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李厚光
江苏常州、浙江杭州两地骨干教师

2022年8月27日,杭州市上城区平海路12号何裕民名医工作室来了一位患者,他坐在轮椅上,整个身子瘫在扶手左侧,弯成了一根“S”形的“枯黄稻草”。因为背对着我,看起来用手掌便可以握住他的腰围。从推进诊室,到推出诊室,约一小时光景,他没有说一句话。

全程都是一位中年男人在主诉,脸庞黝黑而略显疲惫,眼神有些凄苦却没有仇怨;衣着朴素却很干净,个头不大却筋骨有力。推着轮椅,步履匆匆。遇到楼梯,便连同人和轮椅一起抱起,上上下下,动作娴熟。

后来得知,他姓翁,杭州某区政法系统公务员。轮椅上坐着的是他儿子,30岁,2019年刚刚通过司法公考,笔试面试均以第一的成绩,与父亲成为同事。

可在入职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肾癌,2019年10月手术后,免疫加靶向治疗至今。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儿子2021年7月准备考公,到2022年7月笔试成绩发榜,整整一年。孩子为了获取优质的培训资源,和同学合租住在南京江宁区的老旧安置小区。为了省电,和室友挤一张1.5米宽的床。整整一年,没有时间有压力,不长肉肉长痘痘。结局还算美好,可是我目睹了整个过程的艰辛。

小翁能从千军万马的考公队伍中上岸,必有非凡的毅力和智力,背后也必然付出了常人难以忍耐的持久力,可是,还没上岗,却被迫下岗。

更让我心痛的是,2022年11月11日,其父告诉我,小翁走了。

一连多日,我都感到窒息。

多么优秀又年轻的孩子,为什么天妒英才?

如果阴阳相通,我多想问问他:

为什么看诊时你一言不发?你是没有体力,还是没有信心?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对医学没有信心?看诊、化疗的过程,你痛苦吗?是痛得懒得说出来,还是怕没有听众?现在说给我——一个略懂医学、深谙教育学的听众,好吗?你走得那么安静,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留恋的人吗?如果有,是谁?我来转告他……

可惜,死亡是一条单行线,不能折返。患病死去的人无不痛苦,可又不能诉说痛苦;活着的人,想替他们诉说,可没有体验,就没有资格来诉说。

于是,我想到了:患者口述,我来笔述。

不是记录他们的不幸,而是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 诚如财经作家叶檀2023年4月24日在某平台所言:疾病不该带来羞耻,而应带来爱。

倘若可以,第一人称的医学叙事,使得患者有机会回忆起死回生的应验、体验和经验,描绘出一个死亡境遇的拼图,拼图里暗含着一条逃离死亡的曲折出口,刻画出一条真实的孑然之旅。

于患者而言, 他们的恐惧、哀怨、绝望、呻吟、挣扎、沮丧、悲伤、妥协、征服可以得到更多的见证与抚慰。可以触摸到当今医学的温度,从而理性看待病情,赋能抗病动力。

于医者而言, 可以赋予疾病除了生物医学的意义之外,还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意义,能够确立“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的医者视角。

于读者而言, 可以阅尽人间百态,体味人生疾苦,看惯生老病死,洞察人本性情。

日本的稻盛和夫,初中时就染上了肺结核,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他的两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肺结核而去世,所以小时候的他情绪极度低落,躺在病床上十分绝望。这时候,邻居家的大婶看他可怜,借给他一本书,是长生之家的创始人谷口雅春写的《生命的实相》,其中有这么一句:“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一下子点醒了稻盛和夫。

心相,就是心态,心的样相。

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的磁石吸引而来。疾病也不例外,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心相在现实中原封不动地投影而已。

陶艺家以材料为语言去表达观念、表达审美、表达新的“发现”。在创作过程中,心相与物相由此关联起来,物相由语言的共识、思维的逻辑、情感的共鸣等达到“语言”的交流。作品,是对心相的物化呈现。

本人生活的城市,有家隐逸于灵隐寺山谷竹林之间的奢华酒店,托借传统山村的形态完成文人的意向,书写对尘外之致的追求与向往。酒店,乃是隐逸文化心相的呈现。

可见,物相便是心相;病,就是心的投影。

过去的一年,我利用所有的节假日,采访了华西、华北、华东地区的数十位肿瘤康复患者,受访中,他们无不露胆披诚、推心置腹;他们的口述不仅用口,还用情、用力、用慧、用心。

读这些文字,听这些声音,也许你会发现:人的命运绝不是天定的,即便是智者,幸与不幸,低谷与高峰,毫无例外,皆由心相招致。

通俗点,就是“想什么,有什么”,所谓“心想事成”。

于是,我把他们的口述整理成文字,这叫——患者自述;

在口述的过程中,他们或落泪,或怅然,或悲戚,或惊骇……他们的情感起伏线,我总能链接到文学作品中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物,感怀之余,记录下来,这叫——编者感思;

毕竟,这不是故事书,还是希冀能给相同病情的病友带来一些教益,遂请上海民生中医团队对每一个案例,进行了“由案到类”的病情概括,这叫——癌情概述;

最终,还是希望能够还原患者、医者互动的全程真相,特请所有康复病例的诊治医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对“病、人、病人、人病”进行论述,这叫——医者点评。

患者自述(或代诉)——医者点评——编者感思——癌情概述 ,便组成了这本书的体例结构。

于是,给书起名曰《癌症疗愈录——肿瘤门诊叙事纪实》。

我是教师,我是语文教师。我想用文学、哲学与医学交织,希望实现当今医学人文从观察视域到体验视域,从生物科学视域到人性视域,从疾病关注到生命关怀,从信息知识技术交流到情感交融、意志交融的身心整体互动。

樊代明院士说:文学和医学是相通的,都是研究人类。医学从科学角度研究,文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

2022中国肿瘤学大会上,大会主席、院士、主委、专家认知相同: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医学科学到不了的地方,文学或其他的艺术形式也许可以。

那,就让本书试试吧! 0ilgO7PK6n5FjindAOZ2AWEwPiw7ga36INulOqqJjMosZUWeiyme2foYP1ZgWg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