明显,临床凡见气虚证候均可加味应用,特别是治疗胃炎、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属气虚证类有效,可称为健脾补气之祖方。

宋·钱乙所撰《小儿药证直诀》中加陈皮一味(可用到15g),名为“异功散”,加强理气和胃之力,尤消脘胀,可治脾虚纳少,胸脘痞胀证。明·虞抟所撰《医学正传》中再加半夏(用法半夏10g)、姜枣(可去用),名为“六君子汤”,加强温化痰湿之力,尤治脾虚痰湿的咳痰,呕逆证。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再加木香(用10g)、砂仁(用10g,后下)、生姜(用3g),名为“香砂六君子汤”,加强理气散寒之力,可治脾胃虚寒,痰饮中阻,痞痛吐泻证,特别是溃疡病,慢性腹泻和妊娠恶阻;其书以四君子汤加扁豆(用10g)、黄芪(用生黄芪10g)、藿香(用叶10g),名为“六神散”或“加减四君子汤”,加强健脾消食除湿之力,用于调理脾胃,可治纳差吐泻证,酌量后特别治疗小儿乳食失调,疳积低热,吐泻不止证。明·王肯堂撰《证治准绳》,以四君子汤加葛根(生葛根10g)、木香(用10g)、藿香(用叶10g),名为“七味白术散”,除健脾和胃之外,还增清热生津之力,专治脾虚纳少,发热口渴证。

【原著详解】

1)方剂溯源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补益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组成。功用: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本方平和,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故得名“四君子”。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亦是补气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2)处方解析

一是方证病机。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健运失职,胃纳不振,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亏虚,肢体失养,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气一虚,则肺气亦虚,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中焦脾胃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

二是方剂释义。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能大补脾胃之气,故为君药。臣以苦温之白术,健脾燥湿,与人参相须为用,益气助运之力更强;佐以甘淡之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炙甘草益气和中,既可加强人参、白术益气补中之力,又能调和诸药,故为使药。四药配伍,重在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利湿浊,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3)药理研究

本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既能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减轻腹泻;又能使运动降低的小肠恢复正常,减轻胃液分泌,降低其pH,有利于胃肠溃疡的愈合。且能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数而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此外,还具有增加免疫功能、促进代谢、护肝、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抗肿瘤与抗突变、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延缓衰老、抗应激反应等作用。

4)注意事项

一是脾胃湿热者慎用。二是白术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5)临证心悟

一是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二是临床应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胃气虚者。若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ui0QPE830Y1IFCFNjpjxle/g/8xElY4/FK9LAH963vPXxgMDXpHyr6C1dHT93r+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