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前1591)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重用孙叔敖(áo)等,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攻灭庸国(今湖北竹山西南)后国势大盛,然后进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询问九鼎(dǐnɡ)(天子权威的象征)的大小轻重,后在邲(bì)(今河南荥〔xínɡ〕阳北)大败晋军,成为了霸主。
当楚庄王即位之时,晋国趁楚国国势还未稳定的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诸侯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出兵争霸权。偏偏楚庄王不听这一套,他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国家大事都不放在心上。楚庄王就这样窝窝囊囊(nánɡnánɡ)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就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jiàn),就判谁的死罪。有个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冒死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后宫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来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您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羽毛,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要说的意思。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从此以后,楚庄王下决心治理朝政。他一面把一批只会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他就令南方许多部落臣服。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luòyì)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趾高气扬地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三听了这番话,也知道当吮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就带兵回国了。
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bì)地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大败,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士兵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人的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
“楚国自从城濮(pú)之战失败以来,一直没有恢复元气。这回咱们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风水轮流转,霸主的头衔又落到楚庄王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