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你在何时最幸福?

幸福,在于自知拥有幸福。如果我们“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算已经拥有人人艳羡的幸福,自己未必能体会到这份美好,更别提倍加珍惜了。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我们每一个人最深的悲喜和欲望。

有些人习惯性抱怨:

我看不清未来/我没有未来。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活着太累太苦了……

也有些人习惯性赞叹:

我真厉害,我又穿越了……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打不死的小强,苦尽甘来……

人生看似有无数种选择,其实也不外乎两种——选择自我放逐,或者选择用心去爱。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能从漫漫黑夜中走出的都不是平凡角色,只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成为令人崇拜羡慕的成功者。

我很喜欢看时间循环、平行空间和梦境现实交错一类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土拨鼠之日》(又名《偷天情缘》),气象播报员菲尔偶遇暴风雪后,时间在他最讨厌的一天轮回。电影把我们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场景,但我们在现实中却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如何在相似且不喜爱的生活中寻求解脱?如何把不如意的日子过得掌声不断、精彩绝伦?

男主人公菲尔在漫长的“今日重现”中先后经历了麻木、放纵、绝望、转变、努力、重生,最后通过重燃希望,把每一秒活成极致,去学习各种特长,认真去了解、去爱遇到的每一人,最后成了小镇里才华横溢、乐善好施的人物,最终赢得了女主人公的好感,并打破了五年如一日的苦难轮回,升华蜕变,开始新的人生。

菲尔看似有无数种度过那一天的方式,然而真正“度过”那一天的暗道开关是:放下批判和功利心,无条件地去爱这个世界和人。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改变对待这个世界的行为方式。

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禀赋。

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人生的黑洞时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困在艰难、黑暗、痛苦、绝望、悲伤、愤恨、无奈的生活中,看不到希望和明天,也没有勇气和动力去打破这一切。因为压力过大而躺平,选择放弃奋斗,重度拖延、慵懒地度过每一天,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其实只有自己懂得夜深人静后的不安、自我鄙视和不甘。

感到幸福的人总有相似之处:散发智慧的光芒、温暖平和、快乐洒脱、充满信心和力量。他们身上似乎有着某种特别的磁场,能让其他人更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他们轻松调侃曾经历的困苦磨难,有种不认命、不服输、不畏将来的豪情;他们也愿意倾听别人的痛苦,帮助他人卸下自卑、懊恼、抱怨、沮丧等情绪包袱,重新找回信心和希望。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与其苟且存活,抱怨愤慨,不如扬起风帆,充满热爱。选择一条更难走但更接近成功的路,每天被梦想叫醒,目标清晰,充满斗志。

这样忙碌并幸福着,是怎样的体验呢?

也许大多数人都说不清自己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有人调侃说:“只要我有钱、有闲、有人爱我就是幸福。”后来发现想要的越来越多,我们也需要有健康、有人生价值、有人生目标、有爱的人,还需要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所以就算是非常富裕的人,也不会比其他人感觉更幸福,每天依旧有处理不完的烦心事。那么生活倍感幸福的秘诀到底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幸福

纳撒尼尔·霍桑有句名言:“幸福是一只蝴蝶,当你追逐它时,你总是抓不住它。但是,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可能会就落在你身上。”

幸福并没有统一且准确的评判标准,但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渴望获得,且希望获得的时间越久越好。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出一个幸福公式:

H=S+C+V

总幸福指数=先天遗传素质(基因)+后天环境(环境)+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心念)。其主张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依然可以通过主动控制心理力量让自己获得幸福。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也有一个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主张幸福感的增强需要管理需求和欲望,比如一个人有20个愿望清单,当清单上的愿望一个个得到实现,他会感到满足和快乐。可假如有500个愿望清单,会发现永远还有大量心愿无法实现,导致疲于追求新的愿望而无法满足当下。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两者的落差越大,幸福感越低。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也”,也是这个公式背后的大智慧。

什么是幸福?你是否也有自己独有的“幸福公式”呢?

