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烦琐,就会不利于执行。经常有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
企业每制定一个不合理的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金箍,也进一步增加了其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其敷衍了事,制度流于形式。有时连有些本来很好的制度也受到了牵连。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所有的制度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为了给员工提供方便,而不是增加负担;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而不仅仅是为了约束。
制定的制度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比如准备建立咨询业务的工作流程,我们当然可以自己想出一套方案,但如果请专业的咨询公司的人员来做,可能会做出更合理的工作流程。再通俗一点,要想练好健美,必须请教专业的健美教练才行。
文学大师郭沫若有句名言:“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这句话对于制度建设也很有启发意义。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外国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生搬硬套,结果导致水土不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制定制度时必须坚持: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行性。
在一些企业中,许多制度之所以得不到执行,是因为制度本身缺乏人情味或不够合理。比如,有的企业规定八点上班,迟到一次就重罚,迟到三次就开除。这看似很有约束效果,但用起来就会显得脱离实情:早高峰尤其是周一早高峰的交通状况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谁知道今天会不会堵车?地铁会不会出故障?有时虽然比往常提前半个小时出门,但还是迟到了。
并且,通常的情况下,刚开始严格执行几天,以后就是领导想起来抓一下,想不起来就放任自流了,久而久之,企业的制度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而在真正管理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就人性化一些,但执行相当严格。还是以作息管理为例,有的企业规定,如果九点上班,迟到不超过十五分钟且一个月在三次以内,则不算迟到,第四次就重罚。员工很拥护这样的规定,大都执行得很好。
对于企业而言,制度能否良好执行,关键看制定制度时是否考虑周全。
制度能否良好执行,关键看制定制度时是否考虑周全。
要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得合理,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则。
企业制度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准则和实施这些准则的规则。制度和实施过程的区别在于,制度列出各种条条框框的行为准则,而实施过程则说明如何实施这些行为准则。对于各个部门而言,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条款,即必须明确实施过程。
例如,公司的制度中规定员工有在家工作的权利,那怎么实施呢?你可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如果请求在家工作,必须提前三天用电子邮件通知部门经理;如果每个月都有四天或以上的时间在家工作,必须得到部门级别以上的领导的同意。
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的关键在于尽可能简单、清晰、全面。当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时,你必须首先了解公司所有员工的期望,这是最基本的;然后要把各个部门的要求和建议文档化;再把所有的工作规程、部门之间的联系等文档化。
一旦这些任务完成,就可以正式制定公司的制度了。在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和人力资源部、建议者、员工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了避免员工日后产生不必要的意见,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到员工的利益。
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必须保证完整、全面并具有持久性。如果在员工有不合理的行为后再做出规定,那便是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率的管理方式。制度应该包含所有团队、部门、职位的所有工作流程。
当然,制度制定者也可以查看一下以前的制度,看其在那个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有个别条款很有效,并可以在当前行之有效,不妨把它列入当前的规章制度。
假设你是一个软件开发组的管理者,你觉得程序员的工作效率实在太低,那么你怎么去处理这一问题呢?首先,你得制定一套工作制度,规定完成哪些工作、如何完成以及要达到什么效果。但你应该注意,这一制度必须尽量包含所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如果超过最终期限,必须提前和项目领导说明哪些部分还没有完成、不能按期完成的原因,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这样一来,所有的计划便能够得到很好的掌控。
还是假如你是软件开发组的管理者,你期望所有程序员在每天下班之前都检查自己的代码,那么你应该在部门工作职责文档中明确写入这一规定。如果哪位程序员不遵守这一规定,部门制度文档中也应有相应惩罚的详细规定。如果没有这些条款,你却在工作中凭自己的意愿惩罚员工,那就是不合理的。
尽管有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走向极端,但是你应该清楚不实施这些制度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所以还是要尽量实施并时刻关注之,实在有必要时再更新制度,以保证不走弯路。而要制定和更新制度,必须遵循事先约定好的程序,绝不能随意地、按照个人意愿更新制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的关键在于尽可能简单、清晰、全面,且要包含明确的惩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