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组织贯穿始终的故事线

我们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每个作品都必须有系统性的大纲……我们在下笔之前必须设计好蓝图。

——约翰·麦克菲,《写作这门手艺》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的知名新闻学教授、普利策奖得主、作家约翰·麦克菲曾就读于普林斯顿高中,他当时的英语老师是奥利芙·麦基(Olive McKee)。麦克菲一直高度称赞麦基老师提出的关于文章结构的写作原则。这一原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甚至是神话传说时期。

阿里阿德涅(Ariadne)和忒修斯(Theseus)都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传说在忒修斯自愿进入迷宫刺杀牛首人身怪时,暗恋他的阿里阿德涅偷偷给了他一团红线。忒修斯在进入迷宫后边走边放线团,以便他在杀死牛首人身怪后能顺着线团走出迷宫。现在,“红线”的含义演变成了让错综复杂的碎片变得井井有条的方法。在法国,红线被称为“le fil rouge”,在德国,则被叫作“der rote Faden”。但不管是在哪个国家,这个词语都表示将不同元素串联在一起的组织原则。

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是靠口耳相传一代一代传递故事和传说的,所以表述的顺序至关重要。在非洲,负责传递故事的口述史学家被称为游唱艺人。他们善于系统地讲述故事,因而颇受世人尊重。哈罗德·舒博(Harold Scheub)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非洲文化研究院,他是非洲口述文化领域的专家,曾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用英语讲述与非洲有关的故事。

在现代社会中,故事的讲述者也非常注重故事的系统性。在好莱坞,“连戏”(continuity)被称为“故事线”(Story Arc),即贯穿电影剧本始终的明晰故事情节线。为了让剧情能按照故事线发展,很多剧本会遵循一个公式。这个公式被悉德·菲尔德(Syd Field)在其颇具盛名的畅销书《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中揭示出来。菲尔德在书中介绍了剧本的三幕式结构,这一结构的3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基本设定、冲突过程和结局。

虚构小说的作者会参加以情节线索为主题的培训课程。这类课程会教授作者如何在故事中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制造高潮冲突以及解决冲突和收尾。知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自己设计了情节发展曲线,并且在短视频《故事的形式》( The Shape of a Story )中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对这一曲线进行了介绍。

在剧院中,剧作家也会使用三幕式结构进行创作,这三幕分别是基本设定、冲突过程和结局,最后一幕也被称为终场。

商人则讨厌所有和虚构小说或戏剧有关的东西。因此,我们很难强迫他们采用三幕式结构来设计演讲,或是在创作故事时遵循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顺序。此外,商人们始终遵循将别人做好的PPT“洗牌”后继续使用的传统做法。按照这种做法,前后相邻的两张PPT或许会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但演示文稿整体缺乏统一的结构。

还记得演讲的第三宗罪吗?第三宗罪是演讲没有明晰的结构或脉络。当观众无法紧跟演讲者的故事思路时,他们就不得不对演讲内容加以猜测。作为演讲者,我们肯定希望观众边听边思考我们正在讲述的内容,而不是停下来思忖“怎么讲到了这里?”因为观众在思考“怎么讲到了这里”时,他们会停止倾听。等到他们想明白演讲者的思路,再次集中精力倾听时,时间已经流逝,演讲者的故事已经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观众会再一次无法跟上故事的发展。 演讲者要给观众一条“红线”,牵引他们走出演讲内容的“迷宫”。

做一场优秀的演讲如同进行一次高质量的按摩服务。一名出色的按摩师会将手时刻放在客人身上,绝不会因失误将手拿开。同样,出色的演讲者绝对不会让观众走神。他们会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思绪,引领他们在演讲中遨游,最后带领他们来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者绝对不会让观众在某个时间点掉队。

在第14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设计PPT以更好地展现故事脉络。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将头脑风暴阶段中产生的分散的想法加以组织,搭建起一个层层递进的结构,即故事线。

设计故事的两种方式

叙述顺序对观众而言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对书的分析来证明这一点。不管是阅读纸质书还是阅读电子书,读者就是作者的观众。读者有一项特权,那就是能随机翻阅作者书写的内容。在阅读纸质的书时,如果读者看到某个词语或引言似曾相识,却记不清含义或出处,他可以通过来回快速翻阅该书进行查找。在看电子书时,读者也可以用手指来回滑动,进行快速翻阅。

但演讲的观众做不到这一点。他们看不到整片森林,每次只能看到单独的树木。观众在听演讲者的故事时,采用的是线性的视角。演讲者可能精彩地展示了第一棵树,观众也被深深触动:“这棵树太棒了,它枝繁叶茂、根基深厚。”但在演讲者接下来展示第二棵树时,如果他未能清楚地解释第二棵树与第一棵树之间的关联,那么观众就可能会停止倾听,转而开始在心里思忖:“等等,第二棵树与第一棵树有什么关系?”或许过一会儿,观众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又开始继续倾听。但这时,演讲者已经结束对第二棵树的讲述,开始展示第三棵树。最后,观众会由于遗漏的内容过多而跟不上演讲者的速度。所以,演讲者要将观众带到树顶的高度,让他们能从树顶上俯瞰整片森林。 演讲者要为观众提供一个路线图,这就是他们为自己的演讲设置的故事线。 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推理方式来设计自己的故事线:

