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珠慧海禅师,今福建建瓯人,俗姓朱。依越州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
大珠慧海最初参见马祖道一禅师时,马祖道一禅师问道:“你从何处来?”
大珠慧海答道:“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道一禅师又问道:“你来我这里有何事?”
大珠慧海答道:“我来贵处求佛法。”
马祖道一禅师再问道:“我这里一无所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都不顾惜,却跑出家来乱求什么!”
大珠慧海感到很疑惑,反问道:“不知哪个是自家宝藏?”
马祖道一禅师答道:“就是现在站在我面前问我的人,这便是你的宝藏。一切都具备,没有什么欠缺的,使用起来自由自在,你何必还要向外求呢?”
大珠慧海顿悟,认识到自己的本原心性,于是情不自禁地连连拜谢马祖道一禅师。
后来,大珠慧海跟随马祖道一禅师学习禅法六年。这时,他的受业师父道智和尚已年迈体弱,他才回到越州大云寺奉养师父。每日隐迹自证自悟,表面上痴呆,说话迟钝,实际上他在闭门潜心著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一次,他的法侄玄晏趁大珠慧海不在房时,将《顿悟入道要门论》手稿偷出。不久,玄晏将书稿送到马祖道一禅师处,马祖道一禅师读后,十分称赞,并对他的弟子们说道:“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碍,真是没有遮蔽障碍。”
有一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道:“大师说何法使人离俗出家?”
大珠慧海答道:“我未曾有一法使人离俗出家。”
那僧人说道:“禅师都是如此。”
大珠慧海反问道:“不知你说何法使人离俗出家?”
那僧人答道:“我讲《金刚经》。”
大珠慧海又问道:“你讲了几次?”
那僧人答道:“我讲了二十多次。”
大珠慧海接着问道:“这部经是谁人论述的?”
那僧人生气地说道:“大师竟然捉弄人,岂有不知是佛所论述的?”
大珠慧海说道:“如果说是释迦牟尼这样说的,就是毁谤佛,是人们不理解我所说的含意。如果说此经不是佛所论述的,就是毁谤经典。你以为如何?”
那僧人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儿,大珠慧海又问那僧人道:“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说哪个是如来?”
那僧人答道:“我到这时反倒迷惑了。”
大珠慧海问道:“你从来就没有开悟,说什么到我这里反倒迷惑了呢?”
那僧人仍不明白,说道:“请大师指点。”
大珠慧海说道:“你讲经二十多次,却不识如来。”
那僧人急忙以礼相拜,并恳求道:“恭请大师为我开示。”
大珠慧海说道:“所谓如来,即诸法如义,怎能忘记呢?”
那僧人说道:“是诸法如义。”
大珠慧海问道:“你说是还是不是?”
那僧人答道:“经文上说得很清楚,怎能不是?”
大珠慧海又问道:“你如否?”
那僧人答道:“如。”
大珠慧海再问道:“木石如否?”
那僧人回答说:“如。”
大珠慧海紧接着又问道:“你同木石如否?”
那僧答道:“没有两样。”
大珠慧海继续问道:“你与木石有什么区别?”
那僧无言以对。
有一次,源律禅师问大珠慧海道:“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大珠慧海答道:“当然用功啦。”
源律师又问道:“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答道:“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源律师说道:“一切人都是如此,不是与大师一样用功吗?”
大珠慧海答道:“不同。”
源律师又问道:“为什么又不同呢?”
大珠慧海答道:“他们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却百般挑拣;睡觉时又不肯好好睡觉,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功不同。”
源律师无话可说。
大珠慧海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后来成为禅门传诵的佳话。表现出他的“大用现前”的禅法,自然任运,不执著于一物,不迷妄于文字言语,在日常生活中即可体悟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