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临床特色

(一)运用“六对论治”思维诊治肾病经验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在长期诊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六种方法,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的具体体现,包括: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1.对症论治

对症论治即对症状进行治疗,需要具备快速、便捷两方面特点,使临床症状得到快速缓解或消除。如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止血;用玄明粉治疗大便干结;用金银花、连翘、黄芩、山豆根治疗咽肿痛;用猪苓、茯苓、泽泻、泽兰、车前子利尿消肿;用天麻、钩藤、川牛膝、杜仲降压等;用狗脊、杜仲、续断、桑寄生来补肾强腰以治疗腰痛;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小腿痉挛等。

2.对症辨证论治

对症辨证论治是对不易解除的复杂症状或对无有效治疗办法的症状,进行精细化的辨证用药。如尿血是肾脏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但因尿血的病因、病位、病性、病程、病情之不同,需要对其进行精细化的辨证论治。若属风热伤肺,伤及肾络,则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常用桑叶、蝉蜕、金银花、连翘、黄芩、小蓟等;若属风寒化热,伤及肾络,则治宜疏风散寒,清热止血,常用荆芥、防风、蝉蜕、马勃、前胡、猪苓、三七粉等;若为热毒内盛,灼伤肾络,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石韦、牡丹皮、生大黄等;若心火移肾,脉络受伤,治宜滋阴养心,清热泻火,常用细生地黄、赤芍、丹参、麦冬、通草、黄连、竹叶等;若气滞血瘀,脉络受损,治宜行滞化瘀,养血止血,常用牛膝、赤芍、当归、生地黄、枳壳、柴胡、甘草等;若湿热内蕴,下注伤肾,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血,常用石韦、瞿麦、萹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车前草、大黄等;若脾不统血,气虚失摄,治宜补气摄血、养血止血,常用黄芪、太子参、当归、熟地黄、砂仁、血余炭、柴胡等。

3.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即将某个症状放置于疾病和证候进展的视角下看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来进行治疗。症状是疾病的主客观表现,是疾病诊断的线索或主要依据,也是确定证型和证候的主要依据;而作为一种疾病,它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病性、症状、证型和(或)证候,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规律。证型和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和层次上所表现的综合性特征。一种症状或一种证型可以出现在若干种疾病中,而各种不同疾病的预后相差甚大,所以在治疗中,对症辨病为首要,辨证是为了指导立法处方,所以需要对症状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如血尿可出现于狼疮肾炎、紫癜性肾炎、IgA肾病、急性肾盂肾炎、多囊肾、乳糜尿、肾结核等多种不同疾病中,每种疾病也各有其演化规律和常见证候,因此治法也应从辨病辨证综合入手,用药必然有所差别。如狼疮肾炎血尿多为热毒内蕴,气阴俱伤,治宜清热解毒,兼顾气阴,常用柴胡、赤芍、丹参、白花蛇舌草、猪苓、金银花、连翘、石韦等;如紫癜性肾炎血尿多属风热入血,损及肾络,治宜散风清热,凉血止血,常用荆芥、防风、蝉蜕、牡丹皮、紫草、茜草、石韦、猪苓等;如IgA肾病血尿多属风寒化热,气阴两伤,拟疏风清热,兼顾气阴,常用荆芥、防风、蝉蜕、金银花、连翘、黄芩、猪苓、白花蛇舌草等;如急性肾盂肾炎血尿多为肾中蕴热,化毒伤络,治宜清热解毒,常用柴胡、枳壳、枳实、赤芍、白芍、连翘、生地榆、黄柏、鱼腥草、石韦、白头翁等。

