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徐希平

效民兄新近完成的大著《张九龄研究》即将出版,一定要让我写几句话,却之不恭,只好从命,因而有机会成为该书最早的读者。与效民兄认识多年,不可谓不相知。早年大学读书和蜀中高校任教期间,他便以才华与热情著称,同时亦十分勤奋,所著《艾芜评传》及鲁迅研究等相关著述皆展现其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功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孔雀东南飞,仍不舍对文学的热情和爱好,尤其是坚持旧体诗词的创作,曾出版过诗集,但在我的印象中效民兄还是主要是做现代文学研究的。因此当他将一部厚重的《张九龄研究》寄给我,确实让我略微吃惊,认真拜读之后,不由得对效民兄有了更新的认识,更生敬重与感佩。

作为具有远见卓识的著名政治家,张九龄对开元盛世繁荣局面具有重大的贡献和影响,被誉为盛唐时期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感遇》诗被刘禹锡评价为“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刘熙载更称其诗“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之先河。”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张九龄还是唐代唯一一个出生于岭南而至宰相者,主持开掘大庾岭路,梅关古道,对于沟通南北交通,促进岭南文化发展影响巨大。在张九龄家乡广东韶关,曾组织召开过几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但总的来说对于这样一位具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关研究还很不够,其中许多涉及其生平大事的重要问题均多有疑问和争议,值得深入的研究。效民兄有感于此,对张九龄生平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如效民兄所言,其研究意在破解长安二年科举疑案。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因为科举制度与唐代文士的关系十分密切。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就是程千帆、傅璇琮两位先生从唐代文学与科举制度关系研究开始突破,进而推动整个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与全面繁荣,当然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效民兄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认真梳理,深入考察,细加比较,得出新论,堪称一部文史互证、用功甚深的力作。本书从书名上看是张九龄研究,实际上是一系列涉及面广泛而又相对集中的专题论文,紧紧围绕张九龄中举时间和相关纷争进行考订。包括张九龄是否在长安二年中举,赴京应考路线,大庾岭道路开凿,主考官沈佺期“考功受赇”“浮议上闻”案真相,沈佺期与武则天亲信之关系,沈佺期下狱与后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等一系列问题,各自成章又彼此关联,相互映照,共同呈现出张九龄登第前后唐王朝错综复杂的政坛斗争和发展态势,厘清了许多历史疑点和悬案,这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和贡献。不乏真知灼见,令人受益匪浅。

该书资料十分丰富,考证翔实具体,从经史子集传统文献到20世纪以来积累的各类有关张九龄的研究成果,均予以收罗,爬梳比勘,近于竭泽而渔。仅有关张九龄及第时间这一个问题,作者就分别于最早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首倡的长安二年说,《四部备要》本《曲江集》所附《本传》景龙元年说,后起的神功二年说,以及回避时间的观点等几种主要说法之后列举相关著述近四十种,皆非常有代表性,作者治学之严谨由此可见一斑。中举时间众说纷纭,名家之争难分难解。作者对几十种材料全面排列梳理之后,找到差异的关键,从与张九龄有关的主持贡举主考官考订入手,另辟蹊径。诸说时间各不相同,但都认为主考官为考功员外郎沈佺期。作者根据唐代科举制度及相关规定,对历代文献中所载沈佺期与张九龄关系予以深入探析,多方对比,排除矛盾抵牾之处而加以取舍,由此考订沈佺期唯有在长安二年有条件主持贡举,同时再结合各种材料,对两唐书《沈佺期传》及其所沿袭徐浩《张九龄神道碑》中“时有下等,谤议上闻”“坐赃”“考功受赇”的具体内容进行考辨,结合当时天官侍郎崔玄暐的短暂改迁和复职,考察当时武则天时期复杂的政局,指出“下等”非进士落第者,“谤议”指的就是对于官吏政绩的考核的“考功”,而非“知贡举”的考功。长安二年的考试结果真实有效,进而肯定得出张九龄长安二年中举之说。可谓论从史出,丝丝入扣,平实客观。类似于此之处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每涉一具体问题,作者对其相关的文化背景、典章制度皆信手拈来,集合众多材料,不迷信名家陈说,质疑发微,条分缕析,互相参照而印证可信,作者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功力亦由此显现。正因为作者功夫扎实,视野广阔,因而思维深邃,新见迭出,如关于张九龄为何进士及第后未及时任职,武则天任用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相关措施具有培育新生政治力量用意和眼光等,皆可给人启发。

作者还充分利用在广东工作之便,亲自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调研,得到许多第一手资料,多次踏察张九龄出入中原和岭南路线,收集韶关当地的民间传说,与传世书面文献予以互参。这也是该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总之,全书不仅有助于张九龄研究有关问题的重新认识,同时对于唐代历史与文学研究以及地方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有关唐代岭南路线的相关考察还可为近些年方兴未艾的唐诗之路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

当然,全书的长处远不止此,讨论的问题涉及面广,有的质疑让人耳目一新,却还需要进一步补正落实,也可以引起学术争鸣。在此只能简单地谈一点自己的初步感受,挂一漏万,不一而足。不当之处,还望方家和效民兄批评指正,谨对大作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作者的创获表示由衷的敬意!

是为序!

庚子人日避疫毒于青城山中 UnHm70/M287Lkvole8fJixVHTY1MyB1J0hRTd4YLwHoXT/lPo4smN54G5zgnX4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