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己自护时即是护他。”
在一个我们主要作为消费者存在,并希望通过消费品满足自己的社会中,“阳”的风评似乎并不好。当然,它确实也是父权社会的化身,在父权社会中,男性家庭掌权者拥有一切权力。
所以,我们如何想象阳性的爱呢?因为代表爱的形象更像是迪士尼的斑比而不是科克托的野兽 。如果说阴性的爱很容易辨认,阳性的爱存在吗?
在一次有关病态自恋的会议上,我提出建议:若是处于一段有害的关系中,最好远离这样的关系,甚至是逃离它。一位在座的禅僧问道:“那么你如何对待同情心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举了一个例子:想象一下,有个孩子摔倒了,如果你把他抱起来安慰,你就给予了他爱。我们把这种爱称为“阴性的爱”。如果这个孩子犯了错误或干了某件蠢事,而你想向他指明某种底线并让他牢牢记在心里,你就会采取强硬的行动甚至弄哭他。这也是爱,即“阳性的爱”。
如果你继续处于一段有害的关系中,你传递的信息就是:继续吧,你所做的一切都没问题。如果你真心想帮助对方,你就要画出一条界线:我受够了,我要离开了。那么另一方就会质疑自己,或发现自己处于相似的境地。但无论如何,你和这件事已经没关系了。佛说:“己自护时即是护他。”
这可能对你们来说有些矛盾,但继续停留在一段有害的关系中是自私的,相当于继续停留在你作为受害者的“全能状态”中,并允许另一方继续他们的病态行为。受害者要想摆脱这种有害的关系,就必须接受失去“全能力量”,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和自己的意愿上来。
不!你不对这世间的一切罪恶负责(你没有那个能力)!
这主要是因为生命本来的意义并非避免让他人感到不安而阻止个人发光发热。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设立边界也是爱的一部分。允许自己作为主体存在,就是允许他人作为主体存在。如果他人做不到这一点,解决办法就是远离这样的关系。
所有生命都有一个自然的演化过程,比如,种子发了芽,幼芽将会长成茎,茎上又会长出叶子,开出花朵。花朵为世界带来芬芳和美丽,然后凋零,将种子散落到大地上。等到下一个春天,又会开始这样的循环。
就这样,生命的意义让我们不断绽放并接受自己的凋零,让我们传递我们必须传递的东西,最终走向死亡。生命驱力带领我们前进,推动着我们走向死亡;相反,死亡驱力又想带着我们往回走,回到大地,回到出生前的融合状态——没有出生,就没有死亡。生命驱力推向的是死亡,死亡驱力推向的是生命尚未存在的状态。
在面对被抛弃的念头时,自恋者只关注自己的想法与不安情绪,为了永不凋零,他宁愿永不绽放。而病态者则千方百计阻止我们发光发热。接受死亡便是接受生命,拒绝死亡便是拒绝生命。
各位想知道该怎么办吗?
让自己绽放,做对自己有益的事……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