4.对病论治

对病论治是较高层次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或病机,直击病所,适用于对病因或病机比较明确的疾病且有良好疗效的方法。诚如《内经》“谨守病机”之言,对病论治即重点解决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如糖尿病热伤气阴病机贯穿始终,治疗就应该重视清热益气养阴之法,吕仁和常用白虎汤、大柴胡汤、芩连平胃散、茵陈蒿汤、四妙丸、银翘散等为主方,酌情加用黄芪、生地黄、沙参、知母、葛根、天花粉等药。糖尿病肾病存在“微型癥瘕形成”的病机,治疗应重视化瘀散结消聚之法,常用止消通脉宁、止消温肾宁、止消保肾宁等系列经验方,擅用鬼箭羽、莪术、夏枯草、海藻、牡蛎、瓦楞子等化瘀散结药物。又如急性肾炎常用方:金银花20g,连翘20g,黄芩10g,蝉蜕10g,荆芥10g,防风10g,栀子10g,猪苓30g,牡丹皮10g,丹参20g,板蓝根20g,生甘草6g;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型,除用激素的时间适当延长外,常用羌活20g,益智仁10g,白花蛇舌草30g,猪苓30g,白茅根30g,芦根20g等,常获良效;慢性肾盂肾炎,用抗生素效果差者,加用狗脊10g,续断10g,牛膝20g,杜仲10g,柴胡10g,赤芍、白芍各20g,枳壳、枳实各6g,生甘草6g,鱼腥草30g,白头翁30g,香附6g,乌药6g,常获良效。

5.对病辨证论治

对病辨证论治,即将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分证候,按照不同的证型和证候进行论治。需要指出的是,所谓证型相对固定成形,而证候是随时而变,因此临床上,吕仁和主张以正虚辨证型、标实辨证候。如肾风病,即慢性肾炎之类,可根据本虚分为气阴虚证、气阳虚证、气阴阳俱虚证;针对标实,可分为湿热、气滞、血瘀、水湿等兼夹证候。脾肾阳虚用益气固肾汤(验方):黄芪、淫羊藿、金樱子、芡实、猪苓、炒白术、炒山楂、川芎、石韦;肝肾气阴两虚用养阴固肾汤(验方):太子参、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猪苓、黄柏、牡丹皮、石韦、地龙;肾阴阳俱虚用调补肾元汤(验方):杜仲、续断、生地黄、枸杞子、猪苓、白芍、山药、丹参、山楂、淫羊藿。兼夹证候治疗:瘀血属血热证选加牡丹皮、赤芍、紫草、茜草根、生蒲黄、泽兰、丹参等;瘀血属寒证选用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山楂等;瘀血属气郁选加郁金、延胡索、降香等;瘀血属气虚选加三七、王不留行;瘀血日久不化选用穿山甲、水蛭等;痰湿属寒者选用半夏、生姜、白芥子等;痰湿属热者常用天竺黄、竹茹、竹沥、胆南星等;痰气互结者选用石菖蒲、远志、陈皮、郁金等;痰饮选用苓桂术甘汤或五苓散;肝郁气结者选加柴胡、枳壳、香附、乌药等;腹胀便秘者选加枳实、厚朴;气逆不降者选用沉香、降香;脘腹胀痛者选用木香、檀香;湿热者选用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黄芩、栀子、黄柏、虎杖、白花蛇舌草、木香、佩兰、草豆蔻;食积者选加保和丸。

6.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多用于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即借鉴现代理化检查指标,将慢性、复杂性疾病划分明确阶段,在各阶段基础上采用中医传统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分期,一般多以现代理化检查指标为依据,用以明确疾病的阶段性;辨证,则用中医的辨证法则进行。如慢性肾衰竭分期辨证论治,常用现代理化指标分期,以虚定型,以实定候,临床常分为四期四型十证候辨治。

四期:Ⅰ期(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80mL/min)、Ⅱ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50~20mL/min)、Ⅲ期(肾衰竭期,GFR20~10 mL/min)、Ⅳ期(尿毒症期,GFR<10mL/min)。

四型:①脾肾气血(阳)虚型,用助阳保肾汤(验方):黄芪、当归、枸杞子、茯苓、桂枝、丹参、陈皮、淫羊藿、熟大黄。②脾肾气血(阴)虚型,用益气保肾汤(验方):黄精、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茯苓、丹参、白芍、陈皮、牛膝、熟大黄。③肝肾气血阴虚型,用滋阴保肾汤(验方):黄精、生地黄、女贞子、丹参、白芍、牛膝、陈皮、熟大黄。④气血阴阳俱虚型,用调补保肾汤(验方):黄芪、黄精、当归、太子参、茯苓、丹参、白芍、陈皮、半夏、牛膝、熟大黄。

