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节
世界格局剧变,历史迎来拐点

当前,世界安全格局面临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共存的局面。非传统安全对世界安全格局的影响更为突出,特别是生物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军事安全格局出现质的变化。

一、生物安全:生物霸权引发国际生物斗争

在冷战结束后的30年中,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非传统安全威胁“敲开了战略的大门”,其中传染性疾病大流行被认为是非传统安全威胁中最可怕、最需要国际社会予以战略性关注且共同应对的重大威胁。 [1] 尤其是个别国家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先进的军事技术制造生物霸权,将新冠病毒溯源问题政治化,在世界多地建立秘密生物基地,使世界生物安全形势扑朔迷离、危机四伏。

2020年年初,让世人难以置信、难以承受、难以忘怀的一幕就发生了——肉眼看不见的小小病毒竟然使一个个大国停工。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科学家、企业家乃至每个公民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其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当今世界,生物霸权已经形成。生物霸权是指利用先进生物技术违反国际准则、破坏国际秩序的霸权行为。近20年来,美国生物安全相关投资高达1855亿美元,其形成了世界一流的生物技术,拥有全球90%以上的生物技术的根技术。美国启动“千分子计划”,合成1000个自然界没有的分子,给世界造成潜在威胁。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反对《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的国家。美国政府公然质疑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并让情报机构代替科学家调查新冠病毒,多次叫嚣“中国病毒”“武汉实验室泄漏”,疯狂向中国甩锅,多次要求到中国调查新冠病毒,却不允许任何国际组织调查2019年7月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关闭事件。

二、粮食安全:全球近6.9亿人口仍然未吃饱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7月15日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2] 显示,2019年全球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的8.9%,比2018年增加1000万人,比5年前增加近600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将使饥饿人数大幅增加。数据表明,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明显增多,极端天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粮食供应链中断,加剧了全球粮食供给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一,世界人均谷物产量为377千克,低于世界粮食安全标准。2017年,世界人均谷物产量为377千克,发达国家的人均谷物产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谷物产量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农业基础好,发展速度快,粮食生产水平较高,加上人口少,人均谷物产量为650千克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发展较慢,人口多,人均谷物产量只有250千克,不到发达国家的40%。因此,按照人均400千克的粮食安全线,世界人均谷物产量还没有达到粮食安全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谷物产量离粮食安全线尚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超过20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全球共有超过20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无法正常获取安全、营养、充足的食物,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从人数分布来看,在20亿粮食不安全人口中,10.3亿人位于亚洲,6.75亿人位于非洲,2.05亿人位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8800万人位于北美洲和欧洲,590万人位于大洋洲。

第三,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积极性下降。全球几次粮食相对过剩引起了粮食价格波动下降,导致发达国家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下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粮食产量增长明显趋缓,特别是发达国家粮食产量出现了停滞或下降。

第四,短缺与过剩两极化严重,世界粮食鸿沟长期存在。资源、技术与财富的分配不均衡,导致食物鸿沟加深,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过剩和发展中国家食物短缺危机长期存在,这种长期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世界粮食安全向两极化发展。

第五,新冠肺炎疫情增加粮食安全风险。《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疫情使全球粮食体系的脆弱性凸显,各方需要共同应对。

第六,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是“八管齐下”,实现8亿吨粮食产能,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3]

三、能源安全:碳中和带来新的能源问题

总体上,全球能源数量不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能源质量与效率成为主要矛盾,碳中和对能源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全球能源分布极不平衡,广大能源缺乏国家普遍存在能源安全问题,碳中和则给本来就不安全的能源问题带来新的挑战。

传统观点认为,能源安全是指能源供应在数量上可持续、有保障,且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的状态。近年来,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渐凸显,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共识,以供应安全为目标的传统能源安全观正逐步向以低碳、清洁、可持续为目标的新能源安全观转变。能源安全的现实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将对未来世界能源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全球低碳化转型浪潮中,世界可能出现中短期油气不足的局面,国际油气合作将新增困难和压力,新的世界能源格局将在主要国家的博弈中逐渐形成。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电网、储能等关键领域技术的不断突破,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以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为基础的新能源体系将会形成。新的能源体系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世界能源安全形势不再仅取决于甚至不取决于对油气资源的控制能力,将极大突破地力因素,更多取决于利用新能源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特别是在向低碳能源体系转型的大趋势下,能源安全不再仅强调能源的供给,更强调对关键能源技术的掌握。 [4]

四、军事安全:生物战很可能主导未来战争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引起许多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它们开始加大对防御生物威胁的人才、技术、物资的投入,军事科技格局乃至军事格局可能会悄然出现四大变化。

第一,防御生物威胁的“军备竞赛”将拉开序幕。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技术、最顶尖的生物技术人才、最多的高等级生物实验室,毫无疑问是世界上防御生物威胁能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政府2018年公布的《国家生物防御战略》指出“生物威胁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动员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参与,提高防御生物威胁的能力。这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即美国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对生物威胁的防御能力,这必将引发围绕生物防御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被一些媒体和机构渲染成“准生物战”,这加剧了各国政府乃至广大民众对生物安全、生物恐怖、生物武器的担忧甚至恐慌。防御生物威胁,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企业家,乃至广大公众关心的战略问题、重点问题。

