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春天的故事》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作者:张成然

去过深圳博物馆的人都看到过,在其改革开放史主题展览馆中有两幅浮雕:一幅内容是牌坊矮屋、渔船耕牛、农田果园;一幅是穿云高楼、蝴蝶状高架、火箭头高铁。这些是改革开放40年时间深圳所呈现的巨大变化。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后,迎来了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在这个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同志。《春天的故事》便是一首热情歌颂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歌曲。

唱响主旋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红色歌曲,其创作背景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行指定珠三角为经济特区后,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1992年,词作家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蒋开儒因此希望能够实地考察,便只身前往了深圳。到达深圳的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从而决定留在深圳。1993年3月7日,蒋开儒完成了《春天的故事》歌词创作,在《深圳特区报》发表,1994年王佑贵完成了整曲的创作。

该曲写法通俗,充满生活气息,比喻清新贴切而又充满深情,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史诗般的气势,同时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表曲,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科普传智慧

自然界的春风,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的象征,是给万物带来新生的使者。

“春风啊吹绿了神州大地”,这一“春风”便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社会主义迎来了从低潮到高潮的伟大飞跃;使中国现代化迎来了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

在《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中13次提到了“春”字,以春来比喻一个民族的腾飞、国家的腾飞。那春季是如何形成的呢?

春季的中国田园

其实春天也有不同的定义方法,在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从节气意义上讲,我国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但是殊途同归,春季万物生机萌发,一片欣欣向荣。

1.春天有哪些节气?

春天包含着6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意也。雨水标示着降雨的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这个时候,降雨逐渐增多,但降水量较少。所谓惊蛰,便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到了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分”这个名字,具有两重意义,一是指一天的昼夜平分,各12小时;二是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平分了春季。在气候上,春分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自这天以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中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量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茁壮成长。

2.为什么有些地区没有春天一说?

摘春花泡茶,听夏风浅吟,看秋情如画,赏冬雪寒梅。世界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四季的诗情画意吗?其实并不然。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四季分明。赤道附近的热带常年处于夏季,南北极地区常年处于冬季,四季分明主要表现在温带。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地区的人们才能感受到由冬经春的温暖和蓬勃生机。

原来,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此太阳直射点一年之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各区域一年之内所接受的热量不同,进而形成四季。

由于太阳直射区域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该区域阳光总是近乎直射,所以一年中该区域的气温较高且变化不大,被称为热带。热带区域无四季更迭,均为夏季。

而位于地球南北两端的南极和北极,常年为冰雪所覆盖,气候寒冷,被称为寒带。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南回归线时,太阳无法照射到北极地区,因持续多日没有阳光,此时北极气温达到最低,俗称冷季;而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北回归线时,北极地区出现连续多日24小时日照不止的现象,此时该地区气温明显回升,被称为暖季。即使是暖季,由于两极接受的阳光角度大、辐射较少、气压高、热度丧失快等原因,两极气温也几乎在10℃以下。南极圈的气候更加寒冷。因此,通常指的一年四季,主要表现在温带,也就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到南极圈和北极圈之间的区域,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只有温带有春天。

3.春节是怎么来的?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当今最受重视、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春节因“春为岁首”而得名。春节的由来也很有趣,传说主要有三个故事。

一是源于一位叫万年的青年。距今很多很多年前,万年受移动的树影、山上滴泉启发,设计出可以测日影、计算天时的晷仪和五层漏壶。而且他发现了一个自然规律,那就是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而且有十二个月圆日。国君祖乙闻言大喜,为万年修建阁楼,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万年能够测准节令,创建历法,造福苍生。有一次祖乙到阁楼,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十二月满,新的轮回即将开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便叫春节。”于是,春节就问世了。

第二个关于春节由来的故事和我们熟知的舜有关。相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尧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了舜。舜正式即位这天,为证自己的名正言顺,带领部落人员祭拜天地。这一天被众人当作是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岁一年的第一天。后来,新年又改称春节,便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个故事就是年兽传说。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于是灶王爷上天宫请来了一位叫作“年”的神童。“年”的法力不俗,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噼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兽,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作“过年”。

4.为什么元旦不是春节?