人是复杂的个体,成长的历程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追求、梦想……就像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如此特别,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关于幸福的需求以及评判标准。所以人们才会有很多看不见的隐性失望和不满,会有五花八门的矛盾和百般计较,陷入“我不懂你、你不懂我、我不懂别人、别人不懂我”这样的怪圈。

我在青春期遭遇家里经济败落,父母放弃稳定工作辞职,一起创业,却屡屡失败,最后即使做农民耕地也无法养家。人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窘迫的确是很多矛盾的导火索,芝麻大的琐事也会因为积怨已久引发激烈的争吵。很多纷争都会因为一件事而上升到双方道德问题、性格问题、人品问题、责任感和爱的问题。就当我认为也许分开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时,让我不解的事情发生了——当时父亲突患重疾,他们否认了感情不和,并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如胶似漆,舍不得离开对方,一分钟也不能分离,直到最后一秒。

父亲曾说他最想要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可以过年团聚,在一起喝喝小酒,品尝可口饭菜,然后我们笑着听他第108次讲他年轻时候的那些疯狂有趣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到能接下一句。一顿饭就像一杯浓缩的幸福鸡尾酒。有时我会看到父亲那瘦削发黄的脸上突然容光焕发,两眼放光,连那些深深的皱纹似乎都在跳舞,满脸都是红润喜庆,他那兴奋的样子让他看起来像立马年轻了10岁。而母亲在这种时候也总是豪情万丈,跟宠爱孩子一样放下所有的斤斤计较,跟父亲频繁碰杯豪饮,还得带上我一起喝。我得承认,我从小的酒量就是被他们这么培养出来的。在这样的时刻,父母的洒脱豪爽让我们几乎忘了身处贫寒,心中只有快乐和幸福。

婚姻生活中每对夫妻对幸福的感知和界定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我觉得生活充满惊喜和欢笑,不断提升彼此是非常幸福的。我的丈夫会觉得幸福生活就是可以放下压力,享受安逸,最好是在深山里对着美景,品一杯茶,然后可以肆意睡到自然醒。我的小确幸是在淋浴间一个人陶醉地唱半小时歌,不受打扰地唱给自己听。我丈夫则喜欢深夜或周末不受打扰,尽情地看球赛直播和玩手机游戏。其实在不损害健康和家庭利益的情况下,在家庭生活中,彼此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和自由喜好是培育幸福的土壤。

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关注了1939—1944年毕业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幸福感的各个方面,心理学家乔治·维兰特(George Vaillant)用极简的5个字总结了这项研究的结果:幸福就是爱。

你在爱的安全堡垒中,不用惊慌失措,不必瞻前顾后,不用争辩是非,也不需要矫饰谄媚。你只需要感受自然放松和自在愉悦,在一个让你舍不得翻页的美好时光中驻留,进入心流中,忘记所有的理性审视和现实难题。

幸福感测评问卷

Ryff心理幸福感问卷

幸福是一个动态概念,包括主观、社会、心理维度、健康维度等。本问卷关注于测量心理幸福感的多个方面。以下陈述涉及您对自己和生活的看法。请注意,这些问题没有正确或错误答案之分。“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有点同意,“4”表示有点不同意,“5”表示不同意,“6”表示很不同意。

1.有时我会改变自己做事或思考的方式,使得自己和周围的人更相似。

2.我认为新的经历是重要的,它能使你重新考虑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是否正确。

3.对我来说,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是困难和令人沮丧的。

4.当回顾往事的时候,我为很多事情得以实现而高兴。

5.我常感到孤独,因为我很少有分担忧虑的亲密朋友。

6.一般来说,我对自己感到自信和肯定。

7.依我看,无论什么年纪的人都能继续成长和发展。

8.当亲密的朋友和我谈到他们的问题时,对我来说,做一个好听众是重要的。

9.我常常受很有主见的人的影响。

10.当我需要谈心时,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听我倾诉。

11.我并不很理解生活中我要做的事情的意义。

12.在试图安排每天的活动时,我总感到泄气,因为我从来完不成自己的计划。

13.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的朋友都比我多。

14.我以前曾为自己设定目标,但现在看来似乎是在浪费时间。

15.总的来说,我为自己以及所经历过的生活而感到自豪。

16.如果朋友和家人不同意,我常常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17.在与人交往中,我很少体验到温暖和真诚。

18.在友谊关系中,我常感到自己好像置身其外,而难以置身其中。

19.我很在意别人怎样评价我在生活中做出的选择。

20.我认为“人老了就学不会东西”这种说法是对的。

评分参考:

心理幸福感的五维度模型,分别为:因素1良好关系,因素2生活目标,因素3个人成长,因素4自主性,因素5自我接纳。

因素1: 良好关系 3、5、10、13、17、18

因素2: 生活目标 11、12、14

因素3: 个人成长 2、7、8、20

因素4: 自主性 1、9、16、19

因素5: 自我接纳 4、6、1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校长讲座教授贾建民、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和博士生袁韵、香港大学副教授贾轼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022年年底至2023年春节假期后,对249个城市中的3000多位民众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兔年春节期间民众“异地探亲或旅游过年”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疫情对于民众心理情绪的困扰程度减少了48.7%;民众的消费欲望和生活满意度有所提升。

有的人说,自己曾经也感到生活幸福,如今却对什么都了无兴致。这里也分享一个有趣的心理定律——“幸福递减律”,指人们对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觉,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降低。譬如你在沙漠行走,口渴难耐,这个时候有一杯水,你就会激动万分;而当你回到生活的地方,随手都能喝到一杯水,那么你对一杯水的幸福感觉就会几近于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还是放牛娃时,曾经饿得昏迷不醒,一碗白菜豆腐汤就令他如临仙境;当他当上皇帝后,尝遍天下厨师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却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滋味。这也符合“幸福递减律”。

去过内蒙古草原游玩的人大多住过蒙古包,吃过烤全羊。第一次去时,很多兴奋来自对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和令人垂涎的烤全羊、青稞酒和马奶酒的向往。我曾经也是这样带着数十年的期盼踏上旅途。记得那还是2008年,在企业组织客户进行的大型答谢会上。当我们抵达大草原的第一天,我对满桌牛羊肉赞不绝口,迫不及待地去草原上奔跑,发现原来并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可能是季节原因,草矮而稀疏,风很大,阳光很刺眼……到了第三天,我开始对美味的草原盛宴——满桌牛羊肉热情减退,开始期盼其他菜肴,甚至一盘青菜,而餐厅每餐毫无意外地继续奉上牛羊肉和青稞酒。从第四天开始,我们心照不宣地拿着筷子,就等着一桌菜中青菜端上的那一刻——秒光。第七天中午,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们问餐厅,这几盘牛羊肉没有动筷能否退菜。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朝思暮想的美味也只消一周就心生厌倦了,这也完全应验了上述“幸福递减律”,西方经济学称之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同样相似的场景,还有儿时春节去拜年时对各种五颜六色糖果的渴望,“70后”和“80后”对此应该最有同感,舍不得吃的糖果还会拿来做小伙伴们玩游戏的战利品,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小时候还收集过糖果的彩色包装纸,就跟集邮一样有趣,可以收集上百种不同的糖纸,拿出来炫耀。如今糖果点心家家户户都不缺,甚至开始有了断糖饮食法。偶尔吃一颗想回味童年,不管怎么吃都少了曾经那种无比好吃的味道。

原来幸福感不是喜爱的东西不限量供应,而是凸显珍贵才倍觉幸福。就像爱吃猫山王榴梿的人,如果家里堆了很多猫山王榴梿,为了怕坏要他每天吃一个,很快这种至爱的感觉就会变成“看到就想逃”了。

幸福的高光时刻

2020年年初,央视网出品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撷取了12个中国人的高光片段,时间上贯穿了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告别等12个人生阶段,镜头对准了部分人群,以点概面,平铺直叙地传达了人生中的幸福哲学。导演秦博曾说:“每个人生阶段的第一次,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浪花,虽然不汹涌,却能够唤起每个人的回忆。人就是这样成长的。”

当一个人追溯人生的历程,总有那么几件事,或是某个特别的阶段会让自己感受到意义非凡,倍感庆幸、自豪、喜悦、满足、兴奋——那就是属于你的高光时刻。

1.回忆一次最让你得意的、被称赞的时刻

2.回忆一次获得学校或工作单位表扬或表彰的时刻

3.回忆从小到大曾经感到过自豪的一件事情

4.回忆曾经被父母或亲友肯定过的一件事

5.回忆曾经有同事对你表达感恩和崇拜的时刻

6.回忆某一个让你感到意义重大的人生第一次的场景

不妨闭上眼,让上述美好情景再现一次。这些重要的高光时刻,是否在多次回忆时也令你感动欣喜和惊讶呢?