第二,军事理论出现变化,非接触战争理论成为现实。有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也几乎没有不参与的战争,具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与战争理论,并倡导“一个理论指导一场战争、一场战争结束一个理论”。生物战是典型的非接触战争,可以变“坐山观虎斗”为“居家看虎死”。

第三,战争模式发生变化,院士成为战士。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可以看到,如果生物战发生,在传统的冷兵器过时之后,飞机、导弹、火箭等热兵器也面临被边缘化的可能,诊断试剂将替代雷达“发现敌人”,药品、疫苗将替代导弹、子弹“消灭敌人”,院士会成为冲在最前线的战士。

第四,军事技术重点发生变化,防御生物威胁成为新的研发重点。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可以看到,1美元成本发起的生物战,防御可能需要千亿美元,生物武器的传染力、破坏力、影响力是其他武器不可比拟的。因此,防御炭疽、天花、鼠疫、埃博拉等危险生物的民用医药技术与产品将成为未来军事技术的新重点、新方向。传染病医院、隔离医院、备用医院(临时征用)等生物防护设施将像“防空洞”一样普及,公民要像注重食品安全一样重视生物安全。

五、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世界格局由战后格局转向疫后格局,世界安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以及中美格局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有的则会迎来百年巨变。

安全格局剧变 。核安全、网络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生物威胁风险更加凸显。小小新冠病毒居然能让一个国家停工、封国,并在短短几个月内传遍世界。生物威胁成为未来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生命安全的钥匙还没有掌握在人类手中。自然界的病原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防控,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人为制造的生物威胁,更是让人束手无策。当前,生物霸权的潜在威胁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粮食供应链断裂,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突然恶化,粮食价格上涨40%~80%,新增1.4亿人口吃不饱,使粮食安全问题雪上加霜;世界能源安全形势恶化,能源供应链受阻,碳中和让许多国家或地区面临新的难题。

政治格局加速多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由西方主导的政治格局正在向多元化格局转变。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霸权主义失道寡助,尽管拜登政府联合北约国家应对中国“系统性挑战”,但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并不完全赞同美国的霸权做法,而是在经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实力正在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道多助,世界政治格局加速多元化。

经济格局迎来百年巨变 。新自由主义矛盾凸现,美国占据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地位可能不会超过150年。自由市场经济并没有推动西方国家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国将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高效结合却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长的倍数,过去70年是美国的8.9倍,过去42年是美国的11.1倍。 [5]

美国是世界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人才中心、金融中心、军事中心,甚至还有人说它是世界政治中心、外交中心、文化中心。集八大中心为一体,号称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为何过去40年甚至70年的经济增速不如中国?一些西方国家只承认中国经济的成就,却不承认产生成就的经济体制,其深层原因是什么?是习惯性认为西方经济体制优越,还是不敢承认中国经济体制的优势?或者是不敢承认经济管理“两只手”比市场无形“一只手”好?

科技格局进入新旧科技革命叠加期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生物经济提前来临。农业科技革命、工业科技革命、信息科技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惊人的变化,那么,未来谁将引领新的科技革命?新的科技革命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的高度关注。

文化格局渐变 。交流消除隔阂、包容减少冲突,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许多战争、冲突往往都是由文化与价值观不同引起的,文化、偏见、愚昧造成的损失往往比战争还大。展望未来,中国坚持以“和”为核心的儒家文化,西方国家坚持以“争”为核心的海洋文化,文化多元化是大方向、大趋势。

外交格局变化 。“丛林法则”不会自然消失、“七个相互”昭示未来。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民族主义、单边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横行,弱国无外交。尽管霸权主义不会自行消亡,但它绝对不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政治上相互平等、经济上相互协作、科技上相互合作、文化上相互交融、外交上相互尊重、军事上互不威胁、治理上相互借鉴,“七个相互”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大方向。老话说得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心向善、世界趋和,乌云不会永远遮住太阳,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美格局变化,即美国不会容忍超越,中国不会放弃发展 。中美关系回不到从前,难稳住当前,但中美协作肯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美国的目标是永远领导世界,而中国领导人多次重申“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美国认为中国经济总量会很快超越它、中国体制优势会冲击它的传统理念,所以美国与北约国家把中国崛起定义为“系统性挑战”,把中国排在俄罗斯前面,成为它们共同应对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国必然会通过体制战、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货币战、网络战、粮食战等多种非常规战,甚至局部军事战的方式遏制中国的崛起。

当前,中美差距仍然很大。从综合国力来看,中美差距是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的差距;从经济实力来看,中国仍然不是经济强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发展受制于人的问题还很突出;从科技实力来看,美国是世界科技中心、人才中心,中国的高端人才、先进仪器和科研方法绝大多数来自美国,且90%以上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根技术来自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中国科技仍然处于“领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以跟跑为主的阶段,短期内难以超越美国;从教育实力来看,中美差距更加明显,美国的全球顶尖人才数量是中国的8倍。

中国政府多次向世界表明:中国不想领导世界,既不会输入制度,也不会输出制度。新时代,驾驭中美关系大局,事关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世界和平稳定,事关人类文明与进步,期待大战略、大智慧、大变革、大格局。 bAeZrRlftVmaNS3W4qwjBF5Yhyamqwj4BJNVlv590the5MUNP15yUwnroUtLc0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