· 归纳逻辑: 从一系列单独的元素中推导出基本规律,这是从下至上的推导。

· 演绎逻辑: 从基本规律推及一系列单独的元素,这是从上至下的演绎。

用归纳逻辑串联罗马石柱

演讲中的单独元素就是我们从头脑风暴中提炼出来的罗马石柱。假设最多有6根罗马石柱,我们现在准备将它们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为此,我们要运用逻辑推理方法。

请大家先看看我本人如何与客户一起进行逻辑推理。我们每次都会一如既往,先从Suasive建构框架着手。这次,我们使用电子白板来准备演讲任务。首先,我们在白板上写下B点、观众和他们的维惠(见图4-1)。接下来,我们画了6个圆圈,这6个圆圈代表6个主要的群组,即罗马石柱。下一步,我们在每个圆圈的上方标注数字1到6。如果故事中的罗马石柱或群组数量少于6个,那么只需在圆圈上方标注数字1到群组的总数量。

图4-1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组织Suasive建构框架

让我们暂且称呼演讲者为布鲁斯。接下来,我请布鲁斯思考,他觉得应该把哪个圆圈作为演讲的第一个主题。在他做出选择后,我请他解释理由。然后,我开始扮演“恶人”,质问他为什么不能以另一个圆圈为主题开展演讲。在他解释了原因之后,我给那个被他否定的圆圈上方的数字1打了个叉。我们继续针对剩下的每个圆圈进行逻辑推理探讨,对不能放在演讲稿第一位的圆圈进行标注,用叉划掉这些圆圈上方的数字1。在确定好最适合作为演讲开场的内容圆圈后,我在该圆圈上方的数字1处打了个钩,再把其他数字都划掉,用以明确该圆圈将会被摆在演讲稿的第一位。

接下来,我们继续这个流程,针对剩下的5个圆圈进行推理,直到将它们一一排序。此后,我请布鲁斯再次阐述自己的逻辑推理。这一次,他需要根据圆圈的排列顺序,用一个长句将所有圆圈的内容串联起来:“我会从……着手开始,因为……;接下来,我会谈到……,因为……” 使用归纳逻辑就是要将一系列罗马石柱串联起来,从中找到整体的逻辑结构。

魏斯曼演讲实例 英特尔公司采用归纳逻辑串联演讲故事线

我曾经指导过一位名叫布鲁斯·舒曼(Bruce Schuman)的演讲者。舒曼是跨国科技巨头英特尔企业与政府事业部数据中心集团(DCG)的首席执行官。在英特尔位于圣何塞的会议室里,舒曼走到钢化玻璃制的白板前,开始绘制自己的Suasive建构框架。

舒曼的B点是“全力投资,使英特尔在AI领域赢得领先地位”,他的观众是数据中心集团的员工。这些观众的维惠是“取得AI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和“让数据中心集团的特许经营权能面向未来”。我们接下来进行了头脑风暴,并对舒曼的想法加以提炼。他的想法只有5组,分别为:“竞争情况”、“财务数据”、“顾客需求”、“英特尔的能力”以及“未来的计算模式”(见图4-2)。

图4-2 舒曼的建构框架

在舒曼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组归类时,我也走到白板前,用马克笔在每个罗马石柱外画了两个圆圈,让它们更加醒目。接下来,我在每个圆圈的上方标注了1到5这5个数字,并请舒曼思考他打算从哪个想法展开自己的演讲。舒曼回答说:“未来的计算模式。”

“为什么呢?”我问道。

“因为我们这个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我们的市场,乃至整个世界都希望能发展人工智能。”

“为什么不是‘竞争情况’呢?”我问道,“英特尔一直是一个冲劲十足的竞争者。”

布鲁斯回答:“是,我们一直如此,但我们也必须有更具前瞻性的关注点。”

我说:“所以‘竞争情况’不能放在第一个讲。”于是我给“竞争情况”这个圆圈上方的数字1打了个叉。接下来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从‘财务数字’开始呢?”

“那太激进了,”他回答说,“最好还是将‘财务数据’放在最后,等我先向观众解释清楚成本后再讲‘财务数据’。”

我又在“财务数据”上方的数字1处画了个叉,然后问道:“那为什么不是‘顾客需求’呢?英特尔不是一直极力强调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吗?”

“是的,顾客需求相当重要,”他附和说,“但如果从‘未来的计算模式’展开演讲,‘顾客需求’就属于第二个层次。我必须先描绘市场的未来走向,然后才能探讨要如何帮助顾客紧跟未来的发展趋势。”

于是,我又把“顾客需求”这个圆圈上的数字1划掉,接着问:“那为什么不是‘英特尔的能力’呢?”

