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环境变化不敏感,缺乏危机意识

多年前,《谁动了我的奶酪?》( Who Moved My Cheese ? )风行世界,成为超级畅销书。多年过去了,柯达的“奶酪”不见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奶酪”不见了。这些曾经称霸世界的行业巨头为什么会走下坡路?这是值得中国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思考和警醒的一个严肃话题。我们千万不要幸灾乐祸,以为这些挑战离我们很远,要知道如果没有“远虑”,这些问题早晚有一天也会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只是有一个“时间差”而已。

◎越成功的企业,往往越固执

“奶酪”为什么会不见了呢?因为没有预见到环境的变化,缺乏危机意识,躺在成功上面睡大觉,结果必然是“温水煮青蛙”,等感知到威胁的时候已经晚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异化”,属于自然规律,否则怎么会长江后浪推前浪。

换句话说,一家企业越成功,往往越固执,就越不愿意改变自己,结果昨日成功之原因有可能成为明日失败之根源。毕竟大多数成功者都没有勇气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很难把自己“归零”,很难客观地、理智地看待市场的变化,看待自己的问题,看待未来的趋势,所以很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家都认同“失败乃成功之母”,却很少有人认同“成功乃失败之父”。前者是因为失败而反思,所以有积极意义;后者是因为成功而骄傲,所以有消极影响。为什么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因为第二代很难有创业家的热情和奋斗精神,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中长大,其工作动力会下降。另外,守天下本身就比打天下更难,不转型的话,很难超越第一代。等到了第三代时,热情和奋斗精神已经消耗殆尽,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一旦处理不当,企业就会轰然倒下。

所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有经常“归零”的心态,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即勇于否定自己过去的成功,唯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如果市场环境是不变的,那么过去那一套就是可行的;如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那么企业每隔几年就要有意识地调整经营管理体系,与时俱进,否则就可能走向衰败。

俗话说,不进则退。要想把握未来,就要从“后知后觉”转变为“先知先觉”。我坚信一家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聪明与否其实取决于能够看多远,看得越远,准备时间越充分,就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机遇。其实,市场环境的演变是大势所趋,是企业无法抗拒与改变的客观事实。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认识到这种趋势,及时对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对管理体系进行升级,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

◎管理者只忙于低头拉车,却忘了抬头看路

过去这些年,很多企业都在谈论“变革管理”,大家都相信“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很多企业家和经理人感到茫然。虽然知道要变,不变不行,却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变、如何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所以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救火”,总是感到很疲惫。

其实,聪明能干的管理者绝对不是只会整天低头拉车的人,而是善于借力的人,甚至是那些不喜欢努力工作的“懒人”。正是因为这些人“懒”,他们才会想出“懒办法”“巧办法”,从而以小博大,用最低的成本和代价达到理想的效果。

可以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管理的变量越多,压力就会越大。而要释放工作压力,就要从减少变量入手,把一些看似没有规律、没有头绪的变量,转换成相对不变的常量。当然,如果企业家或经理人能借助外部的力量减少变量,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交换,而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做。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出类拔萃,就要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发扬光大自己的优势,而在其他方面会“借力”就行了,不要指望自己什么都会。成功的企业家往往不是某领域的专家,因为他们不是专家型的,所以他们善于借力,会把专业化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的工作重点就是整合资源,做一个刘备式的人物,创造环境去吸引诸葛亮、赵云、关羽、张飞这样的专业人才。

◎固守抄袭、模仿模式,扼杀了创新的萌动

中国市场从大众化转向小众,是当今的大趋势。这是市场经济从“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的标志,而推动中国市场往小众市场转变的原动力有两个:一是中产阶层不断扩大;二是“90 后”“00 后”逐渐进入主流消费群体,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管是营销体系还是研发设计体系,都要随之改变,从过去关注温饱型和小康型消费者逐渐转变到关注有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可以说,小众市场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是天赐良机,也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的第二个大机遇。谁能把握住小众市场的精髓,谁能及早做好准备,把握先机,谁就是未来市场上的佼佼者。企业的市场营销体系必须做出重大转变,以适应小众市场的需要。

从产品的角度看,过去是生产大众化的商品,不同的企业生产同质化的商品,决定胜负的关键是看哪家企业的成本低;从定价的角度看,过去是一味的低价策略,使“中国制造”成了低档产品的代名词,绝大多数中国品牌陷入低端定位的误区;从宣传与沟通的角度看,过去是地毯式轰炸,只要在电视台大做广告,生意自然就来了,品牌自然就起来了,因为温饱型消费者选择品牌的依据就是广告;从渠道的角度看,过去是比哪家企业的渠道数量多,只要有足够的地域覆盖,有足够的店面,就自然成为知名品牌,所以才有“渠道为王”一说。

但是,随着小众市场的出现,企业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和销售方法开始失灵,因为环境变了,消费群体的观点变了。过去是大众化的商品,将来是差异化的商品;过去的消费者是价格导向,未来的消费者更多的是价值导向,不再是什么便宜买什么;过去企业在策划人的影响下,总是假定消费者无知,可以随便忽悠,未来一定是面对更理性的消费者,必须以理服人,通过体验营销让消费者自己说服自己;过去是粗犷式跑马圈地建渠道,未来是精耕细作上台阶,提高单店效益,让每一个店铺会说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企业不能预见市场上将会发生哪些革命性变革,危机意识与主动转型就无从谈起,只能是被动应对。很多人都认为预见未来是不可能的,好像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者认为自己没有那种前瞻性,根本做不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沿着“模仿—跟随”模式惯性发展,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惯性思维也阻止了中国企业走向成熟,走向世界,征服世界。

可以说,中国企业要想靠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一是立足中国,把企业做大做强;二是从模仿到超越,全方位超越世界强企。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论预知未来,知道未来某个行业、某个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始终站在潮头,引领市场,而不是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走。 VyjUeJw0HkMMEULLlIR5xkSOK/NvhHju2xxJDPIR+hrvbN3J04bgIx+fCQldOF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