十证候:①肝郁气滞:选加柴胡、赤白芍、枳壳、香附等;②血脉瘀阻:选加丹参、赤芍、川芎等;③湿热阻滞:选加茯苓、猪苓、泽泻、茵陈等;④痰湿不化:选加陈皮、半夏、茯苓、竹茹等;⑤外感热毒:选加金银花、连翘、黄芩等;⑥胃肠结滞:选加生大黄、厚朴、枳实等;⑦浊毒伤血:选加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三七、白及等;⑧水凌心肺:选加太子参、五味子、葶苈子、桑白皮、大枣、甘遂、五加皮等;⑨肝风内动:选加天麻、钩藤、白芍、生龙牡等;⑩毒入心包:选加远志、石菖蒲等,或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注射。

(二)慢性肾脏病防治的“二五八”方案

“二五八”方案是国医大师吕仁和防治糖尿病的三件宝之一,用于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

1.“二”指患者需要终身追求的两个目标

“二”即“健康”和“长寿”。“健康”是指有生活质量,不因身患肾病而丧失生活的信心;“长寿”是指积极寻求中西医诊治方案,延缓疾病的发展,延长寿命。

2.“五”指五项监测指标

(1)尿蛋白: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有条件者可以行肾动态显像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

(3)血压: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mg/g时,维持血压≤140/90mmHg,UACR>30mg,控制血压≤130/80mmHg。

(4)体重:维持BMI 18.5~24.0 kg/m 2

(5)症状:即患者的主观感受,如下肢水肿、眼睑水肿、肉眼血尿、泡沫尿、腰酸腰痛、皮肤紫癜、皮肤瘙痒、恶心、肢体颤动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到肾病科就诊。

3.“八”指八项治疗措施

包括三项基本措施和五项选择措施。

(1)三项基本措施:①饮食适宜: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如脱脂奶、鸡蛋清、淡水鱼等。②调畅情志:心态保持平和,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③劳逸得当:运动要适当,活动量以不感觉劳累为目标,不可过度锻炼,否则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加重肾脏病。

(2)五项选择措施:①辨证论治口服中药。②中药灌肠治疗和中医超声透药。③针灸、推拿。④西医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降糖、降压等治疗。⑤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三)散结消聚是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治法

吕仁和基于肾络微型癥瘕理论,提出了慢性肾脏病的散结消聚治法。应当指出的是,肾脏疾病发生过程中,虽然存在瘀血情况,但其并不同于一般的血瘀证,而是肾脏微型癥瘕形成的过程。癥瘕已成,宜消宜散,非仅用活血之法可疗。络脉治疗有其独特之处,前人多强调应用虫蚁之品入络搜剔。而对于癥瘕的治法,前人也颇有发明。吕仁和在结合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自拟经验方补血二丹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60g,当归10g,川芎10~15g,丹参30g,牡丹皮10~30g,赤芍或白芍10~60g。此方有益气扶正、通活血脉、散结消癥之效。其中生黄芪、当归二者同用即当归补血汤。生黄芪甘温,善入脾胃,为补气健脾之要药。吕仁和认为,生黄芪有多方面作用:一能大补元气;二可益气生血;三可助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四是有补后天以助先天之效。因周身脉络之气血皆来源于脾胃之运化,故肾络之气血充盛顺畅亦赖脾胃之运化。当归为补血养血生血之圣药,可补益虚损之阴血;生黄芪、当归相须相使,则脾胃运化之功畅、化源之气足,自能资补先天之肾精,从而充盛肾络之气血。临床中,吕仁和常根据气血亏虚的偏重,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决定生黄芪、当归的剂量比例。气血亏虚较轻,生黄芪与当归的用量分别为30g、10g;若阴血大亏,阳气浮越,“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所急固”则重用生黄芪,生黄芪、当归用量分别为50g甚或60g、10g,以急固扶阳。而当归、川芎合用,即佛手散之意,可活血养血,祛邪而不伤正。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有凉血活血、养血补血之功。《神农本草经》更言其有益气之效,可治肠鸣幽幽,能调理胃肠气机以助脾胃运化,畅后天生生之气。赤芍、白芍同用,除可活血养血、清热凉血外,更能通利二便,以治肾病小大不利之标。黄芪、当归、川芎、赤芍等药合用,更是有补阳还五汤之意,有益气行血、通活血脉、活血散结之效,有助微型癥瘕之消除。此外,丹参、芍药、牡丹皮等药,《神农本草经》明言其除癥瘕积聚之功。此外,吕仁和接受现代理念,借助现代中药临床药理知识,多方面、多层次认识中药。黄芪有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当归除了造血功能以外,当归多糖还可用于防治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可保护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肾组织的氧化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延缓衰老的作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具有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的作用,从而延缓了肾脏纤维化进程,减轻了肾功能恶化程度,保护了肾功能。

