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依恋是如何形成的?

所有人生来就具备向养育者表达需求和愿望的本能。这一本能可以确保我们在生理和情感层面得以生存。我们需要被喂养,需要足够的睡眠,需要被清洁,需要可预知的方式,从而得以生存,保持健康。我们需要的养育是包含爱和关怀的养育,这样我们才能在情感层面茁壮成长。每一个婴儿生来就具备哭泣、微笑、咿咿呀呀、大笑、挥动手臂和腿的能力。通过这些行为,他们可以告诉养育者自己开心还是不开心,是否满足,比如是否需要喂食、哄睡、换纸尿裤,或者是否感到身体不适。

大多数养育者都具有本能,可以对婴儿的沟通方式或信号做出回应。然而有些养育者却不具备这种本能,所以婴儿需要很早就学会如何吸引养育者的注意,以得到喂养和其他基本需要的满足。婴儿也希望能获得情感上的滋养。别忘了,婴儿如果得不到喂养和照料,他们会死去;如果得不到情感上的滋养,他们的内心就会死去。养育者与婴儿互动的方式会留在婴儿的潜意识中,贯穿他们的一生。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为了确保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足够亲近、可以照顾好你,你所发展出的方式会成为你的模式,与其他人建立亲密感时,该模式也会运作。这一模式也许健康,也许不健康,但它是你建立亲密感的方式。

我将使用“主要养育者”的说法来表达最初与婴儿连接最深的人。在大多数社会中,这个角色都由母亲承担——母亲生育孩子,大多数时候都具备母乳喂养的能力,通常也能够在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居家照料。与此同时,婴儿会本能地向母亲表达自己的需要,母亲也会本能地做出回应。主要养育者也可以是养父母、祖父母,或者机构、家庭所雇佣的照料人。如果母亲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或者父母双方有平等的育儿关系,那么父亲也可以是主要养育者。现代社会也塑造了其他的家庭结构,所以母亲并非绝对是婴儿的主要养育者。

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婴儿需要靠近自己的主要养育者,以确保自身的生理需要及情感需要得到满足。与婴儿连接紧密的主要养育者会通过婴儿的行为信号,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或愿望。这样主要养育者就知道,某种特定的哭声意味着婴儿饿了,某种哭声意味着婴儿累了,某种紧迫的哭声可能意味着婴儿现在非常不开心。主要养育者需要花些时间搞清楚究竟是什么让婴儿如此不安,也许是胃部不适,也许是身体抱恙,也许是严重的尿布皮炎或者其他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问题。

如果你有孩子,你也许还记得第一次回应他哭声的情景。你可能认为造成他哭泣的不过是那些常见的原因:纸尿裤湿了、饿了、累了或者身体不舒服。你检查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很快就弄清楚了他需要什么。没过多久你就了解了他的不同类型的哭泣和动作代表的含义。我记得我的女儿在累了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特定的哭声,同时还会拽自己的耳朵,我发现,如果我放任她哭一小会儿,不久她就会进入梦乡。

但是,在你给孩子喂完奶,换完纸尿裤,也检查了所有其他可能造成不适的原因后,孩子仍旧止不住地哭泣,那么你能做的就只剩下安抚这个不安的孩子了。也许你得花样百出地尝试,直到你找到某个特定的动作、某个抱他的姿势,或某种特定的安抚音调,才能让他安顿下来。这一切需要花费时间。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安全感的养育者,你会耐心地、平静地坚持下去,直到弄清孩子的哭泣究竟意味着什么,而你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满足他的需要。

我的女儿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曾经有几个月让她很难熬。她一刻不停地号啕大哭,似乎不论我做什么都无法安抚她,无法让她平静下来。家庭医生向我保证,从医学角度看她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我需要尝试各种动作,以找到能够安抚她的方式。我照做了,从左右摇晃到上下摇摆,从轻拍后背到轻抚腹部。所有努力都没有成功,直到我发现当我的膝盖弯曲,轻轻上下摇晃她时,她终于破涕为笑。虽然这样让我的膝盖痛苦万分,但是女儿终于开心了。我把这一秘诀教给了丈夫和亲近的朋友,让他们可以在我的膝盖难以忍受时接替我安抚女儿。