传说中国于数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就有了“元旦”一词。《晋书》里有关于“元旦”的最早记载:“颛顼(zhuān xū)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立春。”元旦,“元”是第一的意思,“旦”指的是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有“开端”的意思。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七言绝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民间广泛流传,就是描述春节的。

那为什么现在“元旦”不是春节呢?实际上,在民国以前,中国的元旦都指的是春节。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为跟世界保持一致,想把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于是公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但因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强行过公历新年、禁止过农历新年等政策被当时的百姓所抵制,加之还有民国纪年的使用,这个舶来品“元旦”始终没有成为正式节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农历时间体系,因此,在推行时被人们普遍接受。现在我们既过上了和世界同频的公历“元旦”节日,同时也享受传承传统的“春节”文化。

春天是一年的初始,人们会在春天种下种子,也意味着新生的希望。《春天的故事》歌词中的“春天”,寓意着中国崭新的开始,孕育着改革开放的种子。

四方学党史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听着这首歌,我们仿佛看到邓小平同志站在中国地图前指点江山,寻找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突破点,他在南海边找到了深圳,就在这个地方画了一个圈。其实,哪有什么神话和奇迹,有的是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强烈渴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次次黑暗中跌跌撞撞、摸爬滚打练就的高瞻远瞩、坚毅果敢。

1.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深圳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然而1979年,这里放眼望去还是一片荒芜的小渔村,谁也不承想,它的命运就在这一年开始转折。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个当年的小渔村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

这一切,要从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起。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指出: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初步勾画出改革开放的蓝图。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由此诞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仿佛一夜之间,公路、工厂、港口、码头和超高楼宇,在这片弹丸之地拔地而起,疯狂扩张。

2.南海边写下新的诗篇

1992年春天,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深圳人记忆中,1992年,邓小平的视察让整个城市感到振奋。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同志精辟地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明确表态,基本路线动摇不得。“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3.白纸上画出了最美最好的图画

40多年光阴流转,深圳已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美最好的图画,深圳前海(前海海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战略前沿开放的热土和创新的高地!开放是中国的现实主义选择,因为西方社会有很多现代、先进的东西,世界有很大的可以延伸中国社会利益的空间,所以尽管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不同,开放会有意识形态的压力和风险,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国门越开越大。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步入改革开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话语,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生活,内容丰富,寓意深远,成为改革开放的经典名言。《春天的故事》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的歌颂,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的衷心赞美。抚今追昔,从歌词中,我们可以领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和卓越贡献。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像一阵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像一阵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从此展开了新画卷。它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高速发展的深圳特区

党史人物
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任正非(1944—)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在短短的30余年的时间里,有一家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逐渐发展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截至2022年该公司约有19.7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成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这个公司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便是勇立改革潮头的任正非。

“改革,就是必须用自身的风险去换取无穷的战斗力……今天我们要勇于改革、适当改革,并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时代所迫,是追求更高的目标。”

人物名片

任正非,男,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祖籍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毕业于重庆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兼总裁。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8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2019年度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科学人物
改革先锋

王选(1937—2006)

王选是我国早期计算机专业的佼佼者。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的发端,他坚持科研攻关,投入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中,大胆创新,跳过当时流行的二代机、三代机,直接跨越到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八代激光照排系统,彻底淘汰铅字排版,告别了“铅与火”。之后,又成功研制远程传版技术,实现异地印刷报纸,告别了报纸传真机;成功研制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告别了电子分色机;成功研制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告别了纸与笔;成功研制直接制版系统,告别了胶片。

人物名片

王选,男,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原所长。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总结强信念

聆听春天的故事,我们敬重一位国家领导人的眼光和胸怀;聆听春天的故事,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滚烫血脉;聆听春天的故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国家开拓奋进的步伐如同大潮汹涌澎湃。

伟大祖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逐步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转变,综合国力极大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所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春风吹活了万物,吹活了东方神州大陆。1979年那个春天,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决定,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1992年,又是一年春天,他来到南海边,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正是这样的春天的故事,让中国活了,强了!中华民族富起来了!又一次完成了伟大飞跃,春风吹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向世界展示一个万紫千红的中国。

扫码观看

扫码收听 qLWwDJ0fNhoTYPCXXTOj4ObHx1UB15c75ge8hp77+35avzjN04hV9fHEuaEcwL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