(四)壮督疏带法治疗肾脏病经验

吕仁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治疗慢性肾脏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壮督益肾、疏理带脉的治疗方法便是其中之一。吕仁和认为,部分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常殃及奇经八脉,特别是与肾、肝关系密切的督脉及带脉,如在慢性肾脏病中,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督脉不足、带脉不畅,进而出现腰酸肢重,倦乏神萎,或腰腹重坠感、胁腹满闷,或腰腹冷痛等症状。因此从奇经八脉论治,特别是壮督益肾、疏理带脉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屡有效验。

《灵枢·经脉》谓足厥阴肝之脉“与督脉会于颠”,而带脉又起于肝经之章门穴。督脉从上而下,纵行于身,与任脉相环,而带脉横行环绕于人身之中央,两者纵横相贯,使经气流畅、充实,益气而固丹田,形成托护内脏、循行气血的重要结构。两者相协,是维持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脏腑功能的病变常会波及督、带等奇经八脉,而督脉、带脉的异常也会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或加重原有病变。

根据督脉、带脉与肾肝的密切关系,吕仁和临床上常通过调治肾、肝来调理督、带两脉。吕仁和主张督脉病变宜温宜补,带脉以调养为主,尤以疏理为重。吕仁和临床常选用狗脊、川续断、杜仲、肉桂、牛膝、木瓜等壮督益肾、通补督脉;五味子、山药、芡实、金樱子等药固摄下焦;熟地黄、枸杞子等入肝肾、填精髓。并以鹿角胶等“有情之属”直通督脉,亦常根据阳气虚衰之轻重选用附子、细辛、肉桂、鹿衔草、黄芪等温通督脉之品。对于带脉用药,吕仁和喜用枳壳、香橼、佛手、香附、厚朴、柴胡等疏理带脉,使其通畅为上。《十四经发挥》指出:“盖以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譬犹圣人,图设沟渠,以备水潦,斯无滥溢之患。人有奇经,亦若是也。”吕仁和认为肾脏病变可因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阴阳失于温煦濡润而发,而奇经八脉之虚损亦可影响正经脏腑之功能,此时若单独益肾则不如壮督益肾,治从脏腑与奇经合治方可事半功倍,这也正是壮督疏带法所体现出的积极意义。

(五)肾小球疾病“从风论治”思想

《内经》提出了“肾风”“风水”等一系列肾脏病相关中医病名。吕仁和学崇《内经》,在临床上习惯将急性肾炎称为“急肾风”,慢性肾炎称为“慢肾风”,治疗方面更是提出了肾小球疾病“从风论治”的思路。临床上,许多肾脏疾病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炎及IgA肾病,多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外感史及咽喉痒痛等症状,具有风邪外袭之特点;而糖尿病肾病等进入显性蛋白尿期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则是风邪善行数变的体现。风为百病之始,是百病之长,其善行而数变,常与“热”相合成为“风热”、与“寒”相合成为“风寒”、与“湿”相合成为“风湿”、与“湿热”相合成为“风湿热”、与“寒湿”相合成为“风寒湿”、与“毒”相合成为“风毒”等。因风邪“善行而数变”,故风邪可化毒,且风热、风湿热等亦可化毒,风寒、风寒湿等也可化热而生毒,一旦形成“热毒”则可乘虚而伤及脏腑。肾司二便,主水而司气化,与肺金水相生,故易受风邪热毒之害而受损。因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与风邪外袭具有密切关系,故古人将病位在肾,病因为感受风邪而导致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以水肿、尿浊、尿血、眩晕、腰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命名为肾风。肾风类似于西医学的肾小球肾炎。肾虚感受风邪或风邪夹寒、夹湿、夹热邪侵袭,正邪相搏,则发为急性肾风。而急性肾风在发病后调治不当,或虽未急性发作,但因反复感受风邪,导致肾体受损,疾病迁延不愈,则转为慢性肾风,病情发展至最后直至肾衰竭。

