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喀拉拉邦(Kerala)和泰米尔纳德邦的最南端,在旁遮普邦北部的索安河(Soan)和比亚斯河(Beas)的河谷区间,以及在东西海岸线之间的地区,都发现了散落的石器时代遗址,根据这些遗址,印度次大陆被认为已有长达50万年的人类居住史,其中一些遗址距今约40万年至15万年。
所谓的“中石器时代”族群出现于距今4万年至1万年前,接着是最早出现于15000年前的细石器人类族群。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部分细石器社群与新石器早期社群是重叠的,而且,这两种文化伴随着狩猎-采集和游牧田园经济持续存在于印度次大陆的多数地区。他们的日常活动往往被记录在岩画中,例如在中央邦(Madhya Pradesh)比莫贝特卡(Bhimbetka)石窟中发现的例证,该石窟是中石器时代和细石器时代的遗址,其后也有人定居。其他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也已被发现,其中有一半散落于次大陆本土,另一些则分布于不同的半岛或被称为南部延伸区的范围内。
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前后,新石器部落社群开始在分隔印度次大陆与阿富汗和亚洲大陆的山脉的山谷中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狩猎-采集部落已经合并演变成更为复杂、先进的农耕社群部落和手工业者社群,他们以圆形的泥封竹屋(mud-covered bamboo huts)为栖居处。已知最早的这类社群出现于俾路支省,不久,与之相似的社群出现在恒河平原及德干高原。考古学家在那些地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元素集合,其中包括驯养的牛、绵羊、山羊以及包括水稻在内的植物。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些石器时代的文化融入了铁器时代的社群,并且仍区分为南北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