“我们都清楚自身具备哪些能力,但在运用这些能力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运用它们。”

最后,我把“英特尔的能力”这个圆圈上的数字1划掉,又接着说:“这样看来,‘未来的计算模式’确实应该放在第一个来讲。”我在“未来的计算模式”这个圆圈上的数字1旁打了个钩,“既然如此,‘未来的计算模式’肯定不会排在后面了。”我接着划掉了2到5:“接下来,你打算探讨哪个小组呢?”

舒曼回答道:“竞争情况。”

“为什么?”

“因为从‘竞争情况’可以看出,我们必须有所行动。”

“为什么不是‘顾客需求’呢?”

“‘顾客需求’很重要,但‘竞争情况’使我们正在做的事变得更为紧迫。”

我们针对剩余的每个群组继续进行逻辑推理,直到完成这5组排序。完成后,我请舒曼重复这5个群组的排序,并用一个长句将这5个群组串联在一起,以确认排序的合理性。

舒曼清了清喉咙说:“我首先会从‘未来的计算模式’谈起,因为我们必须制定长期战略;接下来,我会介绍‘竞争情况’,让大家明白我们必须立马着手相关工作,抢占先机;此后,我会分析‘顾客需求’,因为顾客需要在我们的帮助下迎接未来的计算模式;我把‘英特尔的能力’放在第四位,我会在这一部分阐述我们现在的能力情况,以及我们需要培养哪些能力才能快速发展这项科技,并用它引领市场;最后,我会向观众展示我们进行这些工作和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投入,也就是‘财务数据’。”

“太棒了!”我说,“你已经有了演讲的初稿。”

用演绎逻辑复核演讲流程

请大家亲自动手尝试一下这个流程。大家在练习时,可以使用图4-1中的空白的建构框架。

你可以先写下自己想要达到的B点,对观众简要介绍这一目标,并清楚阐述观众的维惠。接下来,在圆圈中写下主要的分组。下一步就是针对每个小组进行逻辑推理,以便对这些小组进行排序。

在完成排序后,我们要用一个长句将这些主要的分组串联起来,对自己的逻辑推理加以验证。具体做法请参见上文中舒曼的回答:

我首先会从……谈起,因为……;接下来,我会介绍……,因为……;此后,我会分析……,因为……

在舒曼讲完这个长句后,我走到白板旁,在白板纸上画了一个大方框,并写上了标题“罗马石柱”。接着,我在标题下方竖向列出他的分组(见图4-3)。

图4-3 以堆叠形式竖向排列的罗马石柱

请大家针对自己的故事按该流程进行这项工作。请用一张白纸,在罗马石柱的标题下将各想法群组列举出来,以堆叠形式竖向排列。这可以让你清楚看出这些群组的结构。在做这一步时请更换一张新的白纸。

我请舒曼重复了一遍他此前讲述的那个长句。这一次,他的表述变得更加流畅。

“这是第二稿!”我笑道。

舒曼也笑了。

这个组织长句的技巧是不是让你觉得眼熟?没错。在绪论中,我也曾指导卡内西亚健康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鲍尔使用同样的技巧。这个技巧可以帮助大家在故事创作初期先分析和确定相关主题的先后顺序。这一步距离PPT设计还早得很。

“但我们并不是到这一步就万事大吉了。”我提醒舒曼说,“我们刚刚采用归纳逻辑的方法,从下至上设计了流程。 我们还可以再使用演绎逻辑方法来进行复核,即从基本规律推及一系列单独元素。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从上至下采取全面的视角审视演讲稿。 ”我们将采用一套模板来进行这项工作。这套模板叫作叙事结构(Flow Structures),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全局的视角组织罗马石柱(见图4-4)。

图4-4 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

我继续说道:“通过这两种逻辑分析,你可以对故事的逻辑顺序加以验证。”在第5章中,我们将会介绍12种叙事结构。

本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的读者会注意到,本章所介绍的归纳逻辑技巧是全新的内容。在前两版中,我只介绍了如何使用叙事结构来对“罗马石柱”进行排序。我在这一版中增加了逻辑推理这一步,是考虑到演讲的五宗罪中的第三宗罪:没有明晰的结构或脉络。人们会犯这个错误,是因为大家在制作演示文稿时遵循了传统的洗牌式做法,这使故事整体缺乏系统性的结构。在使用这两种逻辑推理后,我们可以对故事架构进行一再核查,确保其内在逻辑的运转如瑞士钟表一样不差分毫。

TIPS 魏斯曼完美演讲

设计故事线的两种方式

1.运用归纳逻辑:将一系列罗马石柱串联起来,从中找到整体的逻辑结构。

2.运用演绎逻辑:从基本规律推及一系列单独元素,复核演讲流程。 xgsLd8ywpZIAKkS7jNS2DYPZcydNmTgjyqcJWF+Lq7UiaFSvLPl1w0oPO2mvk8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