能够了解、感受婴儿的内心并做出回应,会让婴儿感受到你能理解他们的需要和感受,这是调和。所谓调和,就是养育者能够感受到婴儿的压力,然后使用声音和情绪来传达对婴儿情绪状态的感知,并安抚、安慰婴儿。主要养育者在婴儿开心、满足的时候表达自己的喜乐愉悦也是调和。如果主要养育者能够了解婴儿的需求并满足婴儿,同时安慰婴儿,就可以帮助婴儿建立对他们的信任。婴儿表达需求和感受,主要养育者精准回应,这样的互动发生得越频繁,婴儿就会越有安全感,越信任他人。婴儿感到被理解,以信任的方式连接主要养育者,这就是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然而,即便是最好的主要养育者也有无暇顾及婴儿的时候,所以你不需要要求自己成为完美的主要养育者。婴儿会传达很多信号,比如时而大声哭泣、时而挥舞手臂和腿,如果错过了第一次沟通,你也无须紧张,只要能够及时到婴儿身边,及时安抚紧张的婴儿,那么婴儿最终就会平复下来,也会相信主要养育者会回应自己,并且能够调和自己的内在状态。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形成

当主要养育者经常由于自身的需求和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婴儿会变得焦虑、愤怒和困惑。主要养育者可以与婴儿充分接触,婴儿因此体验到与主要养育者的亲密关系。但主要养育者时常无法做到——也许他正沉迷于自己的问题,或深陷成年关系中的种种不快乐而无法自拔。这种情况下,婴儿会试图通过更强烈的信号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哭得越来越大声,直到主要养育者不得不注意到为止。然而这种关注可能伴随着恼火、焦虑、愤怒和疲惫,婴儿并没有因此体验到安全感,以及所需的温暖和滋养。

主要养育者反复无常的变化会让婴儿感到愤怒、焦虑,他们无法相信主要养育者会留意自己的需要,会为自己喂食、换纸尿裤,会把自己从摇篮里抱出来或者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这样的婴儿渴望来自主要养育者的亲密和安慰,但又无法相信主要养育者会规律性地出现。他们与主要养育者不在一起时会极度痛苦,但与主要养育者在一起时又感受不到丝毫安慰。这些婴儿非常依赖自己的主要养育者,但这种依赖使他们感到焦虑、无助和愤怒。

被反复无常的主要养育者抚养的婴儿长大一点后,会觉得自己必须留意主要养育者的情绪,以分辨主要养育者是否能够接近。他们也会相信自己在沟通的时候必须强势地提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关注。当他们成为蹒跚学步的幼儿和学龄儿童时,会继续保持对主要养育者的依赖,但仍旧无法相信主要养育者能够始终如一。在主要养育者无暇顾及的时候,他们会异常愤怒,可能会对主要养育者大吼大叫、大打出手或者咬主要养育者。然而,他们又担心自己的愤怒会将主要养育者推开。为了再次拉近与主要养育者的距离,他们道歉,表现出可爱甜美、天真害羞的样子,甚至会假装生病,以确保主要养育者可以照顾他们。这种模式在关系中是非常有害的。我把这种孩子称为“推拉式孩子”——他们通过苛求和强势的感受及行为将主要养育者拉近。这看似在操纵,却是他们确保自己对于亲密感的需要得以满足的唯一方式。之后,被主要养育者拒绝和忽视的恐惧又会被激发,他们再度将主要养育者推远。这些孩子的内心总是愤怒又焦虑的,他们发展出的是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我的一位来访者在婚姻中很挣扎——她既对丈夫非常愤怒,又担心丈夫会离开自己。尽管她的婚姻很不稳定,但她和丈夫还是决定生个孩子。婚姻中的挣扎,以及对丈夫的不信任,让她心力交瘁,这让她很少关注孩子。她来找我咨询时,只带了孩子。到我这里的时候,孩子正在睡觉,但是很快就睡醒并闹了起来。这位来访者一开始忽略了孩子,也许是希望孩子可以自己睡着。但孩子哭了起来,这时来访者才不耐烦地看向孩子。她递给孩子一个玩偶,试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但这样让孩子哭得更大声了。她又递去奶嘴儿,换来的安静也不过一小会儿。最终孩子号啕大哭,导致来访者无法专注咨询。她不得已照顾孩子,给孩子换纸尿裤、拿奶瓶,整个过程充满了烦躁。她清晰地告诉孩子:母亲的心并不在这里,所有的照顾都是被要求的。这一模式如果持续下去(我觉得这是必然的),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必须要求母亲照顾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无法相信母亲的照顾是来自母性的本能。这个孩子正发展出焦虑-矛盾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形成

