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焦虑是生命的本质

焦虑是人们面对未来、未知的恐惧感,人们担心即将面对的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会打破自以为已经掌握或能够掌握的状态。从出生开始,人们就不断地体验焦虑感。为了缓解和消除焦虑感带来的不适,人们开展学习、锻炼、社交,培养各种能力。人们发现拥有的能力越多,保持自己喜欢的状态的时间就会越长。在这种让自己感觉能够确定的状态下,人们总是能够获得更好的安全感体验。

焦虑指向未来,与时间关系匪浅。在钟表出现以前,时间的概念就已经潜入我们的意识。我常和来访者说“大自然是我们终生最好的老师”。从出生开始,我们看见昼夜更迭、四季交替,看见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看见新生的希冀与喜悦、死亡的绝望与悲痛。这些看见都会让我们对开始和结束有一个既模糊又清晰的感受,而这就是时间概念的雏形。

时间之所以会和焦虑有关联,一方面源于人们的原始自恋是不能够接受自己会死亡这个事实,所以关于“生命是有时间长度限制的”这个认知必然会让人的原始自恋处于无法满足的焦虑中;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于生命永恒的渴望会泛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总是希望能够让我们开心的、幸福的东西都是保持不变的永恒存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出现不确定的变化打破我们稳定的生活状态。

时不我待的焦虑感

有一张图大家或许都有印象:一个刚刚出生的宝宝被包裹得漂漂亮亮,身边放着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距离高考还有6570天”。有人说这张图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目标;也有人说,这张图代表着压力。

2008年风靡全球的一部电影《生命清单》,讲述了一个人们因为时间意识导致心境巨变的故事:一个富有的白人老头和一个清贫的黑人老头同样患了癌症,面对时日无多的生命宣判,两个人开始了颠覆性的生活。

人具有时间意识,从积极的角度看,它让人们处世行事有计划,从容筹备;从消极的角度看,时间流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令人产生无力感和紧迫感,带给人们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无力感和紧迫感并非只在人们重病濒死时才产生。当我们感叹逝水年华,蓦然惊觉自己越来越怀旧时;当我们被“孩子给父母打洗脚水”的公益广告戳中泪点时,这些情感的源头都是时间意识。

年幼时的我们总觉得时间足够任意挥霍,而所谓的世界不过就是家庭和可数的几个小伙伴,唯一的任务就是健康成长和智力开发。生活没那么复杂,我们的注意力没那么分散,关于生命的有限性——时间意识也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故而孩子的世界,能最大限度避开时间意识带来的内部压力。

一旦我们的内在对于时间的有限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我们会觉得需要完成的事情、需要去实现的东西太多,而时间太过有限,紧迫感和无力感使得焦虑如影随形,生活中的遗憾和失望也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自我的不满累积发酵,从而触发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不再苛责自己,不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不够优秀,而是把一切归咎于时间的有限,以此来缓解对自我不满而带来的内心煎熬。所以,生活中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社会竞争参与度越高的青年人和中年人,越容易感叹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其实只不过是他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紧迫感,引发了内心的恐惧,在外则表现为焦虑。

我问一位患有焦虑惊恐发作的28岁女孩:“既然你的梦想是做一名专业的作家,并且在创作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什么现在不继续写作,而是去学法语、日语、俄语,学心理学,进商学院呢?”

女孩说(语速很快):“做一名好的作家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如果我一点一点来,慢慢体验我的生活,那我觉得生活体验积累起来太慢了,很多大作家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功成名就,如果以我现在的成长速度,估计到50岁我也未必能取得想要的成绩。所以我要快速积累生活经验,只有拥有更多的能力,我才能同时进入更多的生活体验中。”

我说:“听你这样说,我除了能感受到积极努力的部分,更多的是一种密不透风的压迫感,甚至有些窒息感。你学的每一种东西都像一股清流,它注入人的内心,会让人有被滋养的力量感,但如果太多股清流同时注入一个载体,就会形成旋涡,身处其中的人就会有眩晕感和窒息感,一个人在这样的状态下还要保持多方面学习的劲头和效率,真的是非常辛苦。”

女孩沉默下来。

我说:“感觉你在用巨大的力量控制着被淹没的窒息感,我想,或许如果让你慢下来,你会陷入更大的恐惧。”

女孩说:“是的,时间不够了!我不敢慢下来,我怕我在计划的时间内实现不了自己设定的目标。”

我问说:“你计划的时间期限是到什么时候?”