1.风邪伤肾的病因

《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肾风病的形成,以肾虚为先,其次是受风邪侵袭。肾虚又可由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劳累过度、气机阻滞等多种原因而引起,而风邪常以风寒或风寒夹湿、风热或风热夹湿等形式侵袭人体。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表实证,转为慢性后,除有风邪及兼夹他邪所致的证候外,因肾虚较重,由虚至损,肾用失司,渐渐损及他脏。故肾风病是本虚标实之病,其本虚是肾虚,标实是风邪或风邪夹他邪侵袭。

2.风邪伤肾的病机

风为阳邪,伤人之后,先“藏于皮肤之间”(《素问·风论》),此风可从玄府发散而解,也可随络脉内侵,或化他邪,或化热生毒伤及脏腑,因其邪气强弱有别,所伤脏腑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基本转化机制论述如下。

(1)“风毒”伤肾。风毒所伤,先见皮肤瘙痒,如眼、鼻、咽喉痒痛等类似过敏反应的表现,也可有颜面、眼睑浮肿,继而伤及肾体,尿检出现蛋白和(或)潜血、红细胞,并出现发热等症状。

(2)“风热毒邪”伤肾。风热毒邪侵袭,从表和相合脏腑而来,常有发热、汗出、口渴、恶风、喷嚏、咽痒、咳嗽、大便溏泄等肺与大肠的表现,继而出现尿血或尿蛋白,或因邪盛上攻而见头晕,热毒伤肾而见尿少。

(3)“风湿热毒”伤肾。风湿热毒之邪常伤及肾、脾、肺,除见风热毒邪所伤之症状外,浮肿较为明显,并有脘腹胀满、纳谷不馨等脾气受损,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司之象,另外,尿中蛋白较多,血压亦常常增高。

(4)“风寒化热生毒”伤肾。风寒之邪侵袭人体,病久即可化热,但热象不重,然其邪直沉于北方寒水而伤肾,起病缓慢,身体功能逐渐减退,日久则面目虚浮,尿检出现蛋白,血压逐渐增高。

(5)“风热寒湿杂至化燥生毒”伤肾。风热寒湿之邪合至,化燥生毒,伤阴迅速,肝阳易亢,直伤神明,阴损及阳,阴阳俱伤,肾元衰败,气血大亏,常出现恶性高血压、肾衰竭贫血等失代偿期表现。

(6)“风湿化毒”伤肾。风湿化毒侵袭,其性重着,伤肾及脾,水湿运化不畅,大量蛋白排出,体内水湿停聚,出现高度水肿。若加燥热之邪,则阴伤阳亢,可有尿中见血、头晕目眩等症。

(7)“风寒湿邪化毒”伤肾。风寒湿化毒侵袭,其毒凝滞,伤肾较慢,发病于隐匿之中,偶在尿检中发现蛋白。若风寒化热伤及血络,则尿中见血,并见腰酸腿软。化热甚者尿血明显,风寒湿甚者尿中蛋白明显,风寒湿热俱甚者,尿血和尿中蛋白同时可见。

总之,风邪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常夹他邪而致病。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是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上需重视“从风论治”,祛风则用荆芥、防风之属,偏寒则加麻黄、桂枝,偏热则用金银花、蝉蜕,热毒则选连翘、板蓝根,夹湿则用藿香、薏苡仁。

