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近些年备受追捧的通识教育到底是什么?

通识教育也叫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倡导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成长。如今,通识教育指的是由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组成的框架。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广泛涉猎,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世界公民。

欧美很多知名学校在中学或大学阶段实施通识教育,让学生有机会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全面地了解世界,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进而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然后再进入专业学习,从而避免个人发展迷失方向。

“三位一体”的哈佛大学

说起通识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全球通识教育的先行者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远远早于美国建国。1638年,30岁的牧师约翰·哈佛被肺结核折磨得奄奄一息,在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把自己一半积蓄和全部的藏书捐给了查尔斯河畔那所刚成立不久的学院。为了感谢和纪念他,学院从此命名为哈佛学院,后更名为哈佛大学。在此之后,真正让哈佛大学飞跃式发展的是第21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这位被罗斯福总统称为“共和国第一公民”的化学家,1869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上任后就倡导教育必须“覆盖全人类的知识”。哈佛大学从此走出了狭隘的宗教世界,课程数量突飞猛进,从政治、文学、艺术、哲学再到经济和历史等,应有尽有。学校还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辩,挑战权威。随着囊括人类各学科知识精华的“哈佛经典”丛书顺利出版,哈佛大学踏上了伟大的通识教育之路。

如今,哈佛大学面向本科生的通识课、必修课、选修课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2019年,再次改革后的哈佛通识教育计划包括三个部分: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 Education)、分布式课程(Divisional Distribution)和数字定量推理课程(Quantitative Reasoning with Data)。本科生可以选择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多门课程,到大二再选定专业方向。

有些文理学院的通识课程甚至贯穿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直到读研时才进入真正的专业探索。

通识教育的典范——哥伦比亚大学

除了哈佛大学的平均选修模式,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的核心课程模式也是当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典范。

作为美国最早开始对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大学之一,哥大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座标志性的雕塑——一头瘦骨嶙峋的狮子。其目的是要提醒学生:你们也要像饿得皮包骨头的狮子去追逐猎物那样,去渴求真理、学习知识。

哥伦比亚大学将西方古典思想传统和名著列为学习重点,要求学生熟读这些对于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名家作品。哥伦比亚大学对“核心课程”的定义是:“核心课程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的基石。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才智开发的关键,核心课程的目标是为哥大全体本科生提供广阔的视野,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都能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

这一模式后来又催生了芝加哥大学以“伟大著作”为核心的通识教育,要求本科生广泛阅读世界名著,探索真理,开启心智。

从牛津大学的面试题一窥通识教育

牛津大学的面试题可谓将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谷歌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吗?”“所有生命都很重要,是吗?”等等。这些题目与我们接触的常规考题不同,考查的是学生们的知识广度及思维灵敏程度。

牛津大学官网对此也做出了一些说明,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这样的面试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题目看起来比较奇怪,但其实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有用意,以评估学生如何思考及如何应对陌生的信息和理念。学校并不希望学生们死记硬背,而是希望他们能展现出真正的知识广度与思考能力。现如今,很多知名企业都在用类似的出题逻辑对面试者进行考核。面试问题可能有一万种合理的回答,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企业是想透过这些问题,来考查应聘者的视野、思维、逻辑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些能力比学历和分数更加重要。

通识教育的内容是人类知识的核心架构,是人类过去探索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知识结晶。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旨在培养正直的人、有用的人、有文化教养的人、有道德和判断力的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而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育才”。只有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我们才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A5UtlOZrwePWt9l7gtZlVhsEpHLioc5ZX5XTLgweoouPxm8anBSRcNII7sY7hL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