当你经历艰难时刻,发誓要从低谷中重新站起时,会被激发出不服输的劲头。那种力量,令你凤凰涅槃,最终让自己如同英雄般骄傲,这也是幸福的高光时刻。

还有一些美好的爱情,虽然最后没有走进婚姻殿堂,但曾经最浪漫的时光也让你体会过爱的甜蜜和神奇,觉得那时的自己非常幸运,似乎戴了魔法眼镜,看周遭一切都是美好的,动物植物都亲近可爱,雨雪风霜都如诗如画。那恭喜你,这也是你的高光时刻。

人生还会有一些高光时刻,比如毕业典礼、婚礼、喜得贵子等等。也许有人会觉得生儿育女称不上高光时刻,因为生养孩子是份苦差,考验体力、耐力和经济实力。可是当画面定格到全家人充满爱意地围着你怀里的小宝宝,宝宝的每一次小表情都能引来家人们轻声欢笑、兴奋的交流,一天很快过去也不在意时,这样的温馨时光也是人生最美好的瞬间。

幸福感来自对比,我们认为的稀松平常却是另一些人这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东西。

放大镜效应

在生活中加入一个“放大镜”会怎样?用来放大所有美好的事物对自己的正面影响力。

不得不说,人际关系对人的情绪影响还是很大的,包括职场上级、下属、平级、客户的关系,也包括家庭最关键的几个成员的关系,甚至有时一些亲戚、邻居也会带给我们好情绪或坏情绪。刻意放大他人的优点、他人对我们的友善和帮助会有利于好心情的培育。如果你是习惯性自我贬损和苛责的人,刻意放大别人对自身的积极评价、阶段成果,挖掘出自身优势和资源,这样的放大镜效果,也会让自己更积极乐观。

如果幸福是一壶水,沸点定在多少度比较好呢?

一般认为,水要沸腾需要水温达到100℃。如果沸点是100℃,在99℃也会因为差了一度难以沸腾。可是如果你定义幸福的沸点是80℃,你会发现幸福感只要达到80℃就能沸腾,能更快地被感动。那如果你把自己的沸点定在60℃呢?生活中立即能增加一倍的喜悦和惊喜,你的快乐源泉就立马不同了,这就是幸福的放大镜效应。

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放大镜效应也非常有效。

刚有宝宝的那段时间,我在自己的家庭中感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我认为他们心里只在乎宝宝,我是被遗忘和被忽略的,是被附带关注的。和丈夫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我会非常介意他有没有主动去买我喜欢的爆米花和冰淇淋,有没有关心我看电影冷不冷,遇到恐怖的镜头有没有想要搂住我,遇到搞笑的镜头有没有想跟我分享欢乐……只是看一场电影,我的内心戏就无比丰富,导致自己看电影的时候经常出戏,掉进负面情绪的旋涡中。而这一切,我丈夫是完全不知道的。看电影时他进入了心流模式,忽略电影外其他的一切,结果最后获得深深的愉悦感,没有丝毫不悦的情绪。因为深陷负面情绪中,我完全忽略了看电影才是当下正在进行的,把放大镜用在伴侣令人失望的没有做到的事上,然后又把多件令人不爽的小事做累加,继续发酵,直至自己生了一肚子气。

还有老人帮年轻人一起带孩子的家庭矛盾,因为两代人生活习惯、消费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甚至沟通方式的不同而导致很多冲突。从侧面看,这其实都有一个放大镜问题,我们放大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

如果我们可以从放大老人的缺点、失误、平凡中走出来,放下想要改变他们的执念,接受老一代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观念和习惯问题,接受他们受教育程度低和见识度低带来的固执己见问题,就会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把放大镜用在放大他们的优点和可爱之处上,放大他们对家人爱的付出,降低期望值,就会发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减少。因为包容度变大,我们会开始活在爱里而非怨里。父母也会因为心情好而更加健康,他们不会感到自己愚蠢、无能,不会觉得自己老了被嫌弃,也会尝试接受新鲜事物,学着与时俱进,他们不会在负面打压中为了维持自尊心,把防御变成攻击。

一个家庭如果能活在爱里,最受益的是谁呢?是我们自己,更是孩子们。

我们是自己人生剧本的导演和主角,所有一切的发生,都是为了配合我们演完这部剧,只要善用幸福放大镜,每个人都能导演出感人的励志片或圆满的喜剧片。 kl4qevxhIUS4e4VyAImaMYHFPty6pEYtJuOVnCgjoIBd9g1t4DuG8nuIaL6R60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