(六)糖尿病肾脏病治疗经验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继发的肾脏损害,可表现为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现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胀满”“肾劳”“关格”等,临床表现与中医古籍文献记载“肾消”“消肾”密切相关。吕仁和习惯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其认为“消渴病肾病”是消渴病日久,失治误治,病情发展的结果,当属于“消渴病”之“消瘅期”,即糖尿病并发症阶段。其发病原因与体质因素(禀赋不足,素体肾虚)、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之品,或偏食豆制品,或嗜咸味)、情志失调(郁怒不解,思虑过度)等密切相关。

治疗方面,吕仁和主张在分为早、中、晚三期的基础上辨证治疗。早期:主要分为阴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阴阳俱虚血瘀证三个主要类型,其中阴虚血瘀证最为多见。兼夹证可见气滞、痰湿、热结、郁热、湿热等。①阴虚血瘀证(气虚、阴虚、血瘀同见),使用止消通脉宁(验方),组成:黄芪、葛根、玄参、生地黄、夏枯草、山楂、枳实、丹参、桃仁、大黄。②阳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血瘀同见),选用止消温肾宁(验方),组成:黄芪、当归、川芎、淫羊藿、鬼箭羽、瓦楞子、熟大黄。治疗当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重视化瘀散结,以保护肾功能为要务,故以黄芪益气扶正,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淫羊藿温补肾阳,鬼箭羽、瓦楞子祛瘀、化痰、散结,大黄活血消癥,推陈致新。临床上也可用黄芪汤、参苓白术散、水陆二仙丹、补阳还五汤等方化裁。③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阴虚、阳虚、血瘀同见),选用止消保肾宁(验方),组成:黄芪、当归、川芎、山茱萸、鬼箭羽、姜黄、熟大黄。吕仁和认为糖尿病肾病乃消渴病治不得法,日久伤阴耗气、阴损及阳,所以阴阳俱虚证比较多见。中期分型与早期类似,但除了早中期普遍存在的血瘀证及气滞、痰湿、结热、郁热、湿热等兼夹证外,还可见水湿证、停饮证。晚期(包括气阴虚血瘀湿浊证、阳虚血瘀湿浊证、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共三型):①阴虚型(气阴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血瘀、湿浊证同见),选用止消通脉宁(吕仁和经验方)配合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六味地黄汤、麦味地黄汤、归芍地黄汤等方化裁。②阳虚型(阳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选用止消温肾宁(吕仁和经验方)配合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济生肾气丸、人参汤、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等方化裁。③阴阳俱虚型(气血阴阳俱虚血瘀湿浊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瘀、湿浊证同见),选用止消保肾宁配合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大补元煎等方化裁。

(七)血尿分型辨证与辨病治疗经验

血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分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可见于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更可见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等。

1.血尿分型辨证论治经验

血尿可见于多种病证。临床诊治中,需结合其伴随症状及诱发和加重因素,辨病因之外感内伤,别病性之寒热虚实,析病变所累及脏腑进行综合辨治。一般而言,血尿颜色鲜红者,多属热迫血行而成;色淡红者,多由气不摄血而发;尿中夹有血丝、血块者,常因瘀血内阻。若起病急骤,或伴尿道灼热,或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而舌红脉数者多属实证;若病程日久,尿色淡红,神疲气短,或伴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淡脉弱者多属虚证。其中又有阴虚、气虚、肾虚、脾虚之分。感外邪而发者多以邪热之证为主,因内伤而致者常伴阴阳偏盛、气血亏虚之全身症状。吕仁和临床上习惯把血尿分为十型进行辨证论治。

(1)风热伤肺,移损肾络。本型多于恶风发热、眼睑浮肿之后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伴咽喉疼痛,汗出口渴,苔薄而黄,脉浮或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常用桑叶、蝉蜕、黄芩、牡丹皮、生蒲黄(包煎)各10g,金银花、连翘、赤芍各20g,野菊花15g,小蓟、白茅根各20g。

