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说明理由,每个人应该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喜欢红色的人或许会说,红色很喜庆;喜欢绿色的人则会说,绿色来自大自然,具有生命力……这大多是现代社会才逐渐形成的色彩观念。古代的中国人也会这么想吗?他们眼里的颜色会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已经开始追寻色彩,比如用草木给衣服染色。在他们眼里,那或许就是美的象征。历经数千年,先祖们又发展出了一套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色彩观念。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这套色彩观念也从初生时的懵懂,慢慢走向了成熟。从最初的浑然一色、二色初分(阴阳、黑暗、纯杂)到三色观(黑、白、赤),再到四色观(黑、白、赤、黄),最终进化成了五色观。这里的五色包括五正色和五间色。五正色为黑、白、赤、黄、青,五间色则是绿、红、骝黄、碧、紫。
这10种颜色,便搭建出了最基础的中华色彩系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以五正色为尊,间色则为卑。不过色彩系统是动态变化的,比如紫色就曾后来居上,成为尊贵的颜色。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新的色彩观念,和以往更不相同了。但传承先辈们的传统色彩观念很有必要!这可以唤醒我们血脉中携带的“中式审美”基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色主要来源于古人对于世界的观察,当我们以古人的视角去感受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我们身处的大自然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就像一座颜色宝库。我们可以用石榴来形容红,也可以用丁香来形容紫;那些活泼可爱的动物身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色彩设计,比如鱼儿用肚皮的白色来躲避水底偷袭的捕食者;地下掩埋的矿物石料,打磨后便是可以入画的珍贵色彩,比如朱砂和石绿;而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和创造颜色,例如那酒醉后脸蛋上的酡红色。
为此,本书分为4章:观——大自然里的中国色、寻——动物身上的中国色、掘——矿物里的中国色、品——生活中的中国色。同时,针对每一种颜色,我们都会整理古代典籍中的相关记载,挖掘它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受它在文学中的美。从这四个角度来整理传统色,可以更方便我们体会古人的所得所感。打开这本书,让我们一边阅读古籍,增长语文见识,一边沉浸式地感受传统色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尽管我们早有准备,但在实际动手整理时,还是会感到考证的困难。依据目前能找到的文献记载和历史实物,各种颜色的名称和色值还是有模糊不清的地方;由于缺乏权威的传统色色谱,本书在颜色的定义上可能会出现偏差。
对此,我们会虚心听取意见,同时也期待中国传统色谱领域能早日形成行业共识与规范。
懂懂鸭
大自然是天然的艺术家,有时,它像一位用色华丽的画家;有时,又像一位天马行空的配色大师。可以说,大自然中蕴藏着色彩的无限可能,而对于这一点,古人似乎早已研究透彻。
瞧瞧这些颜色,石榴红、栀黄、竹青、葱绿……全都取自大自然,这无不蕴含着古人独特的审美与智慧!
石榴红属于红色,明亮纯净,极红极艳,哪怕放入万色之中也能被一眼瞧见!
石榴红与石榴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榴既可食果,又可观花。而橙红色的石榴花最讨喜,红彤彤的,像火一样。石榴红颜色正如盛开的石榴花,故此得名。
指海棠花盛开时的紫红色,十分妩媚娇艳。海棠花是四川省乐山市的市花,每到花期,整个城市就像进入了一片花海。
类似玫瑰花盛开时的颜色,红中略带紫。玫瑰色是一种很显眼的颜色,在古代,玫瑰色的衣物很受年轻女子的喜爱。
石榴现在十分常见,可谓“平易近人”。但在古时候,石榴却经历了它大起大落的一生。
据《博物志》记载,石榴是汉代的外交大使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古代安石国(今伊朗一带,古多译安息国)带回来的。因此,在当时被叫作“安石榴”。
张骞果然没看错!安石榴初来中国,就因为品相奇异,直接落户到了皇家园林,可谓风光无限,“羡煞众果”!汉武帝时,上林苑里就有十株安石榴。
经过汉武帝的推广,石榴在长安一炮而红,很多贵族和富豪都开始想方设法种石榴!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和人口的迁徙,石榴越来越大众化。人们不仅可以观赏美艳的石榴花,还能品尝鲜美的果实,石榴的口碑便越来越好了!最后逐渐成为了“美化之树”,寻常百姓的庭前屋后都会种上几株。西晋名士潘岳就很喜爱石榴,不管搬到哪里,都会在庭院里种上石榴树。
潘岳是一位写赋的高手,他特地写了一首《河阳庭前安石榴赋》来赞颂石榴,以赋流传后世!
到了唐宋时期,石榴已经遍及全国各地,不再新奇。宋朝姚宽的插花艺术专著《西溪丛语》将各种花比作人,其中牡丹是贵客,梅为清客,而石榴花就只被列为了村客,看来“物以稀为贵”,一向如此啊!石榴虽然地位不如从前,和它相关的文化却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石榴红这种颜色。
说起石榴红,就不得不提起石榴裙了。早在南北朝时期,石榴裙就已经出现了。说不定梁代宫廷里的美人,日常就穿着石榴裙呢!
交龙成锦斗凤纹,
芙蓉为带石榴裙。
——[南北朝]梁元帝萧绎《乌栖曲》
石榴裙在唐代最受欢迎,是年轻女子钟爱的“爆款”。武则天被送往感业寺当尼姑时,就曾写诗给唐高宗李冶,说自己每天想他想得流泪,不相信就打开箱子,看看石榴裙上的泪痕吧!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武则天《如意娘》
石榴花鲜艳好看,可以戴在头上作为装饰品,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在女子间很受欢迎。
一朵佳人玉钗上,
只疑烧却翠云鬟。
——[唐]杜牧《山石榴》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张十一:张署,与作者韩愈同时被贬
子:指石榴果
绛(jiàng):大红色
诗人们往往喜欢借景抒情,这首诗正是诗人韩愈心境的写照。五月的石榴花红艳似火,耀眼夺目,却无人欣赏,只能孤独地飘落在青苔上。正如韩愈自己,满腹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失落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