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的自恋性

人的本性是自恋的,认为自己有权利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更多幸运的眷顾,因此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自己的状态很难持续地感到满足。

随着成长,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发现这种自恋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觉,我们曾经以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那些外在拥有,并不能安抚内心的不安与匮乏;我们曾经以为可以掌控的,其实最后都在掌控着我们。就算我们的生命没有附加任何下坠的、破坏性的、创伤性的外力,我们仍需要和与生俱来的自恋的本能抗争,需要面对生命终将走向死亡的事实,需要面对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是平庸无意义的现实,需要面对内在孤独感。

焦虑是人本来就存在的一种状态,它就像是生命的底色,贯穿于我们生命的整个旅程。它的表达方式在体验层面就是紧张、忐忑、恐惧、敏感、警觉,在现实层面就是学习、创造、积蓄财富、保持健康、拓展关系等。

我在这本书里写的所有恐惧,如果没有特殊标注,都是指焦虑带来的人内在的没有指向性的一种感受。这种焦虑带来的恐惧和我们常说的恐惧(害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常说的恐惧是有明确对象的,是具体的,而焦虑的恐惧是弥散的,是没有特定对象的。

一个人的抑郁、焦虑的浓度如果达到上限,身体会生病,心理也会生病,甚至会因为痛苦不堪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人们要想顺利安全地完成生命的旅程,正确的自我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甚至决定了个体生命的质量——你是谁,决定了你将会看到、感受到什么样的世界。

一位28岁的女性来访者,在出版社做编辑。她来咨询的主要问题是她越来越无法控制地关注别人对她的态度,觉得同事表面上看起来对她很友好客气,但其实都不喜欢她。有时候她甚至觉得同事会在背后议论她,因为只要她一走近聚集在一起的同事,大家就会散开。她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不被人喜欢,糟糕透了。以前这样的感受她也有,但最近半年多她越来越受影响:一是恐惧和别人交往,看到同事就远远躲开,或者假装在接电话来避免接触;再有就是如果看到同事们聊天,她会很冒失地参与进去,说一些和同事原本聊天内容无关的话语,大家都很尴尬,一头雾水。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大多数情况下也能理解别人对自己的想法。比如被人评价抠门,我们会劝慰自己,说这话的人一直生活水平高,没吃过苦,认为我抠门也有他们的道理。或者我们会劝诫自己停止关注别人的评价,或者想一些方法、策略来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我们总是期待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期待是一致的。比如有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热心集体生活的人,而当同事朋友并不这样认为的时候,他会用更加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来证明这一点。

我们相信自己,即便有一些不符合我们自我期待形象的声音出现,我们也通常会因为自信而缓解心理上的不舒适感,用笃定的自我评价来平复不同声音对自己情绪所造成的影响。

说白了,就是当你觉得自己很不错时,即便别人说你不好,你也不会认同,甚至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判定。你会将注意力放在那些认同你的人身上,久而久之,你的世界就是一个和谐的、志趣相投的、相互认同的关系世界。

但是,当你觉得自己很糟糕时,你就会特别关注不喜欢你的人的言论,会认同他们对你的评价,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反而对那些说你好的人,你会觉得人家不过是在客气。并且你还会根据那些批评的声音来不断调整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就是一个阴暗紧张的、充满矛盾的、恐惧愤怒的世界。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所找的对象、交往的朋友、吃穿用度等都和预期相去甚远,他们完全有实力缩小这些差距,但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合理化这些差距。这种情况也能反映人们内在的自我评价和定位与理想的自我存在差异。

人的自恋特性,决定了我们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效的,所以当别人的评价在你这里产生效果的时候,就会成为对他人行为的鼓励,别人接收到这个鼓励,就会变本加厉地评价你。

我很喜欢后现代存在主义,会对想要和我交往的人说:我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这是我最好的样子,至于你觉得好或者不好,那不是我需要关心的事情。你喜欢就在我身边待着,不喜欢、看不惯就走开。我不会为了别人喜欢或不喜欢而改变自己。因为我相信我是善良的、积极的、正直的、有瑕疵的,我相信在我内心的引领下,我会成为更加真实的自己。不论这个过程会经历什么,会有多少挑战、挫折、孤独,我都认为那是美好的。 Jg0r/9ULC/XnHmypE160U3QCMQbBVDwFD0eX75jR+9TTbYs2kgH85mxFVPMuhF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