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文森讲堂能容纳450人,是耶鲁大学最大的一个报告厅。每周一、周三的11:35到12:50,我在这个报告厅讲授“思考”这门课,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今天这节课讲“过度自信”,内容应该会特别有意思,因为我打算让几个学生到讲台上跟着视频学跳K-pop(韩国流行音乐)舞蹈。
优于平均效应: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人格特质等优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这节课开始后,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优于平均效应。一项研究表明,100万名高中生给自己的领导能力打分,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高出平均水平,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可以排到前10%;让大学教授评价自己的教学能力,有2/3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排进前25%。在列举了几个这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例子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有多少美国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学生们喊出的数字比例子中的数字都要大,比如80%或85%。他们边喊边笑,觉得这些数字很离谱。结果,他们的猜测还是太保守了,正确答案是93%。
认知偏差: 在预测与决策中,人在认知方面做出错误判断的倾向。
若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思考过程中的偏差,只列举研究结果远远不够。我打算让他们亲自体会上述偏差,不然他们又会陷入“不是我”的思考陷阱——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别人会有的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一个时常感到不安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过度自信。另一个学生总能准确估算出自己的考试分数,所以他觉得在评估自己和同学的领导力、人际关系、驾驶技术时,一样能做到实事求是。基于此,我让学生上台来跳舞。
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韩团舞蹈的视频,当时这个视频在网络上的播放量超过了140亿次。我特意选了舞蹈动作比较简单的一个片段,时长6秒。
播放完这个片段后,我告诉学生,能跳完这段舞蹈的人将获得我准备的奖品。我又把这段视频播放了10次,还播放了一段专门教人跳这段舞的慢动作教学视频。接着,我让学生来跳。10位“勇士”走上台,想要一鸣惊人,台下的学生大声为他们欢呼。我敢打赌,台下的几百人都觉得自己能跳完,毕竟看了这么多遍,连我也觉得自己会跳。6秒而已,能有多难呢?
台下的人要求上台的人面对观众而不是屏幕。音乐响起,台上的人手舞足蹈、上蹿下跳,完全随性,没有一个动作重样。有些人跳自创的新动作,有些人跳了3秒就放弃了。大家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