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宝“青铜禁”历险记

李腾骧

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和李文华曾在其相声小段中提到,在北京北海公园边的团城内有一个大玉海(形态似缸),堪称国宝。传说其在战乱的年代流落到民间,竟被老百姓用来腌咸菜……听后令人又可笑又悲哀,似乎难以置信。可是我舅舅宋慧泉家,就真实地发生过国宝“青铜禁”被用来盛煤球的事。

宋慧泉先生酷爱集邮,还有其他收藏癖好,如收藏青铜器、古玩玉器、字画、古籍、泉币等(且多为珍品)。他收藏的青铜器中颇为著名的,便是西周夔纹青铜禁(以下简称“青铜禁”)。青铜禁本是古人存放酒具的器物,当时国内仅发现唯一一件,距今有3000多年,长方形,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厘米,制造工艺精美、造型古朴、体积较大,实为稀世珍宝,是1926年(或是1925年)在陕西省宝鸡县斗鸡台戴家沟被盗挖的……宋先生怎么会有这么贵重的国宝青铜禁呢?这还要从其胞兄、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将军说起。

1927年,宋哲元将军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二十九军军长。当时的陕西百姓生活困苦,文化落后,盗匪横行。匪帮多者能达到数万之众,不仅祸害民众,甚至敢向正规军叫板,盘踞在凤翔县城的党玉琨(外号“党拐子”)等便是这大股群匪之一。某日,为平息匪患,宋将军调集主力部队将凤翔城团团包围。第二十九军将士用炸药炸开城垣攻入城中,消灭、俘获匪徒近8000人。在搜捕残匪过程中,士兵们发现“党拐子”司令部内有一处大铁门,虽经枪炮袭击,却依然直立不倒。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摆放着100多口大板箱,箱内存放有周朝的青铜器,春秋时的车、盖、碗筷及金马驹、如意石等历史文物和大量的金银财宝。这都是“党拐子”在十几年内打家劫舍、私挖古墓所得的珍贵文物。

不久,这些珍宝被送到西安举办了一个战利品展览会。展览会结束后,大部分展品即分发给有功的将领。青铜禁为宋哲元将军收藏,被运到天津其住所(现天津和平区新华路市文联附近,此房已拆毁)保存。及至宋哲元将军和宋母故去,宋慧泉先生与其二兄分遗产,“青铜禁”分到宋先生手中。

宋先生深知“青铜禁”的贵重。解放前,他怕露富遭灾;又知虽然此物暂时属于自己,但出土文物是国家的财产,不敢将青铜禁摆在显眼处。于是它就被藏在宋先生的夫人王氏住处(天津和平区南京路,原房已拆毁),故意很随便地放在屋前公共走廊的一个破旧木箱内,再往青铜禁内放了不少的煤球。故每月煤店工人送煤,家人天天生火做饭,都和这件国宝打交道,即使打开木箱盖,也不会多看上一眼。而正因人们没把它当回事,解放后的一天,宋先生的女儿竟然把国宝的附件敲下(因青铜禁为青铜铸成,小孩无力对整体进行肢解),送到废品收购站,按废铜卖了五元钱!后此物在送天津冶炼厂准备熔化时被驻厂文物专家发现,并寻找过出售人,可未能如愿。

“文革”期间,宋家自然受到冲击,红卫兵们连家中的生活用品都一一抄走,却唯独把这“不起眼”的国宝留了下来。后来,一位知晓底细的宋氏家属恐宝物遭不测,向本单位报告了此事,经联系将“青铜禁”送至天津市文物管理处。至此,国宝才算有了妥善的归处。

文管处将“青铜禁”本体与库房内保存的附件配套,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请专家修复,用了约一年的时间才将其修复如初(现已成为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文革”后期落实政策时,宋慧泉先生的女儿代表家属表示应把青铜禁捐献给国家,天津市人民政府为此颁发荣誉奖状及5000元保管费以资鼓励。遗憾的是奖状上用毛笔写的青铜禁的“禁”字多加了一个金字旁。 wzpgBl1oBe7gpAhhGoVvYyxKQLPVIM9VZL4BTVDHmo97UQPXtYxIkHfiF144ye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