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绿色金融的行动路径与未来方向

绿色转型过程将企业转型与金融机构绿色业务高度绑定在了一起。

撰文|王文 刘锦涛

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北京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与绿色转型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性论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自“两山理论”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形成并深化以来,我国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广泛开展各类绿色投资与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水平,真正做到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未来如何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并开辟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国特色绿色发展之路,其关键应当是实现中国式的绿色现代化,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与清洁低碳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序衔接和推进,持续降低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环节中的资源消耗利用与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为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绿色转型进程将不断加快,这也为绿色金融业带来了高速增长的战略新机遇。

绿色金融高增长的行动途径

绿色金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绿色发展从理念走向了行动。根据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业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很明显,这里的核心指向就是以金融业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历史考量

当前,我国“双碳”愿景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之一。有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所需资金投入规模为150万亿到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我国每年需要投资3.75万亿到7.5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而绝大部分资金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利用市场资金加以弥补。在此大背景下,绿色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甚至可以称之为我国金融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血脉。

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理念走向行动提供实践方式

绿色创新合作、服务绿色发展,实现金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意在将国家对于绿色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我国中长期规划中的“3060目标”稳步实现。通过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果显著。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中国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不光打赢了天蓝、水清、土净三大攻坚战,山水林田湖草荒综合保护治理也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坚定履行《巴黎协定》,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国碳强度累计下降18.8%。清洁能源目前占中国能源结构的23.4%。中国的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前列。尽管这些来源在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份额仍然很小,但它们的使用量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2018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耗比美国高出38%,是德国的三倍。如果中国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那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可能会达到20% 。中国加大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承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气候行动和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能源领域在全球赛道上的“弯道超车”呈现了新时代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现实成果、实践方向,也进一步稳固了我们推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预期。

让金融深度助力我国绿色发展,也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在讨论中国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模式时,社会因素总是被放在首位。中国可持续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任务便是缩小城乡人口和地区之间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差距,同时扩大社会保障网络,提高全民服务水平,以消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通过改变经济模式、转移燃料来源,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低碳产业,打造清洁交通的“低碳城市”,发展拥抱生态友好的城市化的新模式。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中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就意味着绿色发展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而金融,以其独特的功能,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撬点”“引流”等诸多功能。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也提升了绿色金融的应用效能,构建绿色企业服务体系,最终奔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在气候投融资业务中挖掘更多的生态红利,并将生态价值考核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价值实现保障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融入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去,探索和建立生态权益的国际化市场交易体系。

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战略建立全球领导路径

中国的发展战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使中国的全球领导力大大提升,在绿色金融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之下,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发展韧性增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交通稳步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勇于担当大国责任,推进国际发展合作。中国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观,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2030年议程对接,推进绿色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

尽管中国环境领域的形势依然严峻,但世纪之交所预言的所谓的因中国失误而导致的全球范围的环境灾难并没有发生。中国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华、诠释,利用国际经验解决经济、社会领域和环境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制定所有这些领域应对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上所述,绿色发展理念与中国的国策相契合,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消除贫困、克服技术差距和自然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绿色金融也成为支撑绿色发展理念的不可或缺的抓手。

绿色金融加速发展的未来方向

正如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绿色金融在未来的全面结构性深化发展,应当朝着生态兼容、重视质量、体系化、标准化的方向进行,将绿色资金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实现全社会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我国未来绿色金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核心立足点在于将绿色金融的增长模式从简单的规模扩张过渡到质量提升。

一是绿色金融的现代化,根本上在于提升其标准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绿色金融市场应当加快建立和形成国内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同时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中去,进一步扩大中国在全球绿色经济中的大国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获得国际绿色资金的关注和支持,实现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从而加快跨境绿色资金流动,降低国际绿色投资壁垒并打破绿色资金门槛。

二是在于绿色资金的目标导向性和精准性是评价绿色资金运转效率和质量的首要标准。绿色金融未来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政策体系应当不断完善和健全,同时绿色资金的目标性也应当越来越强。以绿色项目目录和分类口径为基础完善绿色金融的支持作用,不仅实现了绿色产业资金布局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绿色金融与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的深度融合,在不同时间阶段分别实现对目标行业的精准直达,例如在初期支持能源清洁化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孵化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在能源和技术等相关领域进入成熟阶段后,后期加大零碳与负碳技术的投入,同时根据行业差异分别对不同高排放行业提供持久的长期的转型支持,满足众多非绿产业和碳密集型产业的潜在绿色需求,扩大绿色金融的行业服务范围。

第二,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本质上是需要通过绿色金融来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提升绿色金融的盈利属性。

从产业增量角度,中国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助于不断挖掘和提升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的潜在盈利属性。随着清洁生产与高耗能、高排放生产之间的成本差异(绿色溢价)不断降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成本逐渐降低甚至与高耗能、高排放的生产成本相近。届时,绿色经济将不再仅仅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市场主体将充分挖掘绿色产业的潜在盈利能力,且不仅在于绿色生产的成本减低,还在于污染排放本身的环境成本提升,从而使企业有能力也有意愿转向绿色生产,提升绿色融资的积极性。

同时,挖掘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也是未来中长期内绿色金融持续发力的重要领域, 绿色金融通过工具和服务创新,实现对具备生态固碳能力的环境权益的价值确立,从而进一步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并实现生态产品的经营开发与市场化水平提升,将生态价值纳入社会财富系统之中。同时,在气候投融资业务中挖掘更多的生态红利,并将生态价值考核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价值实现保障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融入到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中去,探索和建立生态权益的国际化市场交易体系。

第三,从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层次看待绿色金融的现代化,可以看出,金融实现绿色现代化的方向,本质上和建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需求方向是一致的,这也将成为中国的绿色金融升级的最终方向。

我国绿色现代化转型为金融业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在绿色金融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在绿色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能将得到扩充,在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的基础上,把不在企业经营层面考虑的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纳入到了社会综合发展大局之中。当金融业实现了绿色升级,社会综合发展则能进一步发挥其内在活力。

对于金融业而言,金融与实体行业之间的绿色个体联系将会不断加强,从面对面服务扩展到面对点,随着绿色转型活动不断深入行业基层,每一家具备绿色现代化转型需求的主体都将有意愿开展符合自身路径的转型活动,这有赖于金融机构提供长期性、有针对性的支持方案,提升绿色金融业务的用户黏性;而对于绿色新兴产业,从诞生到发展,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绿色资金的持续扶持。综合而言,绿色转型过程将企业转型与金融机构绿色业务高度绑定在了一起。

同时,绿色现代化转型的方向和信息现代化的方向也是高度一致的,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高,绿色转型为行业带来了额外的碳足迹追踪、棕色资产识别、环境披露与生态价值核算需求,这有赖于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环境综合信息披露机制,开展绿色转型的动态效益评估测算工作。

此外,以生态文明为切入点,金融业的绿色产品创新从对金融业本身、对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的支持扩展到了对文明层面的支持,例如发行碳减排或碳足迹挂钩产品、生态价值实现工具、污染排放权融资工具等,这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仅满足了各行各业的绿色转型需求,也都增强了金融业本身的内涵。

(刘锦涛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都闻心) 2s5m5k+ACXU3GoTRJup4hpHnlAm3bthzS7Bqw1yJUenKCun0e3/xSlHYWFq5Dpp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