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翰林

继太平军首次兵临城下,差点踏冰破城之后,上海再度处于危急之中。此时距首批淮军抵沪,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对于淮军而言,若是还不能够痛痛快快地打它一仗,不但将加剧危机,而且必然会遭到洋人的轻视,以后打交道就更难了。抱着这一想法,李鸿章决定趁太平军立足未稳之机,指挥淮军发起主动进攻。6月2日,他派程学启、韩正国、滕嗣武等率部进扎距上海城仅二十里的虹桥,此时太平军五千余人也正进逼虹桥,并与走在最前面的开字营狭路相逢。

淮军里新勇较多,没有打大仗、恶仗的经验,只有程学启所率开字营皆为太平军降众,几乎个个身经百战,开字营在各营中的战斗力也最强。程学启在湘军时不被曾氏兄弟信任和重用,心存不平之气,对于千方百计对他进行招致的李鸿章,则更感其知遇之恩,自脱离湘军后,他一直有一股奋死效命的劲头,当下他毫不畏惧,整队猛扑,太平军未料到对方会如此凶猛,当即败下阵来。

程学启率队驻于虹桥,淮军其余各营也每营派出五队,前往驻扎,虹桥始转危为安。四天后,程学启再接再厉,先是攻破了太平军在七堡的营垒,接着又在泗泾击败了太平军。

在李鸿章发起的这次进攻战役中,虹桥之战只算是无意中打的一个小胜仗,但一下子将淮军的形象树了起来,因为在此之前,上海人还从来没有见过清军能打胜仗。

为解松江、清浦之围,李鸿章派程学启、韩正国、滕嗣武等各带五队人马,作为前队,先行向松江进击,次日黎明,程学启等即进逼泗泾,同太平军展开战斗。

在前队出发的当天夜里,李鸿章也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亲率各营启行。有人劝他说:“您是国家重臣,应当持重,不可亲冒矢石。”李鸿章的回答是:“如果我不亲自督阵,士卒们必不能如此舍命报效。”人人都知道他从戎前的身份是翰林院编修,每当他在阵前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不叫他大帅了,而是呼为“武翰林”。

松江战役打得跌宕起伏。1862年6月17日,开字营在新桥遭到太平军大部队的包围,里里外外被围了数十层。程学启集中枪炮进行抵御,开字营虽然已有洋枪,但数量较少,多数还是小枪、抬枪(重型小枪)以及劈山炮,这些所谓的火器均为旧式前装枪炮,弹药须由枪炮口装入膛内,然后再以火绳引燃轰发,每当来不及引燃时,程学启便指挥弁勇抛投砖石。太平军不断冲锋,又不断被击退,官兵随死随拖,随拖随上,很快,拖下来的尸体就填满了战壕,场面异常惨烈。

太平军没有劈山炮,但一杆洋枪就能抵得上一门劈山炮,战场之上,他们每次发起冲锋,都必定要投入数千杆洋枪,火力相当之猛。经过几番拼死冲锋,开字营的防线开始出现松动,危急时刻,程学启登上营墙,亲手点燃劈山炮,用炮火进行拦阻,但太平军仍直扑营墙。眼看太平军已冲到垒前,程学启干脆打开壁门,率开字营发起反冲锋他们先以枪炮轰击,继之以白刃格斗,终于迫使对手稍稍退却,然而太平军随后又增兵再扑,乃至九进九退。

一直到李鸿章率郭松林等来援,淮军才得以全面翻盘,程学启空壁冲出,大呼奋击。面对淮军的内外夹攻,太平军抵挡不住,溃退而去,当天,在泗泾、松江附近据守的太平军也全部撤退。

6月19日,李鸿章乘胜挥师进攻,程学启、韩正国、滕嗣武等兵分三路,击破泗泾的太平军营垒,松江之围遂解,从上海至松江范围内的太平军被全部肃清,上海危机亦由此消除。

松江战役是淮军驻沪的第一场大胜仗,而且是在没有洋兵的协助下独立作战,其意义非同一般,上海因而轰动,市商新闻纸对之津津乐道。在此期间,英法等洋兵继续避而不出,淮军报捷的消息传出之初,他们还以为淮军是靠常胜军才打了胜仗,后来发现不是,才意识到他们原先印象里的那支“叫花子兵”居然如此生猛剽悍,在面面相觑后,都不得不对淮军竖起了大拇指。

至此,淮军气势已变,原先与联军之间纠缠不休的“会防、会剿”问题迎刃而解,常胜军亦基本接受了李鸿章的指挥。这让李鸿章大感欣慰:“幸而我军获胜,洋人对我们才心悦诚服,如果我军出战受挫,那么在上海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他随即向曾国藩报捷:“这场仗打得太痛快了,可算是为数年不振的上海军务出了口恶气……有此胜仗,我军可以自立,洋人可以威慑,老师您可以放心了。” DTBE+Osb0oghTrctLVx8yBNISlAYQet9GCimkXlnC69PpHu+xGysgPddugyKtp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