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学术观点

(一)心气虚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冠状动脉内膜受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致。临床多表现为突发的心前区疼痛不适,呈绞痛或压榨性,可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处,可持续数分钟,常由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等因素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中医本无冠心病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临床所见患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稍劳则发,动则加重,并多伴有倦怠乏力、气短、舌淡胖,脉沉无力等心气亏虚表现。因此,郭维琴教授提出,心气亏虚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

(二)气虚血瘀为冠心病发病的基本病机

冠心病胸痹心痛的患者发病,都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气虚损在先,或年富力强之人烦劳过度,终日伏案工作,耗伤心气,心阳失展;或年迈体弱之人五脏渐虚,若脾肾阳虚,则心阳失于温煦,心气虚,心阳不振,寒凝血瘀心脉;或肝肾阴亏,日久气虚,心气失于濡养,血运不畅,瘀阻心脉;或消渴之人素体气阴亏虚,燥热内盛,脉道不畅,阴虚血阻;或大病体弱,后天之本不足,心脾气虚,心失所养,气虚血瘀;或素嗜肥甘厚味,伤及脾胃,湿热内蕴,痰瘀阻遏心阳;或因情志所伤,气机不畅,气滞血瘀,伤心耗气,都会不同程度地损耗心气。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心气虚的状况下,气虚不能行血,使血行缓慢,瘀血内阻,痹阻心脉,心系脉络瘀阻不畅,不通则痛,导致胸痹、心痛之心绞痛的发作。因此郭维琴教授认为气虚血瘀为冠心病发病的基本病机。

(三)益气活血法贯穿胸痹心痛治疗的始终

郭维琴教授在继承父亲郭士魁先生治疗冠心病以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三大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心气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更加明确深入地分析和阐明了冠心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病性为本虚标实,心气虚为发病之根本,血瘀为发病之标。并根据《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的治则出发,提出“益气活血”为冠心病的基本治疗法则。

(四)冠心病治法不离脾胃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冠心病的发生与脾胃衰损密不可分。郭维琴教授指出,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高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的形成多与现代人饮食结构失衡、生活习惯不佳,损伤脾胃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气血生化,亦是冠心病形成的中心环节之一。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西药,损伤脾胃,脾阳亏虚,温煦失常,无以温养心脉,心气亏虚,血脉瘀阻,发为胸痹心痛。因此,由于脾胃亏虚,心气、心脉失于后天精微的补给,气虚血瘀,心脉瘀阻,发为胸痹心痛,因此冠心病的治疗应不离脾胃,临床中郭维琴教授常以党参、黄芪健脾益气;藿香、佩兰化湿浊醒脾气;炒白术、苍术健脾祛湿;瓜蒌、熟大黄通腹气以和胃气。

(五)临床辨证经验

郭维琴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冠心病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气虚血瘀证

主症:胸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劳则诱发或加重,气短乏力,心悸,自汗,面色苍白,舌体暗淡,胖有齿痕,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止痛。

方药:益气活血汤。党参、黄芪、丹参、红花、黄精、当归、赤芍、川芎、郁金、枳壳。

加减:脾气虚者,见腹胀便溏,食后胀满,加茯苓、白术;肾气不足,腰酸腿软,夜尿频,可加补骨脂、菟丝子、益智仁;肾阴虚者,常见五心烦热,失眠,舌红少苔,或剥脱苔,与生脉散合用,加牡丹皮、地骨皮。

2.阴寒凝滞证

主症:心痛甚,胸痛彻背,遇寒诱发或加重。乏力,自汗,气短,心悸。咳喘不得卧,咳吐稀白泡沫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下肢水肿。舌苔白腻或水滑,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或瓜蒌薤白桂枝汤或瓜蒌薤白半夏汤。

加减:肾阳虚者,心悸头晕,腰酸腿软,夜尿频多,脉迟者,加补骨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肾阳虚,水饮不化,外溢肌肤而见水肿者,合用真武汤、五苓散以温阳利水;若水饮上犯致咳喘不得卧,咳吐稀白泡沫痰,予乌头赤石脂丸合五苓散,加白果、紫苏梗、苏子、炒酸枣仁;若阳气亏虚,气短,汗出,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全身湿冷,四肢不温,脉微欲绝者,予参附汤合右归饮以回阳救逆固脱。

3.气滞血瘀证

主症:胸部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尤甚,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两胁胀痛,胸闷不适,喜叹气,烦躁不安,心悸,梦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安神定志丸。

加减:疼痛较轻者,可予丹参饮;疼痛剧烈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索以活血理气止痛;肝郁化火者,加牡丹皮、栀子;女性患者可合用逍遥散并加桃仁、红花、郁金等。

4.阴虚血阻证

主症:胸痛时轻时重,多呈隐痛伴憋闷,劳则诱发或加重。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舌暗红,或瘀斑,苔少或剥脱,脉沉细弦。

治法:育阴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天王补心丹。

加减:虚热明显者,加牡丹皮、知母、鳖甲、地骨皮;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者,加夏枯草、龙骨、牡蛎;心悸者,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5.气阴血虚证

主症:胸痛时轻时重,劳则加重,心悸,气短,倦怠少语,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加减:偏于气虚者可用保元大成汤;偏于阴虚者可用炙甘草汤;兼有血瘀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痰热互结者,合温胆汤。

6.湿热阻遏证

主症:胸憋闷伴疼痛,阴寒天气加重,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甚则恶心,呕吐,大便正常或便秘。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化湿清热,宣痹通脉。

方药:小陷胸汤合温胆汤。

加减:纳食欠佳者,加砂仁、白豆蔻以芳香开胃;大便溏薄者,加肉豆蔻、白扁豆健脾补肾止泻;胸脘满闷,咳吐黄痰者,予温胆汤加黄芩、桑白皮;便秘者加酒大黄、瓜蒌。 M6Vi9lIIIcqhF1cRBzJ6EJmwD3m+VvEobl55L92U1bUwSw6c2ORfocHgosFPqr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