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家“壳”公司浮沉

2000年光景,中国内地市场一纸牌照尚属难求。

这一年8月,新华人寿以每股5.2元的高价,出让近25%的股份给以苏黎世保险公司为首的外资公司。如此高价,并非新华人寿价值几何,而是稀缺牌照的溢价。此时,中国正处于加入WTO的艰苦谈判之中,开放与否尚存巨大的变数。

2000年10月,一下子有4家新寿险公司拿到筹建批文,成为保险行业最为特殊的“壳”公司。这4家人寿保险公司分别是总部设在天津的恒安人寿、设在北京的民生人寿、设在上海的东方人寿和生命人寿。

此次获准筹建的4家公司中,民生人寿、生命人寿和恒安人寿其实是“老面孔”,其筹备时间均已超过5年。这3家公司几乎是和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华泰财险同时筹备的。1996年上半年,当时的保险业监督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华泰财险的建立,但并未批准民生人寿和生命人寿的筹建。

其背后的原因就是永安财险的接管。曾任生命人寿监事会主席的张洪涛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回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是打算在1996年下半年批准我们(生命人寿)成立的,但后来发生了永安财险被接管的变故,为了审慎起见,监管机关放缓了中资保险机构扩容的步伐。”

张洪涛曾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学系主任、国发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她是保险行业少数横跨学界与商界的人。颇令人意外的是,当生命人寿真正开业之时,她已经和生命人寿无缘。不过,2004年,张洪涛东山再起,再度获得一张保险牌照,并成功筹办了新公司正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壳”公司是和WTO谈判的产物。

当初,在关贸总协定谈判的过程中,在讨论第六项“影响服务贸易的政策”第二款“合资伙伴的选择”时,中国政府提出外资保险公司选择合营的中方公司,必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鉴于国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相对较少,因此,保监会提出组建“壳”公司的建议,并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

但是,这4张牌照有着致命的缺陷。

根据批复,这4家保险公司仅具有与外资公司在境内合资设立保险公司的资格。换句话讲,这4家公司拿到的只是筹建成立的资格,准确地讲是合资的资格,而不是营业资格。所以,这4家寿险公司在成立之后,必须先与外国寿险公司合资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然后才能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开业经营。

这4家公司的筹备工作,不约而同地一再延期,最终止于延长期的最后时刻。引入外资之前,中方股东未战先乱。

民生人寿曾经是最让业内看好的“小天鹅”。资料显示,民生人寿是由全国工商联牵头,由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泛海控股有限公司、江西汇仁集团、山西海鑫钢铁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作为发起人而设立的。21家股东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公司8.3亿元注册资本中,民营资本的比例在80%以上。

民生人寿是中国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全国性专业寿险公司。其独特的治理结构,被外界期许能够打破国企的沉闷,以及克服外资的水土不服。比照其同门兄弟,民生银行已经是当下最为活跃和积极的商业银行之一。不过,这样的股权结构,决定了“(民生人寿)没有一股独大,但是谁说了也不算”。

4张牌照中,恒安人寿先行一步。

恒安人寿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天津正信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股东发起组建。2001年11月8日,恒安人寿获批成立,资本金6.51亿元。2001年12月13日,恒安人寿更换中方“大老板”。第一大股东,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以及泰达集团有限公司、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被改组成为“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28日,东方人寿和生命人寿也同时获准成立。而半年之后,2002年5月27日,保监会才正式批准民生人寿成立。

不仅如此,寻找外资之路更为艰难。

“2001年9月17日,中国完成加入WTO的多边谈判是一个分水岭,之前是外资上门求亲,之后是我们主动攀亲。”一位当年的亲历人士称。

2001年9月17日公布的WTO协定中,对国内合资伙伴的身份限制却被取消,“壳”公司遂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除了牌照之外,经营权亦是中外博弈的焦点。

此前的合资寿险公司,多数以中方出让全部的经营权为代价;但是这对于4家壳公司而言,放弃很困难,甚至共享也几无可能。因为但凡共享经营权的合资公司,往往因为内部“杯葛”,干不成任何事情。无奈之下,“壳”公司们只能寻求政策解脱。2002年9月,国务院有关部门调整政策,同意外资公司参股“壳”公司。

