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期,人们相信我们对孔雀王朝——这是到那个时代为止所出现的最伟大的国家——了解很多。后来发现了一部名为《政事论》的文献,据称该文献可追溯到孔雀王朝创始人旃陀罗笈多的时代,被认为是他的大臣考底利耶所著。现在,许多学者怀疑其描述的是否为一个实际国家。当然,在整个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印度都没有任何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的国家像考底利耶所描述的那样。
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30年,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在国王阿育王保护下的主要贸易路线,沿线突出的岩壁和石柱上刻有丰富的碑铭,我们借此更确切地了解了孔雀王朝。这些王室法令已在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被发现,可追溯到从该国东部恒河流域中心地带辐射出的扩展贸易网络。从这些法令中收集到的信息包括佛教历史的各个方面,因为阿育王自称是佛教教义的追随者和其机构的王室保护者。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贸易与佛教机构之间的联系仍然很牢固,因为在每年的一部分时间里,佛教僧侣聚集的地点都会吸引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虔诚信众,也会吸引向僧侣和俗家弟子提供他们所需物品的商人。宗教中心变成了商人占主导地位的都市,佛教的伦理适合商人的保守心态和以利益为导向的偏好。婆罗门主持的祭祀活动,在怀有节俭的会计师心态的早期佛教评论看来就是挥霍。
公元前320年,旃陀罗笈多在华氏城(Pataliputra)建立统治,在那附近,恒河的几个大支流汇入主流,以前的王国也曾以此为中心,新的政治时代得以确认。那时,佛教巴利语正典首次提到的印度列国形式的国家政治体系已经在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持续了数百年。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都提到了十六雄国,并构成了这两部史诗的政治背景。这些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是在本土发展出的,他们所依赖的技术基础包括灌溉农业以及铁制工具和武器,凭借铁制工具和武器,他们能够将小规模的雅利安和非雅利安族群征服,使他们臣服于那些统治列国的少数王朝。
到了佛陀时代,这些霸权国之一的摩揭陀王国凭借其在华氏城河流汇合区并靠近恒河以南的丰富铁矿的位置,已经具备超越了其他所有王国的实力。摩揭陀王国对整个北部平原的宗主权是因其在乌贾因击败了阿般提国王而建立的,但这并没有使其政权的各方面得到巩固。相反,如佛教文献典籍中所描述的,摩揭陀国军事指挥官之间不断发生骚乱,最后被一个名叫摩诃帕德摩的士兵篡夺了首领地位。公元前360年左右,他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名为难陀,首都仍然位于华氏城,从这里开始,他成功征服了整个恒河三角洲,并从沿海地区扩张到了东海岸的羯陵伽王国(Kalin-ga)。摩诃帕德摩的征服打破了早期的十六雄国系统,这些征服还破坏了雅利安氏族统治的逻辑,因为众所周知他有一个首陀罗母亲。然而,他的众多儿子被证明无力维持父亲的遗产,而难陀王朝不久将被旃陀罗笈多取代。
图5 阿育王诏书。劳里亚·南丹加(Lauriya Nandagarh),比哈尔邦,约1860年(IOL ASIM 27,经大英图书馆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