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马已备

明眼人都看得出,舒城根本就守不住,守城的人就算殉了城,也阻止不了太平军继续向皖省扩展。李鸿章是个很实际的人,他当然懂这个道理,但他毕竟是个读圣贤书的人,知道忠义二字怎么写,吕贤基在前面死守,他岂能弃之而去?再说,要他像恒兴和那些兵勇一样逃跑,一时之间还真做不出来。

李鸿章来舒城时,随身带了一个老家仆,名叫刘斗斋。就在李鸿章打算随吕贤基赴死的时候,刘斗斋把他拉到僻静处,压低声音对他说:“他们(指吕贤基等人)死也就死了,无法避免,公子你又何必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呢?你就算自己不惜命,难道就不可怜你父亲么?他老人家可是天天靠着家门,向远处眺望,盼着你归来啊!”

刘斗斋话语不多,却很有效,对生命的眷恋以及对父母家人的不舍,全都交织在一起,让李鸿章差点落泪。是啊,就算死,也得死得有价值呀,这样白白地死在舒城,以后就啥事也干不成了。

带着惶恐不安的表情,李鸿章问刘斗斋接下来该怎么办。刘斗斋知道他已经心动,忙答道:“马已备!”原来他早已预先藏好了一匹马,就准备关键时候启用。

当夜,刘斗斋把马牵了出来。李鸿章喜上眉梢,但还有些扭扭捏捏,不好意思,刘斗斋见状,不由分说地把他扶上了马,李鸿章遂策马疾驰而去,奔向庐州。

就在李鸿章离开舒城的次日,太平军便对舒城发动了进攻,舒城应声而下,吕贤基走投无路,投水自杀。

吕贤基受命离京,至舒城陷落而死,其间尚不足一年。他出发时“无兵无饷,赤手空拳”,身死前还是一样,人们对他深表同情。有人扼腕叹息,认为吕贤基只是一个不知兵的老书生,朝廷却硬要他靠着空名和所谓忠义去办团制敌,难度实在是太大了,作为吕贤基本人来说,他所能自主的事,恐怕也就只有一死报国这一项了。

对于吕贤基战死沙场一事,李鸿章深表惋惜和沉痛,在给一位名士的唱和诗中,他用“追怆同胞烈士魂”一句,寄托了自己的哀思。很多人会以为李鸿章与吕贤基之间已有隔阂,因为当初如果不是被吕贤基拉下水,李鸿章也不至于回乡受苦,但实际上,李鸿章从不觉得是吕贤基害了他,相反,他还非常感激吕贤基——“谏草商量捍吾圉”,没有吕贤基的促成,自己的人生道路就不会发生如此全新的变化,即使能够想到,也未必下得了这个决心“捍吾圉”,通过征战疆场来建功立业。

舒城一役是李鸿章军旅生涯中最危险的一次,若不是刘斗斋在关键时刻相救,李鸿章绝难逃过此劫,他的人生将就此画上句号。李鸿章知恩图报,等到日后发达,便出钱买下舒城附近一百多顷良田,由刘斗斋的儿子代为收租。

老仆人忠心,其子却未必,后来连续十年,刘子一文租金都未上缴给李鸿章。李鸿章将他找来质问,刘子拿出一本账簿诉苦,说田地没有盈利不说,还要追加三千多两银子,才能做到收支平衡。李鸿章何等精明,岂能受人这么蒙蔽,当即大怒,将刘子踢出了门外。不过气消之后,李鸿章还是让人将那三千多两银子给了刘子,想来他是认为,这些田租和多掏出来的银子,用来交换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条性命,已是足够了,恩人终是恩人,不能怪罪。

事实证明,李鸿章确实没必要把性命过早地丢在舒城。舒城失陷的次月,太平军即挥师直取庐州城。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抵达庐州后仅仅两天,便被困于孤城。

江忠源可不是一般人,他和曾国藩等同为湘军的创始人,甚至曾国藩还没有弄出眉目的时候,他已经在江湖上叱咤风云了。曾国藩与江忠源是生死之交,他和李鸿章则有师生之谊,因江忠源、李鸿章彼此不熟,曾国藩便分别致书二人,希望他们彼此配合,相互救援,共挽狂澜。

此时李鸿章驻于庐州城的外围,他很听老师的话,也有心救援江忠源和庐州城,只可惜力不从心,凭他那点微不足道的力量,根本冲不破太平军的防线。李鸿章心急如焚,特地前去晋见率军来援的清军大帅。

其时城外援军已达万余,奈何将相不和,各军无法统一指挥,太平军又破城坚决,攻势尤其猛烈,致使清军的救援行动终成泡影。1854年1月,庐州城易手,江忠源被迫步吕贤基的后尘,投水自尽。至此,李鸿章也无法在庐州再待下去了,只得率勇北撤,他对此愤懑不已,数年之后,他写下了“当时愧乏蚍蜉救”的诗句,表明他仍旧耿耿于怀,遗恨难消。 Jul6aBorONCZ4agLbuFlmGE5VKGVcbd68iu93UisGreCgmWXw+yAVLDfeCbLM7D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