女孩说:“妈妈反对我写作,当年我说30岁之前一定会出版我的小说,妈妈说,别说30岁,就算到了40岁,她看我也是白忙乎。我今年已经28岁了,可离我的目标还很远,我怕对自己失望,更害怕被妈妈言中。我希望自己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

我说:“所以你怕的是自己没有想象当中那么优秀,怕的是一个不优秀的你得不到妈妈的欣赏和尊重,你很爱她,想让她像你爱她那样地爱你。”

这个案例的片段给我们呈现了时间带给人们对于自己能力的有限性的恐惧,人们因此而逼迫自己在现实层面非常忙碌,甚至到了被焦虑湮没的地步。

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是清晰,越会感到焦虑。因为时间就是“生死”,不仅仅是指生病时的身体的生死,也包括理想化自我的生死,爱的生死。案例片段中的“生死”就是女孩内心理想化自己的“死亡”和爱的关系的“死亡”,女孩把对这些“死亡”的焦虑放在一个可视的时间维度里去完成检验和实现,伴随而来的就是“生死”的压力体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其实和这个焦虑的女孩内在是一样的,都有对自己理想化的期待、对爱的期待,只不过大部分时间焦虑不是那么有压迫感,我们处理起来相对从容一些,当然它依旧会影响到我们。通常人们在面对这样的压迫感时不太容易联想到“自我”和“爱”的意识层面上,因为附着在这些东西上面的压力既抽象又巨大,所以人们会选择用更容易理解和描述的方式去表达焦虑,比如“时间不够”。

活在过去和未来

生命的奇妙在于未知,但未知也会带给人失控的焦虑感。

如何应对时间意识引发的恐惧和焦虑?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都隐藏在问题里。

时间带给我们的体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们活在现在。但是我们真的只活在现在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一直都是活在过去和未来中。我们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有我们过去的爱、教育以及人生各种痕迹对于现在的自己的影响,也有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来激发了自己今天面对生活的生命力量。

对于过去,我们希望生命的痕迹足够丰富;对于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来维系当下充足的生命力量,以此摆脱对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恐惧。

当现实压力过大的时候,为了弥补遗憾和失望的那部分,生命的痕迹,即那些美好的回忆(怀旧)开始登台。人们会怀念旧日时光那些美好的经历,因为那些片段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怀旧不仅能让人们重温过往美好的瞬间,更能让人们内在产生满足,以为时间可以凝固在某个点上。

人们会记起小时候自己和父母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那种久违的、被呵护疼爱的感觉会被唤醒;人们会记起年幼时孩子对自己的无限依恋与忠诚所带来的幸福感。

但是就像河水会把鱼儿带来,也会把鱼儿带走一样,时间会带给我们美好,同样会让这些美好成为过去。我们总是要长大,要离开父母,而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会长大、离开。无论我们多么不情愿,时间仍然会残酷地带走生命当中的珍贵与美好。所以与其说我们是被“孩子给父母打洗脚水”的公益广告中孩子的纯真、可爱、孝顺打动,不如说是因时间产生的无力感而悲伤,被在有限的生命长河里稍纵即逝的巨大幸福感和存在价值感叠加在一起的五味杂陈的感受所击中。

人们学习,进行科学创造,发展技术,创造和积累财富,以为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越多,我们就会离内在的无力感和匮乏感越远,就会有轻松、安全和快乐的生活。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焦虑不能理解和接纳,那么这种轻松、安全和快乐的感受就很容易变成美丽的错觉。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的幸福感不是落在学习、创造过程中,而是在用学习、创造的行动表象来掩盖内心“我不够好”的焦虑。

焦虑是人基于过往生命中对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的对未来的恐惧。人们在这样的心理动力下,就会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来逃避焦虑,最终累死在逃离的路上。就像你如果认为自己的影子是魔鬼,不断地想要逃离它,那结果就是你要么活在阴影笼罩的压迫中,要么累死在逃跑的途中。

拥有的越多,我们就会以为自己还可以拥有更多;拥有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

现实生活中,我观察到有许多人,即使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也不能获得快乐幸福的生活。他们固执地向外寻找,攫取一切让他们觉得可以改变命运的东西,却忽视了自己内在支离破碎的价值感、安全感。最后就呈现出“我活成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认为我活成了什么样”的状态。

人们错误地以为,要想维持内在价值感和安全感,就必须努力保持现有的或攫取创造更多更好的外在拥有,哪怕疲于奔命都不敢停歇。这样的人其实一直活在对过去的恐惧中,内心是没有未来的。而一旦外在的名誉、地位、财富、权力消失或是有降低的可能时,内在价值感的丧失所造成的匮乏感,就会瞬间击碎他之前营造出来的外在虚假繁荣。 y+B1SgCxF6g5y0nHZ+Eeo6egAwPdCoxC3LNSMI9kNqPsackEekvw116dMgoFiNb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