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像工程师一样思考

韦青
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官

何为工程师?首先我们要理解何为工程。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工”有巧饰的意思。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说:“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程”有路程、过程、步骤或者规程的含义。“工”与“程”二字结合起来,就是按照一定的流程、标准和规则精巧地创造有价值的器物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再加上一个“师”字,强调的就不仅是做这件事的过程与结果了,还强调做这件事的人。

中国是一个工程师大国,依靠着千百万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工程师,为人类做出了众多伟大的工程成就,为百姓福祉、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认为,工程师作为一种极具专业性的职业,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人们很容易凭表象把工程师理解成一群只知“苦哈哈”埋头工作、缺乏情趣之人。同时,由于社会,甚至包括工程师群体自身对工程师这种职业的偏见、轻视或者抵触,人们经常不重视工程师这种伟大职业的终身能力培养,过多地把心思放在对工程师职称的计较上,有时甚至会为应该称某人为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而争得面红耳赤。殊不知,工程师是一种值得一个人终身追求的“职业”,为人类做贡献则是这种伟大职业的职责。一名工程师可以因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而获得应有的“职称”,但是反过来,如果有了职称而没有实现对社会的贡献和自身能力的终身培养,那么这种职称反而会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甚至破坏自身职业成长的枷锁。

“卓越工程师系列”的两位作者,一位是来自优步、雅虎等顶尖企业的工程主管威尔·拉森(Will Larson),他是享誉世界的工程师,他通过《技术领导力的要素》( Staff Engineer )与《工程管理的要素》( An Elegant Puzzle )两本书告诉我们,一名工程师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绝不会仅靠努力工作就能实现自己的追求;一名优秀的工程领导,也绝不会仅凭拥有一个看似耀眼的头衔就能够管理好工程项目与团队。

对一名工程师而言,对技术的掌控力和对技术趋势的洞察力是其最基本的技能。除此之外,所有人应有的“软实力”,比如待人接物、组织建设、协调沟通、推广交流和应对复杂与不确定性的本领与实践,也是一名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为什么?因为工程师也是人,或者说,工程师首先是人。

在本系列的第三本书《软件设计的要素》中,作者丹尼尔·杰克逊向工程师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有些软件设计得一鸣惊人,而有些却一败涂地?软件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这本书以系统化的视角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软件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变革性视角。

在我看来,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人都做不好,如何做好一名工程师?

其次,要有科学精神和技术能力。想要高效解决复杂系统性问题,预见尚不存在的“结构”,做到跨越性创新,工程师思维是一个可以安心依靠的利器。

工程师不只要做事,而且要务实且有效地做事。工程方法与科学精神和技术能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唯一的不同是侧重点不同。科学重在永无止境地探索,不怕犯错,永远在改错的路上;技术重在能力的提高,不断利用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工程实现的结果拓展技术能力的边界;而工程方法则是在有限的条件下灵巧、务实地实现人类的共同目标。

那么如何“务实”,如何“探索”,如何“提高”,如何“灵巧”?这就是湛庐文化“卓越工程师系列”图书希望给读者带来的答案。

要是由我来总结,我可以说这套书是由两名始终在工程一线的工程师写下来的实践之学,不是让我们照搬照抄的,而是拿来借鉴和体悟的。如同近来大火的《奥本海默》电影中的一句台词:“……理论只能把你带到这么远……”剩下的都是工程的实践,但实践是最难的,因为它要变成一种习惯。

悟性就在你的脚下。 e5BQnHuitS+YmWGS4WtI2oqSdC4cgNm4EIF/G0TjN0Og49c7vqATupAFztCmal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