当主要养育者拒绝、充满敌意、冷漠和无暇顾及时,婴儿或孩童就会学会疏离,以防止自己意识到在与主要养育者的关系中,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婴儿或孩童会避免或拒绝与难以接近的主要养育者互动。他们会把任何关于感觉、需要、愿望的意识推开,因为这些不会被主要养育者满足。被拒绝太痛苦了,他们无法承受。

有些孩子会通过反向照顾主要养育者,或成为完美的孩子,来得到关怀和爱,甚至只求一些关注和赞扬。然而,这样的关怀、爱和关注仍旧需要这些孩子否认或推开自己的需要、愿望和感受,需要这些孩子去服务自己的主要养育者。这些孩子以此学会了不表达脆弱、愤怒或悲伤的感受。那些必须成为出色的曲棍球运动员或者取得全优成绩,而只为得到父母认可的孩子,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范例。他们也许表现得强大自立,但是这都基于这样的信念:他们无法相信他人会照顾自己,他们得自食其力。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业上不能求助于人,也不能将在曲棍球、足球、游泳、音乐或其他任何方面面临的挑战分享给主要养育者。这样的孩子无法获得渴望已久的情感支持,会发展出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

曾经有一个家庭来找我咨询,原因是他们的大女儿受到了性虐待。他们家里有4个孩子,最小的是3岁左右的男孩。在第二次咨询的过程中,母亲谈及她自己、她与父母的问题,以及她与女儿、丈夫的问题。另一边,那个3岁左右的男孩正试图把玩具的盖子取下来。他自顾自地努力着,显然没有力量,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都没注意到他在苦恼,整个过程他也完全没有向父母寻求帮助。最终我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这才向我走来。可即使那时,他的父母也没有让他到自己身边并提供帮助。我帮他取下玩具的盖子后,他就自顾自地离开了,走到了远离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地方自己玩了起来。这个小男孩让我感到很难过,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家的大女儿在经历虐待之后没有向父母求援。这两个孩子都在很早时就明白父母无法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他们学会了自食其力。

由于外界的需求或者满满当当的家务,任何主要养育者都有无暇顾及孩子的时候;其他孩子生病或者有特殊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主要养育者临时缺席;又或者主要养育者经历了情绪糟糕的一天,无法提供情感支持。主要养育者偶尔的缺失并不会促使孩子形成回避型依恋,只有当主要养育者的拒绝和无暇顾及已成生活常态或长时间持续时,孩子才会发展出回避型依恋。

混乱型依恋的形成

遭受忽视,或遭受情感、身体、性虐待的孩子会处在非常混乱的状态中。在感到恐惧或遇到伤害的时候,孩子会本能地向主要养育者寻求安慰和保护。但是,如果恐惧和痛苦的根源是主要养育者,孩子该怎么办?孩子的内心会非常矛盾:一方面渴望冲向主要养育者以寻求保护,另一方面又需要逃离主要养育者。这对孩子来说太困惑、太混乱了。孩子要么选择反抗,要么选择逃跑,逃避主要养育者带来的伤害,要么选择冻结内心,什么都不做。有些孩子会选择其中一种行为,以保护自己。但是有些孩子由于过于恐惧、不知所措,会在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行为,这样的孩子的依恋类型是混乱型依恋(Disorganized Attachment)。

玛乔丽3岁的时候,父亲开始对她施以猥亵,最初只是抚摸和爱抚,玛乔丽觉得那是充满爱、具有安慰感的行为。但是有天母亲叫她时,她正准备告诉母亲她和父亲在一起,父亲却严厉地将她推进衣橱,警告她不许发出声音。直到那时,玛乔丽才感受到恐惧,才意识到不好的事情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她在衣橱里凝固般地站立着,一言不发。她是那么困惑:这感觉美好的抚摸来自父亲,一个她本应信赖的男人,然而面对母亲时却必须躲躲藏藏。抚摸一如既往地继续,玛乔丽学会了在这一切发生时呆若木鸡地僵在原地,她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发生的一切。 ZQY+VDsTvTWNzi5eWsvXs48+biUhIZfO8EPxbxAwAxVlCsLi0vig3AvNYh58ta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