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部书不是一部建筑史,也不是建筑的理论,只是一部老老实实,呆呆板板的营造则例——纯粹限于清代营造的则例。

既不是史,所以中国历代建筑之变迁,不在本书叙述范围之内。各部结构本身的由来和沿革,以及各时代形制特征,虽然全极有趣,与则例有密切的关系,本书也不能枝节的牵涉及之。既不是理论,所以清式建筑在结构方面、力学方面、美学方面、实用及其他方面的优劣所在,也不能在本书内从事探讨或评论。但在研究一代建筑则例之前,不能不稍有历史方面演变的认识及理论方面基本的了解。故烦内子林徽因为作绪论一章,将这历史及理论两方面,先略为申述介绍。

至于本书的主要目标,乃在将清代“官式”建筑的做法及各部分构材的名称,权衡大小、功用,并与某另一部分地位上或机能上的联络关系,试为注释,并用图样标示各部正面、侧面或断面及与他部相接的状况。图样以外,更用实物照片,标明名称,以求清晰。但这些仅以“建筑的”方面为限,至于“工程的”方面,由今日工程眼光看来,甚属幼稚简陋,对于将来不能有所贡献,故不赘。

清式则例至为严酷,每部有一定的权衡大小,虽极小,极不重要的部分,也得按照则例,不能随意。在制图之初,我本拟将每部分权衡数目全在图上注明,终因繁杂混乱,故未实行,而另作成《权衡尺寸表》,附于卷尾备查。

清式营造专用名词中有许多怪诞无稽的名称,混杂无序,难于记忆,兹选择最通用者约五百项,编成《辞解》,并注明图版或插图号数,以便参阅。各名词的定义,只能说是一种简陋的解释,尚待商榷指正。

本书所用蓝本以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及拙编《营造算例》为主。《工程做法则例》是一部名实不副的书,因为它既非做法,也非则例,只是二十七种建筑物的各部尺寸单和瓦石油漆等作的算料算工算账法。这部《则例》乃是从那里边“提滤”出来的。《营造算例》本来是中国营造学社搜集的许多匠师们的秘传抄本,在标列尺寸方面的确是一部有原则的书,在权衡比例上则有计算的程式,体例比《工程做法则例》的确合用。但其主要目标在算料,而且匠师们并未曾对于任何一构材加以定义,致有许多的名词,读到时茫然不知何指。所以本书中较重要的部分,还是在指出建筑部分的名称。在我个人工作的经过里,最费劲最感困难的也就是在辨认、记忆及了解那些繁杂的各部构材名称及详样。至今《营造算例》里还有许多怪异名词,无由知道其为何物,什么形状,有何作用的。

至于各部许多详细做法,如栱头分瓣,斗底的斜面,椽径及角梁的大小等等,在《工程做法则例》和《营造算例》里,概无说明,而匠师所授,人各不同,多笨拙不便于用。所以在本书图版及表内,皆使简单化,但在插图或文中,亦将旧法解释,以便参考。

本书脱稿于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三月,为着许多困难,迟至今日始克付印。在这将近两年的期间,我得着机会改正了许多错误,增补了许多遗漏,勉强成此。深知清式营造原则,断不是这短短的文字和几张的图表所能解释详尽的,只望能示其基本大概而已。直至书将成印,我尚时时由老年匠师处得到新的智识;所以本书中的错误和遗漏,仍必不少,希望读者不吝赐正。

我在这里要向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桂辛先生表示我诚恳的谢意,若没有先生给我研究的机会和便利,并将他多年收集的许多材料供我采用,这书的完成即使幸能实现,恐怕也要推延到许多年月以后。再次,我得感谢两位老法的匠师,大木作内栱头昂嘴等部的做法乃匠师杨文起所指示,彩画作的规矩全亏匠师祖鹤洲为我详细解释。图版第拾贰、贰拾及贰拾肆 乃社友邵力工所绘,插图中有几张照片也是他摄影的。内子林徽因在本书上为我分担的工作,除绪论外,自开始至脱稿,以后数次的增修删改,在照片之摄制及选择,图版之分配上,我实指不出彼此分工区域,最后更精心校读增削。所以至少说她便是这书一半的著者才对。

梁思成 一九三四年一月 YBmY6tGODEU3lx4fIKJi9GjfoinwSX7Qkj+HkanSrtI/f9lFr/uNJdMv+2E3QN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