紧接着,民生人寿和生命人寿率先突围。

2003年1月3日,民生人寿与新加坡亚洲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入股协议,新加坡亚洲联合参股民生人寿5%的股份。但是该公司仅为新加坡第五大保险公司,在当地保险市场的占有率为10%。

2003年6月,日本Millea控股有限公司(简称“Millea控股”)以合每股3.13元人民币的价格认购生命人寿24.9%的股份。Millea控股旗下的两家公司——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和Millea亚洲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生命人寿12.45%股份,持股数量分别为169094540股和169094541股,共出资1.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59亿元。

此时的生命人寿,注册资本金达到13.58亿元人民币,所有者权益超过2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当时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中资本最高的公司,风头无两(见表5-1)。

但是,由国企、民企和投资管理公司组成的生命人寿,其整合难度非常大。

短暂平衡之后,生命人寿的部分股东一度希望转手股份。其中,武汉武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武新”)和北京丰利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丰利”)无意间成为率先浮出水面的两家公司。市场曾经猜测,这两家公司的幕后老板均为香港知名富豪郑裕彤。

2005年年中,香港“小超人”李泽楷旗下的盈科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曾经希望斥资5亿港元收购生命人寿22.09%股份,这部分股权全部来自武汉武新和北京丰利(后者持有生命人寿8.84%的股份,两者合计22.09%)。

不过,这项交易最终没有获得监管部门的同意。其中关键的难题在于,生命人寿外资持股的比例已经达到保监会制定的红线。

表5-1 2006年6月生命人寿股权结构

这4家公司中,只有恒安人寿一家按照标准流程做完了动作。

2002年7月,恒安人寿与欧洲最大的互助保险公司——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在天津签署了一纸“婚约”。双方各出资6.51亿元人民币,各占50%的股份比例,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13.02亿元人民币。

4家公司中,东方人寿开业旋即被停业,命运最为悲惨。2004年,来自中国台湾市场的台湾人寿,原本已经铁定携2.6亿元新台币入场,参股东方人寿。但是,控制东方人寿的德隆系突然崩盘。2004年8月,东方人寿受牵连,成为第一个被保监会勒令停业的保险公司。

东方人寿成立之初,德隆系旗下3家上市公司重庆国际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潜入”东方人寿,其中ST重实(即重庆实业)出资4000万元、湘火炬出资6000万元、天山股份出资5000万元,各占5%、7.5%、6.25%的权益。德隆通过旗下这三家公司,实际上间接持有东方人寿18.75%的股份。

案发之后才发现,东方人寿基本被掏空——东方人寿的注册资本金8亿元中,约7亿元委托给德隆系的证券公司理财,几乎血本无归。2007年报显示,东方人寿的两家股东,潍柴动力(湘火炬重组为潍柴动力)和ST重实对于东方人寿的委屈略有表述。潍柴动力称,“由于东方人寿在中富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进行的理财业务面临重大风险,已停业”;ST重实称,“东方人寿等均为德隆国际控制的关联企业,因德隆国际及其关联企业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已被华融托管”。

诞生于牌照稀缺的年代,4家“壳”公司生而富贵;但是为合资而生的初衷,使得其命运增加了悲剧色彩。

日后的引资过程中,这成为与外资博弈的“软肋”,甚至是被要挟,4家公司在谈判中始终不处于主动地位。特别是加入WTO大局初定之后,牌照的价值更急速贬值,“壳”公司招亲外资之路,一度举步维艰。

即使开业之后,这4家公司多数亦不得“和谐”。其中,东方人寿“失身”德隆,至今有名无实;民生人寿一度“鲁难未已”,不复民生银行之神奇;生命人寿高管纷争,而幕后推手重重;恒安人寿虽完成合资,却表现平庸。 rVE8UZz9fpQcle4/EEGNMy1pLp91mjXqmjtYSA1MWOhHr1t6FXYHdKj6oGEHPH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