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正青春,青葱的中国精算童话

市场层面,我国国内保险开始恢复,但是专业层面,商业保险的核心无人知晓。

1949年之前,中国曾有三位号称“精算师”的人才——获得北美精算学会准精算师资格。巧合的是,三人在1924年至1925年期间同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人寿保险精算学,师从精算学术权威詹姆斯·格罗威教授。

第一位名叫陈思度,广东人。陈思度留学回来后任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寿险计核员,后又兼任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精算师,著有《人寿保险责任准备金》两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永安人寿保险公司精算师至去世。

第二位为陶声汉,曾任职中国保险公司副经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经理兼精算师,20世纪50年代在人保主持人身保险工作(人身保险处处长)。国内保险业停办后从事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之后,他以80余岁的高龄笔耕不辍,撰写了多部人寿保险精算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填补了精算研究几十年来的空白。1994年逝世,享年95岁。

第三位为李守坤,河北人,曾任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秘书长兼精算会计主任,该公司后因通货膨胀而濒临瘫痪,李守坤因擅长精算又被中国保险公司聘任,1948年病故。

1949年之后,新成立的人保基本没有人寿保险业务,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也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精算技术可有可无。1958年至1978年,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精算没有存在的土壤。

1983年,成为国内保险精算一个新的起点。

这一年,人保上海分公司的乌通元兼任了人保总公司的境外机构精算师,成为保险业恢复后第一位从事精算实务工作的人。乌通元号称“精算师”,他的任职也是因为“对外交流的需要”。

改革开放之后,人保的涉外业务发展更快,逐步在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新加坡、英国等地增设了一些境外机构,根据当地的保险行业管理惯例,公司需要指定精算师签署有关报告。

1983年11月,另外一个幸运儿被人保派至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香港总部学习精算实务,为期半年。1988年,他将自己的讲义整理成书——《寿险基础数理》,据称这是国内第一本精算教材。

这个幸运儿就是万峰。此后,他“26年来,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寿险”,2007年,万峰出任国内最大寿险公司——中国人寿的总裁。

实务先行之后,精算教育于国内渐次开花。

1987年10月18日,大洋彼岸,和中国精算有缘分的美国北美精算学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年会,会上讨论了一位华人教授提出的关于支援中国开展精算教育的建议。

一个月之后,1987年11月27日,北美精算学会会长英格汉先生与这位华人教授一道,赴南开大学签署了关于联合培养保险精算研究生的协议书,并于1988年9月开办了首届精算研究生班,中国正式开始引进美国的精算教育。

这位首开内地精算教育先河的华人教授就是段开龄先生。对于段开龄先生,保险的圈外人士知之甚少,不过其先祖赫赫有名——段先生为北洋政府段祺瑞后人。

由于这段渊源,南开大学亦成为精算师的摇篮。

引入境外精算教育10年之后,1997年6月,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学子——谢志刚选择以另外一种方式推动精算教育。

他于上海财经大学创立中国第一种精算专业刊物《精算通讯》,坚持发行十余年之久。谢志刚教授和其研究团队,持续追踪、研究保险监管最新发展,专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成为国内著名的保险监管“智库”之一。

借鉴境外的精算职业体系,中国于20世纪末设计了自己的精算师考试和制度,“中国精算师”成为保险“皇冠上的明珠”。

1999年11月20日,保监会公布通过首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43人名单。在第一批“中国精算师”中,南开大学毕业生占据半壁江山(见表1-2),而这首期精算师后来多数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的高管。

表1-2 首批中国精算师名单及获得资格时就职的单位

资料来源:《精算通讯》第2卷第2期。

回顾这段经历,多数人感慨万分!

2007年9月,在第八届中国精算师年会上,第一批中国精算师之一、曾任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联泰大都会”)副总经理的包虹剑就动情地回忆:“回顾我们这一代精算人员的成长过程,既让人感觉到机遇对我们的无限青睐,也有岁月如斯的无奈。” /jwOp1M/2rfFEB3FcrDr0CKDLhl8S1mM+T+eThs+gZ6lK0Gb00cZjkw5YnV3uFX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