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安的分业抗战

分业经营是一把刀。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以整顿199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金融秩序混乱、金融市场失控的局面。

1995年10月1日出台的第一部《保险法》也明确:“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此时内地保险主体尚少,需要“动手术”的便是4家综合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新疆兵团保险以及平安保险。

1996年,中国人保改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其下分设中保财产、中保寿险和中保再保险3家子公司。1998年,人保再度改革,被一拆到底,形成三家完全独立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

2000年前后,新疆兵团保险和太保紧随其后,做完分业手术。新疆兵团保险改为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简称“新疆兵团财险”),在把原有的寿险业务消化完毕后,成为专营财产险业务的公司,同时业务经营范围由兵团范围扩大到全疆。

太保仿照人保,一分为二。太保改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简称“太保集团”),并发起设立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太保分业极大地解放了寿险的生产力,寿险业务发展迅猛。统计显示,截至2001年11月底,太保集团实现保费收入204.2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4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24%;人身险保费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68.3%。

同为股份制公司,平安要固执得多。

几乎和规定出台同时,1993年,马明哲就在平安内部提出了平安走综合金融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年底,外资股东高盛、摩根士丹利的加盟,极大地开阔了平安的国际化视野。 但是,平安做金融控股、搞综合金融集团的战略设想,和监管层分业经营的思路背道而驰。

宏观层面,1994年到1997年,分业经营的原则并没有得到坚决的贯彻和执行,通过假回购、真拆借,大量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引发股市波动。于是,1997年,决策层再次强调“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平安心仪的模式是集团控股模式,即由一个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产、寿子公司和投资子公司,由集团控股公司对业务、财务、投资、人事、计划和风险内控等重大决策进行统一管理的分业模式。

这和监管层的要求相悖。

平安从1996年即开始着手分业准备,但是方案并未顺利通过,1998年和1999年分业方案更是两度被驳回。

平安集团现任副董事长孙建一回忆当时的压力:“分业的时候,保监会召集全系统开会,监管领导当众批评对分业执行不力的平安,马总回来说,大家的眼光齐刷刷地向我射来,但我觉得很坦然,我相信综合金融是国际趋势,对平安也是有利的,那就坚持吧。虽然事后证明平安是对的,但这一挺7年的艰难常人无法体会。”

面对困境,马明哲的策略是一个字“拖”。不仅“拖”,平安还不放过吃“窝边草”的机会。1996年,平安完成对中国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的收购,并更名为平安信托;同一年,更在信托公司名下正式成立平安证券。

不过,“拖”亦有代价。

当时马明哲求见监管部门的领导,曾遭遇提出“只谈五分钟”都遭拒的尴尬。同时,平安分业没有完成之前,监管机构一直不审批平安新的分支机构。1994年至1998年期间,平安经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批准,在郑州、太原、兰州及部分中心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但是保监会成立后,只核准了其中少部分分支机构开业,仍有43家分支机构不能恢复业务。直到分业改革完成之后,这些遗留机构问题才一并解决。 跨过20世纪,宏观环境天翻地覆。

1999年10月22日,经过25年12次的尝试,美国国会最终决定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及《银行控股公司法》,取而代之以新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新法案允许美国金融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分公司从事任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金融业务,而不受到法律约束,从而结束了美国半个多世纪分业经营的局面,宣告混业经营的正式到来。

同时,中国加入WTO在即,本土金融企业即将被卷入更大的开放与竞争的形势,鹿死谁手尚难预料,监管层的思路从“管制”防风险,开始向“促进发展”转变。

2001年12月7日,保监会同意了平安按保险集团模式进行分业改革。2002年4月2日,平安分业改革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平安成为最后一家完成分业经营的保险公司。2003年2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平安金融控股架构正式确立。经过8年的“磨蹭”,平安终于获得了一张完全的金融控股牌照,成为当时继光大集团、中信集团之后第三家金融控股集团。

2003年底,平安集团凭借平安信托,和汇丰联手收购了福建亚洲商业银行(后平安取得控股权),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成为国内首家并购银行的保险公司。

但是,无人可为“花无缺”。随后于广发银行的世纪之争中,平安最终不敌花旗银行和中国人寿,成为其实施银行战略以来最大的挫折之一。

平安之计划中,自2001年起,未来3~10年,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将成为平安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5~15年,消费信贷、年金、健康险、第三方资产管理等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平安保险综合金融的协同效益也开始显现。2004年到2005年,平安寿险交叉销售平安产险8.73亿元和13.38亿元。同期,平安产险交叉销售平安寿险5.40亿元和2.52亿元。

但是,究竟要不要综合化?H股上市之时,平安亦无数次被专业投资者问及,全球已经不流行综合金融了,平安为何还要做?

马明哲对之曰,根据“国情、司情和做法”,“公司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销售渠道,并建立了良好后台,拥有了成本和品牌的优势”。

天下大事,从合至分,再至于合,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一个轮回。面对混业,乃至更为摩登的称谓“综合经营”的趋势,一个横跨分业监管鸿沟的超级监管呼之欲出。

1998年,英国以及日本将国内金融业的多个监管者合并为超级监管机构后,丹麦、冰岛、韩国、挪威、瑞典和德国等国也纷纷开始效仿此种单一金融监管模式。2008年,华尔街深陷次贷危机,握有更大权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ED),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金融业的超级监管者。

中国市场2006年也曾讨论建立一个规格高于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和财政部门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的计划。 olE+0dDAyvVCW3ledXKt2rTlNa93Gng2XYp2ocS8lIgdtAXuSJ6sN6bjLy49y48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