(2)风寒化热,伤及肾络。症见小便带血或镜下血尿,伴头痛身痛,骨节酸痛,咳嗽咳痰,舌淡红,苔黄,脉沉紧偏数。治宜疏风散寒,清热止血。常用荆芥、蝉蜕、马勃(包煎)、前胡各10g,猪苓、桑枝各30g,防风炭6g,三七粉(冲服)3g。

(3)热毒内盛,灼伤肾络。症见发热恶寒,口渴多饮,大便秘结,尿频急热痛,色黄赤,尿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脉弦紧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常用金银花、连翘、石韦、生地榆各30g,黄芩、黄柏、生大黄各10g,牡丹皮15g,生甘草梢6g。

(4)心火移肾,脉络受伤。症见小便热赤,尿中带血,血色鲜红,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口干欲饮,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清热泻火。常用细生地黄、白茅根、小蓟各30g,山茱萸、丹参、车前草各15g,麦冬、竹叶各10g,黄连6g。

(5)气滞血瘀,脉络受损。症见尿血色暗,或有血丝、血块,少腹刺痛,时有低热,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细或细涩。治宜行滞化瘀,养血止血。常用桃仁、红花、牛膝、当归、枳壳、柴胡各10g,生地黄、川芎各30g,赤芍20g,甘草6g。

(6)郁瘀化毒,肾络受损。症见面唇色暗,周身紧胀,甚则低热羸瘦、脱发,月经色暗或有瘀块,大便干结,尿中反复见血,舌暗,脉沉细或涩。治宜疏郁活血,泻火解毒。常用柴胡、枳壳、枳实、赤芍、白芍各10g,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石韦、猪苓各30g,生甘草6g,云南白药(冲服)0.5g。

(7)湿热内蕴,下注伤肾。症见小便带血,血色鲜红,或伴砂石,腰腹拘急疼痛,脘腹痞胀,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化石止血。常用石韦、金钱草各30g,萹蓄、车前草、白芍各15g,海金沙、鸡内金、甘草梢各10g,大黄6g。

(8)脾不统血,气虚失摄。症见尿血日久不愈,尿色淡红,气短声怯,面色萎黄,纳呆便溏,或兼齿衄、肌衄,舌胖淡暗,脉细弱。治宜补气摄血,养血止血。常用黄芪、太子参各30g,当归、熟地黄各15g,红花炭10g,柴胡、陈皮、升麻炭各6g,三七粉(冲服)3g。

(9)肾气不固,血渗脉外。症见尿血颜色淡红,迁延日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或夜尿频多,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胖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补肾固摄,益气止血。常用黄精10g,芡实、金樱子、桑螵蛸各15g,党参、旱莲草、生地黄炭各30g,三七粉(冲服)3g。

(10)阴虚火旺,灼伤肾络。症见尿血颜色鲜红,口咽干燥,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瘦红,苔薄黄或薄少,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常用生地黄60g,玄参30g,麦冬15g,牡丹皮、炒栀子、黄芩、大黄、青黛(包煎)各10g,龙胆草6g。

2.血尿辨病治疗经验

血尿可见于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不同疾病引起的血尿,存在着不同的病因病机,故而治疗也有所不同。

(1)IgA肾病血尿常因风热邪毒,气阴两伤而成。故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兼顾气阴。常用荆芥、防风炭各6g,蝉蜕、黄芩、血余炭(包煎)各10g,金银花、连翘、沙参、猪苓各30g,生地黄炭20g。

(2)紫癜性肾炎血尿多为风热入血,损及肾络。治宜散风清热,凉血止血,补肾活络。常用羌活15g,荆芥、防风、蝉蜕、牡丹皮、紫草、茜草、生蒲黄(包煎)各10g,赤芍20g,石韦、猪苓、生地黄各30g。

(3)多囊肾血尿多为肾体胀大,肾用失司,肾失固摄,兼有瘀血。治宜补肾固摄,益气止血。常用黄精、党参、旱莲草各30g,当归、血余炭(包煎)各10g,云南白药(冲服)0.5g。

