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如何避免流畅性效应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讨论一下会放大该效应的因素,乐观就是其中之一。乐观是引起流畅性效应的润滑油,它能让一切看起来运行顺畅。我们在乐观的时候会对潜在的挫折与阻碍视而不见。
不过,乐观总归是好事。保持乐观能减轻压力,让我们感觉更开心。感觉开心,压力缓解,又能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可能正因如此,乐观主义者活得更长。乐观不仅对健康有利,也是人类生存的关键。我们都知道自己最终会死,如果不对未来保持乐观,就没有动力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有些人认为乐观主义者在竞争中更具优势。假如汤姆和杰瑞是生意场上的对手,总是竞标同一个工程项目。汤姆的公司比杰瑞的大得多,几乎次次胜券在握。如果杰瑞没点乐观精神,只看到客观事实,那他肯定会直接放弃。如果杰瑞保持乐观,那他至少可以通过承接汤姆看不上的工程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天生乐观,对鸟类和老鼠等动物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8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欧洲椋鸟进行训练,让其听到时长2秒钟的声音就按动红色杠杆来获取食物,听到10秒钟的声音就按动绿色杠杆来获取食物。如果按动的杠杆的颜色与时长不匹配,它们就得不到吃的。研究人员还给红色杠杆增加一个好处,即按动红色杠杆马上就会获得食物,按动绿色杠杆则要等上一会儿。谁愿意等呢?在鸟儿理解了这些触发条件之后(这些鸟竟然学会了),研究人员耍了个花招,这次他们播放的声音不长也不短,持续6秒。这些鸟儿会按动哪个颜色的杠杆呢?它们都是乐观主义者,尽管时长不确定,它们还是按下了红色杠杆,也就是能更快获得食物的那个。
乐观是大多数人的常态,所以很容易加剧流畅性效应,导致盲目乐观。 现实的乐观主义是指,你知道杯子里还有半杯水,或者相信黑暗尽头有光明。盲目乐观是指,你看不到杯子里只有一半的水,或者根本不承认自己身处黑暗。 有个盲目乐观的事例,各位都记忆犹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后文简称疫情)暴发的最初几周里,美国的应对措施表现出了典型的盲目乐观。一些人认为,病毒会在春天随着日照时间的增加和气温的上升而自行消失。采取封控和检疫措施,没有音乐会,没有假期,餐馆也不营业,这样的生活持续超过一年,简直无法想象,不如相信等流感高发季节过去,一切就会恢复正常。于是,很多人陷入盲目乐观。那么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
回想过去的同类事件,用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当下的行动,是遏制盲目乐观的有效方法。 回想过去的同类事件虽然有用,但还不够。就算提起过去的同类事件,我们可能也只会说:“哦,这次跟以前不一样。”“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们不会重蹈覆辙。”疫情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将其与1918年大流感相提并论,但那次大流感的教训很快就被抛到一边——“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再说,这是两种不同的病毒”。
这清楚地表明,如果我们只把目光放在今昔的不同上,那么过去的经验就不足以帮助我们克服盲目乐观。 只有假定这次的情况和之前一样糟糕,并据此制订计划和预测未来,才能遏制我们编造借口维持盲目乐观的势头。 对疫情的预测要基于数据,这比基于直觉和愿望思维的预测靠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