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共关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公共关系的类型为例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学科门类:管理学

一、课程简介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兼具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独立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实现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相互信任的一种管理活动,以营造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积极氛围。本课程围绕知识、能力和价值三大课程目标,以线下面授为主,根据需求导向进行整体规划,确定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关系,确定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依据学术前沿动态与社会热点随时进行理论更新与案例跟进。作为涵盖内容广泛、社会性强的课程,紧扣人才培养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前沿性、基本理论与国家规范的关系。

二、案例简介

以“公共关系学”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类型为例。课程设计从经典公共关系案例导入,引领学生思考和认识不同类型的公共关系,重点掌握公共关系各职能的评价要素、方法、内容和特点,从而能够熟练运用公共关系的职能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特别是在组织出现危机时的公共关系管理。利用案例分析和行业报告解读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分类,以及通过互动讨论和翻转课堂方式重点分析公共关系的特点,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识别问题、课中拓展—分析问题、课后延伸—解决问题”深刻认识到公共关系的特点。

(一)教学与育人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1)了解公共关系的词源和工作定义。

(2)培育学生公共关系人员职业伦理操守。

(3)锻炼学生缘事析理、自觉分析的能力。

2.能力提升目标

(1)初步掌握公共关系业务开展的基本原则、方法。

(2)通过“案例+讨论+理论讲解”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

3.思政育人目标

(1)培育学生公共关系人员职业伦理操守。提炼道德情操中的诚实无欺元素,培养学生“说真话”的思想,加强透明公开的作风,拥有诚实无欺的品格。

(2)锻炼学生缘事析理、自觉分析的能力。能够通过专题案例透视社会现象本质,探索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原因,发扬批判精神进行理性分析,拥有明辨是非的态度。

(3)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组情景模拟新闻发布会,引导学生结合案例逻辑演绎,自觉思考,形成比较稳定的、具有普适性的认识图式。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案例运用课堂讲授、提问启发式、课堂分组讨论、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对公共关系从我做起、双向沟通、透明公开、诚实无欺、互惠互利、不断创新六大原则进行讲授与分析。结合防疫战疫主题,对透明公开原则、诚实无欺原则进行案例讲解与分析。对政府机构而言,透明公开是获取公众信任的前提条件,是各项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同时,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建立在组织与公众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而信任的前提是双方以诚相待、实事求是。另外,将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和情感共鸣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巧妙融入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索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设计

1.课前导入及相关思政元素

通过疫情期间的一些社区关系案例切入,围绕“制度自信”“科学思维能力”两个思政目标展开,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估,提升学生获得感。

本案例重在培养学生树立制度自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观察,研判学生理论理解的深度,探索学生科学思考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

【思政元素】 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

通过社区公共关系案例了解,社区是由处于同一地区的普通居民及有关组织之间发生各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体,一个社区一般由居民、地方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各类社团组织构成。社区关系指社会组织机构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当地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良好的社区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

2.课程内容及相关思政元素

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首先大家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公共关系?然后根据学生发言内容,讲解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最终引出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并强调定义内容中对职业伦理规范和真实原则的重视,同时列举正、反案例各一个来说明。

公共关系的类型:对象型公共关系。重点通过讲解“丰田霸道广告风波”公关案例,让学生认识公共关系沟通活动中要注意公关对象的文化习俗等,而自己作为公关对象则要坚守民族气节、展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公共关系的准则。重点通过讲解“同仁堂——苦甜‘非典’方,亏本赚形象”公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民族企业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体现出的社会利益和使命担当的公关属性,从而把握公共关系的准则。

【思政元素】 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1.教学成果

课程教学坚持“两重一强一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满足“双一流”建设要求。在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来,对课程思想政治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努力完善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经过课程学习,学生更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课堂参与话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大幅提高,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明显增强。

2.特色与创新

教学方法整合化,遵循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整合线上学生自主式、探索式学习方法和线下启发研讨式教学、问题导向与解决式的小组教学,以及“以训为纲”“以赛促学”等不同教学方法。

(五)课程思政实施反思

1.教学设计视角

通过对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情况的反思,发现教学内容上可以更多地结合热点事件进行探讨;在教学方法上与学生开展更多互动。只有自身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常进行总结,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后期,教师将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积累宝贵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学生评价视角

本课程授课前后对比,学生普遍感受到了自己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能处处感受到“思政元素”,却并不感觉生硬,情感上比较容易接受。通过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公共关系人员职业伦理操守,树立学生在面对媒体时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生学习目标和知识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高质量完成相应的内容,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如何将所学到的理论专业知识和能力融会贯通,真正用以提升自身全面职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实践。

(潘小毅 曾凡益) HzMS0ySbTxddRUpjN2o3LoYd+UscLhoGCvR3+dFLmGFdbqs3qPj6HEkMwWf4wO9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