(4)狼疮肾炎血尿多为血中热毒不除,伤及肾络。治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兼顾气阴。常用柴胡10g,枳壳、枳实各6g,丹参、赤芍、金银花、连翘各20g,石韦、生地黄炭、白花蛇舌草、猪苓各30g,三七粉(冲服)3g。

(5)急性肾盂肾炎血尿多为肾中蕴热,化火伤络,常有肝经郁滞。治宜舒郁清热,通淋泻火。常用柴胡15g,枳壳、枳实、陈皮各10g,白芍、连翘、生地榆、金钱草、石韦各30g,生大黄6g。

(6)肾结核血尿多为阴虚火旺,肾络灼伤。治宜滋阴泻火,同时配合抗结核治疗。常用生地黄、玄参、黄精、地骨皮各30g,大黄炭20g,山茱萸、血余炭(包煎)各10g。

(7)乳糜尿血尿多由丝虫病引起,气机阻滞,肾失固摄。治宜调理气机,补肾固摄。常用柴胡、枳壳、枳实、生甘草各6g,丹参、白芍各30g,芡实、金樱子各15g,鹿角霜20g,桑螵蛸10g,三七粉(冲服)3g。

(8)肾癌血尿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采取中药治疗。多由毒热内蕴,气阴俱伤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兼顾气阴。常用半枝莲、草河车、猪苓、玄参、黄精各30g,云南白药(冲服)0.5g。

(八)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经验

1.吕仁和对慢性肾炎蛋白尿形成机制的认识

蛋白质为人身之精,由脾化生,由肾封藏。脾为运化之枢,主升清,精气血津液皆由脾胃运化水谷而生,脾气亏虚,则精微生化无源,清气当升而反降,则精微亦随之下泄而成蛋白尿。《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气亏虚,则气化无权,进而封藏失司,则精微下泄,蛋白质随小便漏出而形成蛋白尿。故脾肾两虚,尤其是脾肾气虚是蛋白尿形成的重要原因,治疗需以补肾健脾为主。但临床病情错综复杂,在整个病程的不同阶段中,常兼夹气滞、痰饮、水湿、瘀血、湿浊、浊毒等多种实邪。此外,慢性肾脏病肾络微型癥瘕形成,损伤肾体,影响肾用,造成肾脏的功能失常,从而导致肾脏疾病的形成。

2.吕仁和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选方用药经验

吕仁和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既重视健脾补肾,又重视活血化瘀、通活血脉、利水渗湿等。临床常用基本方为补血二丹汤(验方)及益气固肾汤,益气固肾汤药物组成为黄芪、当归、金樱子、芡实、丹参、猪苓等。临床上,吕仁和常依据患者气虚的程度,灵活调整剂量,常用量为30g、60g、90g,甚至120g。他强调正虚辨证型,邪实辨证候。在重视气虚的基础上,将慢性肾炎分为气阴虚、气阳虚、气阴阳俱虚三型。若脾肾气阳虚者,治以健脾补肾,常用基本方配合健脾汤加减;若属肝肾气阴虚者,治以滋补肝肾,常用基本方配合二至丸或杞菊地黄汤加减;若属肾阴阳俱虚者,则阴阳双补,常用基本方加杜仲、续断、生地黄、枸杞子、白芍、淫羊藿等以调补阴阳。若兼气郁者加柴胡、枳壳、厚朴等;血瘀较重者者加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等;兼痰湿者加陈皮、半夏、茯苓、竹茹等;兼湿热者加茵陈、苍术、黄柏、牛膝、车前子等;兼热毒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板蓝根等。另外,吕仁和十分注重慢性肾炎患者的饮食调护,认为合理的饮食调养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如对于水、盐、蛋白质等的控制,避免暴饮暴食,不能过食辛辣肥甘之品。同时,应该注意保暖防潮,避免劳累过度和感染。对于气虚较重者,吕仁和亦常嘱其用黄芪60g与母鸡同炖,然后去黄芪吃鸡肉,喝鸡汤,或用鲫鱼或鲤鱼加入米醋蒸食,有利于水肿消退。 ySy7Rs22AvbEdCjvXvJw9QHtK7lJvp7XwAvKLxEU0EWpjDfnDffLPnxya5tCHt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